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你要有當‘垃圾局長’的思想準備!”——書記手記

“你要有當‘垃圾局長’的思想準備!”——書記手記

大調研正在進行中。

今天的【書記手記】,請到的是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鄧建平

今年3月,鄧局長到任時,有同志說:“你要有當‘垃圾局長’的思想準備!”,一句近乎玩笑的話,讓他感到沉甸甸的責任和強烈使命感。上海每天產生2萬多噸垃圾,半個月就可堆出一座金茂大廈,能不能用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的生活垃圾治理體系支撐卓越的全球城市?

李強書記強調,“要下大決心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大力度、積極探索,更好發揮社區基層和自治組織作用,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動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該如何讓“垃圾分類”更深入人心、更有效果呢?

方法接地氣,分類有底氣

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鄧建平

帶著動力和壓力,三個月來,我圍繞“到底有多少居民真正分類投放了?”這個最令人關心的問題,走訪了數個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示範街鎮,大大小小的垃圾中轉站以及各個生活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大調研讓我對提升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效有了清晰的認識,對落實家庭投放、小區轉運、環衛清運、中站分流、末端處置等全程分類的各環節責任,有了較為系統的把握。

“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
“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

垃圾分類的好處要讓群眾普遍接受

有一天,我不打招呼,刻意一大早就來到某垃圾分類示範小區,與一位早起的居民攀談後發現,垃圾分類對自己好、對家庭好、對子孫後代都好的生態環保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垃圾分類宣傳的科學性、趣味性,引起市民群眾的共鳴和感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問題。

  • 可能很多群眾還不知道,垃圾乾溼不分,混合焚燒的熱值不高,會增加產生二噁英的風險,更容易汙染環境影響健康等等。

    只要把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和道理呈現在市民面前,到底給子孫後代留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還是一個垃圾汙染的危險環境呢?市民群眾在垃圾投放舉手投足的一剎那,一定會作出分類的選擇。

“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

家庭分類最好更加簡明方便

“袋子一裝就扔了,多方便,在家還要分四個垃圾桶太麻煩,生活越過越複雜了。”

“像浙江一樣分為爛和不爛的,感覺更加容易。”我在調研中聽到一部分聲音,呼籲垃圾分類要簡便。

好些人反映,廢舊報紙知道拿來賣,舊衣服不知道找誰收,廢舊電池不知道往哪裡放。能不能讓家庭分類更簡單一點呢?按照法定的四分法,只要給市民講清楚,其實也不復雜。

  • 居民家裡產生的廢舊電池、熒光燈、電子產品等有害垃圾並非每天都有,嚴禁混入其他生活垃圾,只需到一定量後投放到小區內設置的有害垃圾收集箱;舊報紙、易拉罐、舊衣服等殘值較高的可回收物,鼓勵居民通過向設置在小區的再生資源回收點(到2020年,全市將設置8000個)售賣納入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對啤酒瓶、醬油瓶等低價值可回收物,引導居民交投至兩網融合服務點或可回收物收集容器;這樣一來,居民家庭日常只需做好乾、溼垃圾兩分類即可,溼垃圾主要是廚餘垃圾,方便辨別。


“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
  • 我們還可以在垃圾袋和垃圾桶上做文章,居民每天產生的溼垃圾2-4斤左右,溼垃圾桶可以做的小一點、矮一點,這樣可以防止居民將低價值的可回收物(如:各類甁、罐、舊報紙、舊衣服)投入溼垃圾桶;而幹垃圾每週投放1-2次,因此幹垃圾桶可以做得大一些,並且在桶底部打幾個孔,引導居民不要將溼垃圾混入。這隻需要制定幹、溼垃圾桶、袋的地方標準,指導十來家生產企業就可以做到。按照“一嚴禁、兩分類、一鼓勵”操作,就更加簡便易行了。

政府要把分類設施配置完整

在基層調研時,我聽到一些直擊垃圾分類痛點的聲音:“儂看看,勿管路面上還是阿拉小區裡廂,垃圾桶標識都不一樣,到底要哪能分啦?”我發現垃圾收集容器和點站場等轉運設施,也還存在分類標準化不到位的地方。

要消除老百姓詬病的“混裝混運”,小區物業要落實責任積極引導,對高層多層、別墅公寓、舊房新居,因地制宜按照標準配置分類設施,政府更需對分類收運體系建設下狠功夫

“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
  • 今年,全市將落實400餘輛溼垃圾專用收運車輛的色彩噴塗和3000餘輛幹垃圾車輛識別標誌張貼,新增16輛有害垃圾專用運輸機動車,溼垃圾專用收運車輛達到640輛,41座大型中轉站全面實現“幹、溼”垃圾分類轉運能力,市屬中轉碼頭設置45只溼垃圾專用集裝箱,建成2000個再生資源回收服務網點、109座中轉站和10個集散場。道路、社區的4萬餘個廢物箱標識,也將按照“幹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標誌,全部更換完畢,方便老百姓投放。

增強末端處理能力是提高垃圾無害化和資源化水平的關鍵

假如沒有足夠的末端分類處置設施託底,前面的分類都是“白搭”。目前,全市投入運營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日焚燒垃圾13300噸,溼垃圾日資源化利用量約3000噸,每天有近9000噸垃圾需要填埋。到2020年,需落實建設溼垃圾7000噸/日、幹垃圾2.8萬噸/日的處置能力。

我不斷問自己,上海垃圾分類做到什麼程度才叫成功了?答案是“百姓習慣了,分的清楚了,幹垃圾減少了,可回收物增加了,溼垃圾純淨了,才叫垃圾分類出實效了,環境改善見實效了”。完成這個答案,

必須健全“體制、機制、法治、科技”四位一體工作格局。

“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
  • 體制方面要充分依靠村居街鎮等基層組織。充分運用我 們的體制優勢,發揮黨組織統攬全局、領導社會治理的作用,才能把這個問題根治好。村居委等一線前線尤其重要,他們說“只要標準要求明確,我們有辦法抓好”。

  • 機制方面做到有獎有罰。對工作不平衡的區、街鎮、小區怎麼辦?通過乾溼垃圾比例變化等指標,如實考核分類效果,並給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工作不力還要予以通報。


  • 加快立法是保障。我注意到上海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市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情況調查》,把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上升到立法層面,有76.7%的受訪市民持肯定態度。“馬上要收我們骨頭了”,有的市民還幽默地表示贊成。要加大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對垃圾分類五大環節實施監督,將使垃圾分類推進更加有效。

調研成了我熟悉情況,瞭解問題,找到需求,尋求實效的法寶。在垃圾分類這條艱辛之路上,需要迎難而上、獨闢蹊徑的開拓者,我將繼續用好調研這個傳家寶,用更接地氣的方法,讓垃圾分類更有底氣,為建設上海美好生態、創造市民美好生活而盡心盡力。

供稿:市綠化市容局大調研領導小組辦公室

“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活動 | 相聚夢花源,賞花聽故事,“綠色上海”線下交流會火熱展開視界 | 紫藤盛花期來臨,送你這一簾幽夢的浪漫

開考在即,你準備好了嗎?

阿拉看環境 | 儂曉得上海“愛鳥周”的前世今生嗎?

花訊 | 邂逅“獐居民”,這個六一玩出不一樣的童趣~

“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你要有当‘垃圾局长’的思想准备!”——书记手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