05.05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文|七號(珞思影視研究組)

“想說卻還沒說的/還很多/攢著是為了寫成歌”,李宗盛在《山丘》的開頭,這樣唱道。那些直擊心靈的歌謠,往往來源於生活中的點滴故事,寫歌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音樂也成為生活的一個出口。

以 “把生活寫成歌”為宗旨的江蘇衛視音樂綜藝《無限歌謠季》今晚播出第三期。在結束了棚內部分的表演和互評、完成兩兩分組之後,十位節目嘉賓走到戶外採擷靈感,聆聽來自生活和大眾的故事。毛不易&張紹剛、薛之謙&岳雲鵬、李榮浩&伊一、於文文&楊迪、符龍飛&周峻緯這五組音樂CP,從棚內走向戶外,踏上了以“今生第一次”為命題的第一輪音樂創作之旅。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最新一期《無限歌謠季》開啟戶外真人秀模式

寫歌本就不易,還命題作業、限時創作——本期節目用偏紀實性的鏡頭,呈現出一首歌在創作過程裡的糾結反覆、理念衝突,以及接足地氣的創意激發。

相信在《無限歌謠季》誕生之前,許多觀眾都對節目模式存在些許困惑,但是通過三期層層遞進的串聯,會覺察出節目通過人物關係的勾連、創作渴望的激發,不斷在呼應“把生活寫成歌”這一主題。而在結束了採風、創作的戶外環節之後,節目將以一場盛大的音樂節,作為階段性的彙報演出,接受全體觀眾的檢閱。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多元而細膩的生活場景,激發出音樂的絢爛火花

無限創作上的可能+喚起音樂與生活關係的歌謠+音樂季,構成了《無限歌謠季》三大概念。它一舉打破音樂綜藝的專業性和高門檻,讓“無限唱作人”以助夢者的身份出現在舞臺,幫助那些滿懷音樂表達慾望的“歌謠研修生”完成音樂創作,共同用音樂唱出對生活的夢想與渴望,並且將作品推廣到群眾中去。

當下,很多音樂作品缺乏直擊人心的情感而流於俗套。“神曲”越是鼓譟耳膜,大眾對於觸及心靈的歌謠就越是渴求。觀照生活,正是這檔節目創意來源的土壤。所謂“把生活寫成歌”,就是希望節目中所有的參與者用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將其以“歌謠”的形式,表達對生活的“無限”熱愛與感動,這也正是《無限歌謠季》的深刻涵義。

五組音樂CP走出錄影棚之後,他們見面聊創作的場所各不相同,有的在音樂工作室,有的在大學食堂,有的在戶外商業街。從奔向戶外的那一刻起,五組故事線鋪開,不同的音樂旅程也由此展開。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於文文楊迪在工作室裡碰撞音樂火花

薛之謙為自己和小嶽嶽打造了一間“音樂房子”,這裡有安靜的創作空間,也有最閒適的放鬆場所,更有一張大床,可以聊音樂聊到一起睡著。談到同吃同住的想法,薛之謙說:“還是要跟對方去生活,去了解他,才能去挖掘一些東西。”音樂氛圍之下,小嶽嶽也迅速進入狀態,與薛之謙展開探討,一致認為“不管寫什麼,一定要接地氣,適合你也適合我,讓所有人都能聽得懂”。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薛之謙小嶽嶽在“音樂房子”裡增進感情、尋找靈感

張紹剛與毛不易約在中國傳媒大學見面,“讓毛毛看下我生活、工作的狀態,感受一下同學們對他的愛。”毛不易第一次見到穿著棉背心、T恤衫的張紹剛,顛覆了舞臺上西裝革履的印象,“他更像一個老師而不是主持人。”在大學食堂裡,兩人邊吃飯邊聊創作,在這種輕鬆、隨意的氛圍里拉家常更有靈感——一個“父親與兒子”對話場景的歌曲主題,就這樣產生了。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張紹剛帶毛毛在食堂吃飯、聊歌曲創作

好歌曲一定是有溫度的,真情實感才是“把生活寫成歌”的密鑰。在音樂房子敞開心扉的交流中,薛之謙找到了岳雲鵬第一次失戀的感受;在食堂的嘈雜喧鬧聲中,張紹剛與毛不易第一次交心就有了靈感;在攜手拉票的奔跑中,符龍飛想記住周峻緯每個第一次的反映與表情……生活氣息催生了唱作人和研修生的創作靈感,而在戶外更加豐富和細膩的場景中,音樂和現實也擦出了無比多彩的火花。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真實記錄音樂人的工作狀態,“形象反差”有看點

如果說歡樂不斷的棚內環節還有幾分“喜劇音樂綜藝”的質感,真正投入創作狀態之後,懷揣對音樂的極大尊重,唱作人與研修生無比認真的態度,成為節目的全新看點。鏡頭真實記錄藝人之間互相啟發、互相成長並給彼此帶來靈感的過程。真實個性、真實磨合、真實體驗讓“一起做音樂”這件事變得格外打動人心。

五組音樂CP中,最被看好的當屬在上一期有過“心靈碰撞”的薛之謙和岳雲鵬了。這一組最快進入音樂狀態,也是最快出現理念不合的。薛之謙一早就放話,“我是第一次跟別人一起寫歌,我可霸道了,在音樂裡面必須得聽我的。所以很有可能最後我會跟你翻臉,你說啥其實都沒用。”岳雲鵬也不示弱,“沒關係,吵唄!我一定會堅持我的。”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兩個“段子手”對待音樂都非常認真

沒想到,兩個人真的以“爭吵”開始了第一次合作。第一個矛盾點,在於薛之謙想先糾正小嶽嶽的節奏問題,而小嶽嶽認為只有確定了主題、寫出了詞他才能帶著情感進入。強勢的薛之謙向小嶽嶽妥協,開始彈唱創作,小嶽嶽卻又糾結於薛之謙的咬字發音、歌詞語病,還怒摔抱枕奪門而出,“給我三句,要糾結兩句!”被小嶽嶽一再否定的薛之謙,也快崩潰了。那種籠罩在上空的低氣壓,觀眾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糾結的小嶽嶽很焦慮

在既有印象中,岳雲鵬和薛之謙都是當仁不讓的“暖場王”“節奏控”,有他們在的地方一定是歡樂加倍、笑聲不斷。但是在第三期《無限歌謠季》中的他們,卻顯露出和以往截然不同的反差氣質。對創作的投入、對音樂的較真、對信念的執著、對作品的呵護,將兩位“笑匠”從臺前的風趣和幽默還原到幕後的努力與嚴苛,也難怪有觀眾說,“我好像通過這一期的《無限歌謠季》,看到了他們在背後打拼的真實樣子。”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從“唱”到“創”,音樂綜藝首次開啟全景模式

從“唱”到“創”,最後再回到“唱”的過程,寄託了《無限歌謠季》美好而樸素的心願。就像“歌謠研修生”張紹剛所說的,“大家經常會抱怨好歌怎麼能夠發出去,怎麼能夠對得起幕後辛辛苦苦、默默無聞的那些製作人,所以我們有這樣的平臺,讓大家看到每一首歌的創作,讓大家看到每一首歌的努力。”

本期節目通過對音樂創作過程的呈現,尤其是唱作人與研修生的第一次合作所碰撞出的矛盾,打破了觀眾此前對音樂僅停留在的聽感認知層面。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於文文吉他彈唱即興創作

張紹剛毛不易各有分工,一個負責詞,一個負責曲。對歌詞自信滿滿的張紹剛,催促毛不易快點出曲,還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比如“我認識中國最好的黑管演奏家,要不要加一點黑管solo?”“你的歌最大特點是簡單,我希望除了加入唱之外的元素,做得複雜一點。”毛不易難以拒絕迸發出無限靈感的張紹剛,只能在採訪時說出內心話,“加入東西太多容易失記憶點,反而不知道講什麼。”

李榮浩和伊一進入創作狀態的速度很快,卻卡在了歌詞環節。負責歌詞的伊一,按照李榮浩的要求以“討好”為主題寫了兩三版歌詞,卻一一被否定。李榮浩很直白地說,“我覺得你不太適合太像你的東西。(歌詞)像一些手稿寫出來的東西,唱出來毫無感覺。”對於歌詞思考過於複雜的伊一,讓李榮浩莫不清楚她內心的真實想法,創作進度也由此放緩。

從棚內走向戶外,《無限歌謠季》讓音樂綜藝煥發怎樣的全新氣場?

伊一與李榮浩溝通歌詞

一首歌從無到有,要經歷詞曲創作、打小樣、編曲、錄棚、混音等多道工序。《無限歌謠季》對此進行全景式呈現,讓觀眾首次在音樂綜藝裡見證“歌曲的誕生”。創作心路和歷程的袒露,讓每一首精心熬製的作品都因此有了溫度和故事。

本期節目,唱作人和研修生們僅僅只踏出了創作之路的第一步,就已如此糾結與崩潰,無疑使得節目接下來的走向牽動人心。同樣敏感又過於遷就的薛之謙岳雲鵬,到底能不能寫出一首歌?對伊一進行手把手教學的李榮浩,能否完成零基礎的一次進階?為音樂究竟做加法還是做減法爭執不下的毛不易張紹剛,究竟會完成一首什麼樣的作品?抱著這些懸念,觀眾不由自主等待下一期節目的揭曉。不斷去遇見意外和驚喜,無形中變成了《無限歌謠季》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