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老幹部詩作對擴大詩詞讀者隊伍有促進作用


有人提問,老幹部詩作會降低詩的標準嗎?我雖然不是老幹部,也願在這個問題上發表一些我個人的意見,畢竟我也是詩詞愛好者,雖然一直停留在順口溜的水平,畢竟已經成為了詩詞的讀者,為擴大詩詞的讀者隊伍貢獻了一個成員。

老幹部詩作對擴大詩詞讀者隊伍有促進作用


首先我明確我的立場,我對這個問題看法是否定的,也就是:儘管有的作者只講格律沒有很好的立意,老幹部詩作也不會拉低詩的標準,而且老幹部群體喜歡詩作還促進了詩的發展。理由如下:

一,老幹部群體多是業餘愛好者,水平高低都可以理解。

老幹部群體從各行各業退休後,有寬鬆的時間,或是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或是在網絡上互相溝通,把有共同愛好的朋友組織(當然可能是網絡上互相溝通的朋友)在一起,相互切磋詩藝,這些人從前大多數都不是詩詞的讀者,更不是詩詞愛好者,他們從一張白紙,發展成愛好者就已經難能可貴了,最起碼增加了為數不多的詩詞讀者群體的人數,使得讀高水平詩詞的人增加了。但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他們作詩,處於愛好,以此豐富文化生活,交流相互之間的感情,即使很少數的作品在某些媒體刊登,有的通過朋友出版成冊送人,不管他們自己有怎樣的成就感,專業的高水平詩人們也可以不看,偶爾學生們看到,他們也會在老師們的評析下而辨別水平高低,也不會因為這點,

就把詩作引向歧途。如果僅憑老幹部們寫那麼一點點詩,發表和發行的更少得可憐,就能把整個詩作的標準降低的話,我們的詩詞界的免疫力就太差了。所以,只要詩作界的免疫力不是這麼低,就不可能因為老幹部詩作而降低詩的標準。

二、關於解決只講格律不講意境問題。

據我的觀察,老幹部們寫詩,多數是從寫順口溜開始,由於從前他們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品詩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一些高水平的詩,也沒有精力去細細品讀,甚至看都不看,更談不上理解詩的意境了,對於那些文言味十足的格律詩,更是一瞟而過,至於蘊含在詩詞中的詩情畫意,更沒有時間和興趣去慢慢領會。所以大多數人是門外漢。退休後,老幹部們在一些內行人的帶動下開始學習詩詞,才產生了對詩詞的興趣,一點一點的慢慢學,一開始先學習押韻,再慢慢學習格律,多數人學習了格律知識後就開始試著寫一些東西,雖然水平不高,但他們的成就感很好,積極性很高,就形成了所謂老幹部體裁的詩,也就讓人產生了老幹部詩詞只講格律不講意境的印象。但我認為這只是階段性的問題。我們一是要正確認識,老幹部們處於這一階段的現象會長期存在,因為這個隊伍會不斷的進來新人

,水平提高了,歲數也大了,沒有能力寫作的會逐漸的退出,所以在這個階段的人總是多數。二是要提高他們的水平,就要加強對他們的培訓,老年人工作者,老幹部工作者,社區工作者,要多組織老師給他們講課,糾正習慣性錯誤,激發他們提高立意檔次的積極性,指導他們的習作,減少偏差。

老幹部們經歷豐富,知識面寬,又有詩詞創作的基礎知識,具備了格律、節奏、文字、對仗要求等方面的知識,只要深入開發他們的思路,所謂只講格律不講意境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