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三個趨勢告訴你,怎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之前從著名產品人梁寧那裡看過一個講趨勢的例子,非常生動。說有一對雙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學畢業,一個加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7年後,去騰訊的年薪百萬,而且滿街都是挖他的獵頭。去報社的那位,因為報社沉淪了,他曾經寄託理想的整個產業都沒了,一切都需要重來。假設不考慮“你的熱情所在”這個因素,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對於每個人,都不能只看眼前工作或抉擇一個單點,你還得看“趨勢”。世界變化的趨勢,科技變化的趨勢,生活變化的趨勢,

這些趨勢代表著“未來潮水的走向”,它能把我們推到大海深處,也能讓我們擱淺在沙灘。

趨勢1 “後公司時代”

馬特•裡德利在《理性樂觀派》一書中講到“我們興許很快就會生活在後資本主義、後公司的世界了,個人可以自由地臨時聚到一起分享、協作和創新,互聯網會幫助人們在世界各地尋找僱主、員工、消費者和委託人。

在《未來的工作》這本書中,作者也描述了未來工作變化的趨勢,一共有4個方面,我在這裡總結為3點:

1 現在90%的全職工作崗位在未來都會消失: 全職員工會變成自由工作者,企業也會被工作轉移到外包公司和合作夥伴中去,傳統的企業組織模式會被顛覆。

2 引領工作而不是管理員工:以解決工作任務為導向,而不是以招聘員工和管理員工為目的。換句話說,不論你是不是我公司的人,只要能夠完成任務和工作,都可以為我所用。

3 人力資源平臺的優化:未來會以具體任務為導向,而不是以現在的人員簡歷為導向,來幫企業進行人才的篩選,而自由工作者也會更容易的找到匹配的工作。

以前,我們以進入世界500強工作為榮,而未來,這種企業的歸屬感以及對平臺的依附感都會被極大的削弱,每個人都得有自己安身立命之所長,都需要能夠獨立工作。

三個趨勢告訴你,怎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趨勢2 “多段式人生”

根據加利福尼亞大學等研究機構的數據:從1840年開始,人類壽命就在以平均每年大約3個月的速度遞增;每過十年,人類就可以多活兩到三歲。在進入21世紀之後這個趨勢還在加速:從2001年到2015年,15年時間人類壽命增加超過5歲。

也就是說人類已全面進入長壽時代,從我們這代人開始,活到100歲將是大概率事件。

在《百歲人生》這本書中,作者分析說:隨著壽命普遍延長,我們的人生格局也將發生巨大改變 - 過去人們熟悉的“三段式”人生已無法維持,即將崩盤,取而代之的將會是流動性更強、節奏更快的“多段式”人生。

“多段式人生”,就是一輩子被分割成4段、5段,甚至7、8段,乃至更多小階段。每一小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題,各段之間穿插進行,不會再有明確邊界。

那“多段式人生”意味著什麼呢?

  • 在未來的多段式人生裡,沒有任何職業會是鐵飯碗,許多職業都將消亡

  • 超級大城市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地區和城市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 那些不願接受新事物、害怕改變的人,將被新時代徹底的拋棄

  • 年齡不能再成為判斷身份的標籤,也不能代表一個人的能力水平,跨年齡段的交往會越來越多,“反成熟”成為趨勢

  • 人們對婚戀生子的選擇會越來越慎重,婚戀生子的時間會繼續推遲

  • 人們會越來越重視無形資產的積累和經營

“多段式人生”將帶給我們快速變化及持續挑戰,使我們無法一直待在“舒適區”裡。因此我們需要擁有“成長型心智”,隨時擁抱新鮮事物,不斷自我更新,就像是電腦操作系統的升級,產品的迭代開發一樣。我們甚至可以在“多段式人生”中的“每一段”都探索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與人生體驗,在整個人生中探索自己的多個維度與多種可能性。

三個趨勢告訴你,怎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趨勢3 不論是否願意,人工智能都不可逆轉

最近看了不少關於人工智能的書,誠如各本書的作者所說:不論我們是否願意,人工智能的來臨都是不可逆轉的。

當然,其實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人工智能都還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階段。

哲學家塞爾將擁有意向、意識、意志的機器智能稱為“強人工智能”,而沒有這些只會計算、推斷、解決具體問題的機器智能叫做“弱人工智能”。換另一個解釋則是,“強人工智能”是指由人類製造出的能在所有領域達到至少人類水平的機器;而“弱人工智能”則是由人類製造出的能在部分領域達到部分實現人工智能的機器,比如AlphaGo。

“弱人工智能”會替代我們做那些重複性的工作,比如審核員工報銷、審核法律文書等。它們能將我們從瑣碎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去做更多需要創造力的事情。

因此,“弱人工智能”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創造力”和“想象力”會成為人類的顯著競爭優勢,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極具“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那在未來你的競爭力就會變得越來越顯著

第二個問題是:“強人工智能”會不會出現呢?究竟何時會出現呢?這就又是一個眾說紛紜的事情了。

三個趨勢告訴你,怎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奇點臨近》的作者是一位傳奇人物 - 雷庫茲韋爾。他入選了美國國家發明名人堂,是美國國家科技獎章獲得者,擁有13項榮譽博士頭銜,曾經獲得三位總統嘉獎,被媒體譽為托馬斯愛迪生的法定繼承人。此人在20年前,就曾準確預言了接近九成的當今人工智能發展動態。在他2011年出版的新書《奇點臨近》中,他又提出了幾點關於未來趨勢的洞見。

第一,摩爾定律會讓技術呈指數級增長,人類會在2045年到達奇點。

奇點是一個非常極限的狀態,庫茲韋爾用奇點來指代人類技術在摩爾定律的支配下,不斷指數級增長,到達某一個極限之後的狀況。他預測,到2045年人類的技術就會突破到一個新的高度,也就是到達奇點,那時候人類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第二,生理層面的人類不過是一套算法,未來必將被更高級的算法智能取代。

人和電腦本質上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最底層都是靠一套算法在驅動,而人工智能是比人類大腦更高效的算法。

第三,人類到達奇點後,算法智能高度發達,我們能迅速統治整個宇宙。

庫茲韋爾在《提出了一個獨特的世界觀:人類歷史可以分成六大階段,每一個階段的信息傳輸效率都比前一個階段大幅提高。第一階段是物理和化學階段;第二階段是生物與 DNA 階段;第三個階段是人腦;第四個階段是所謂的人工智能時代;第五個階段是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時代;第六個階段叫宇宙覺醒,人類智能將佔領宇宙。

但是也有很多人持相反意見,或認為“強人工智能”不會出現,或認為“強人工智能”絕不可會那麼快的出現。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亞太研發集團主席,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就說,AI要達到像科幻小說描述的那樣還需要很長的路,因為我們瞭解的人類智慧都還不夠。特別是,需要腦神經科學進一步的發展才能夠讓我們更瞭解人類的智慧。他覺得奇點是沒有任何根據的。他說:今天解了一個難題,下一個難題就會離我們更近嗎?絕對不是。通常解了一個難題,下一個難題會更難解。

三個趨勢告訴你,怎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最後,我也想給大家提出幾個思考的問題,可以通過留言分享你的思考結論哦。

1)你如何看待未來工作形式的變化?對你有何啟示和影響?

2)如果你能享有百歲人生,你會對現在的人生規劃作出哪些調整?

3)你認為“弱人工智能”再發展下去,會影響到你的工作嗎?你準備怎麼辦?

編輯:艾菲的理想 轉自公眾平臺艾菲的理想 ,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