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暴利與暴力,比特幣社區的“部落戰爭”

證券是有實物對應的價值憑證,雖然經過了交易所和銀行的運作推廣,經過了數字化,但是其價值從邏輯上並不難理解和接受,畢竟證券按道理說是能拿到公司兌換相應的資產的。

而從比特幣的發跡史來看,從概念到成為支付、流通和儲藏的手段,從零市值的概念到堪比黃金,這一切離不開社區的宣傳推廣。依託社群來進行認知的宣傳和管理是數字貨幣交易和證券相比很不一樣的地方,基本上每個項目下面都有規模不等的垂直社群。

持有代幣推廣的社群往往會不遺餘力地推廣相應的項目,這就有點像銷售代理商,可不一樣的是,他們不光光只是正面宣傳自己的項目,還會激烈地打壓別的項目。我們常常能夠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類似的情況,不論唱多還是唱空,發言者都會遭到各種團體的圍攻,極端的比特幣信徒習慣於在熊市嘲笑山寨幣,而項目研發人員也會曬出各種證據來想方設法揭別人的短。

暴利與暴力,比特幣社區的“部落戰爭”

說話直接且粗暴,而且包含了各種人身攻擊,不同的加密貨幣社區之間彷彿是天然對立的,這樣充滿火藥味的社區可能會非常有毒,有人就用“部落主義”來描述這種現象。

我們知道,人是天生會抱團的社會動物,使人類形成身份認同的包括民族、行業、宗教這些要素,而加密貨幣社區主要還是靠激勵和共識。社區能夠自發地進行價值輸出,並且常常以攻擊其他的社區為手段,就好像內部聯繫特別緊密,而對外保持著原始攻擊性的部落一樣。

但是,這種部落鬥爭本質上還是零和遊戲,在行業發展總體不變的前提下,一種貨幣升值大概率伴隨另一種貨幣的貶值,而且這從區塊鏈的功能上來看也是不合理的,不同區塊鏈做的往往是不同的事情,很多並沒有業務上的競爭關係。

暴利與暴力,比特幣社區的“部落戰爭”

眼下的比特幣與比特幣現金的內戰就是典型,比特幣現金對標比特幣,試圖在輿論和預期上打倒比特幣,這樣就能獨佔加密貨幣市場份額的鰲頭。內戰雙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動機,而且雙方在技術上難分伯仲,但是仍然不妨礙雙方開展各種形式的鬥爭,而且其中充滿了各種指責和侮辱。

然而,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是一個增量市場,比特幣現金不需要為比特幣的成功而死,反之亦然。以太坊本身是有意義的,它並不需要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計算機”來證明自己。幣圈或者是不同的應用領域可以存在多個成功的加密貨幣,而不是沐浴在一枚幣圈紅太陽之下。

暴利與暴力,比特幣社區的“部落戰爭”

這種“部落主義”的蔓延實際上是在製造分歧,試圖唱空他人來讓自己獲得更多上漲的空間,而不是將資源和精力導入到區塊鏈本身的創新當中。

部落主義的激進行為從長期看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而這種僅基於價值激勵和鼓吹的共識與區塊鏈行業多元生態的建立也是矛盾的,反倒是使人把眼光放在了一個狹窄的方向,耗損了進行技術創新和發展落地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的精力,耽誤了真正創造區塊鏈時代的時間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