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 35 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

降薪找工作,繼續生活。

我有一個朋友。

以前在某外企,從22歲幹到34歲。外企倒了,34歲失業,遍投簡歷,最後去了某國企做售後服務,工資一個月四千,售後服務客戶會全國出差,出差有補貼,但不多,全算下來一個月五六千塊的樣子。朋友當年在外企時做到小頭目,雖然掙得不多,企業好的時候能一個月一萬五六,這在天津算是不錯的收入。

按知乎上學歷崇拜的風氣,估計不少看客覺得朋友34歲找工作是因為學歷不行,朋友是211畢業。

聚會時聊天,朋友說35歲以上真跟現在的小孩兒沒法拼,拼996真幹不了,一個月四千,五險一金,正常上下班,能讓家裡維持正常運轉也就行了(朋友老婆有工作,估計一個月也就五六千,在某學校非教學崗位,錢不多但穩定)。

朋友好在不還房貸,結婚時家裡給買好了房子。當年的商品房還沒有現在這種100平三室之類的亂七八糟的戶型,朋友的兩室是標準的110平米兩室。朋友搞對象時,帶女方看了準備的婚房,才最終定下來。倒不怪女方現實,女方家是教書匠家庭,滿家子老師,朋友家是小生意家庭,女方對於朋友家庭不甚滿意,但女方家裡催著緊,看朋友和全家都對女方很不錯,很有跪舔的意思,再加上覺得朋友家庭條件也過得去,也就同意了。也幸虧是朋友家裡趁當年生意好,攢下來三套房子,其中這套給了朋友做婚房。

聊起家庭情況,朋友說現在夫妻關係挺好,但和老丈人家關係不好,現在明顯感覺老丈人家對朋友有微詞。看在孩子份上,也就把關係糊弄過去了。

遙想當年,外企收入高,十一二年前朋友一個月月收入萬八千的,一時風光無兩,意氣風發。0809年時天津公務員不算公積金月收入三千多塊錢,月收入萬八千幾乎是公務員收入的三倍。當年的貧富差距遠沒有現在大,現在聚會,可能有人開q7來,有人開polo來,十來年前當年誰一個月能拿一萬塊工資,就會被眾人稱讚。

聚會上一眾好友,有含公積金月入三萬的金融機構小中層,有含公積金月入三萬的體制內事業編,有一個月一萬塊錢的企業白領,有做生意的小老闆,也有我這種雲淡風輕的打工仔。但明顯感覺到大家都在感嘆經濟形勢不好,天津經濟不好,都害怕降薪,確切地說都預感到自己有可能降薪。席間談得最多的是哪支股票不錯、孩子如何,我滿腦子都是馬上要去普吉躺十幾天,各種插不上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