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男團C位,無人問津

劇焦一線

聚焦影視內容,深度解析行業

今日,有網友在豆瓣糊組開貼稱《以團之名》冠軍(實則為人氣C位)在上海靜安大悅城為春雨面膜站臺,一點鐘開場的活動到了12:50第一排都未站滿,到場粉絲僅有數十人。帖子下面不少人直言:“都不知道《以團之名》的冠軍是誰。”

男團C位,無人問津


這個句式對大多數網友來說並不陌生,近幾年但凡有“《中國好聲音》冠軍XXXXX”的新聞發出,下面難免少不了“冠軍是誰”的評論。但《中國好聲音》也是堅持到第四季左右才FLOP的,如今的互聯網團體偶像選秀綜藝才迎來第二年,就已經有“大江東去”之勢了。

在《偶像練習生》走紅至今短短一年時間裡,“全網300秀粉”的心態似乎也正在發生變化。從去年的“救救孩子吧”到今年押注三檔男團選秀誰糊得更快,路人粉對互聯網團體偶像選秀綜藝的新鮮感轉瞬即逝,核心粉絲們大多也因被無情割韭菜開始選擇“拒絕”、“不約”,轉向佛系欣賞顏值。

男團C位,無人問津


所謂風口,大概都是如此稍縱即逝,就像去年偶像元年到來,男團、女團迎來春天的期待,在今年很快便被現實打敗。其實,國內偶像產業長久以來止步不前,不僅是因為缺乏完善的造星體系,也是因為偶像生存的文化土壤較為“貧瘠”。至於打造國民偶像團體的暢想,或許只能僅限於暢想了,畢竟近幾年國內的男團、女團成員們,最終大多都走上了“各自美麗”的道路。

門面悽清的粉圈運動

如今,三大視頻網站推出的男團選秀綜藝中,率先播出的《以團之名》已經收官。從節目出道的兩個組合新風暴和BlackACE成員出處來看,不乏此前小有名氣的成員,如樂華娛樂旗下組合UNIQ成員周藝軒、《星動亞洲》第一季B.SWAN冠軍成員趙品霖,參加過《變形計》的楊桐、曾擔任TFBOYS編舞老師的田書臣、《奇葩說》選手商振博等。

男團C位,無人問津


雖然這些“回鍋肉”們之前不乏選秀經歷,但是並未有一個出圈成員。為了力推兩隻新團,優酷在新風暴和BlackACE出道之初便公佈了後續將安排上的資源:全國巡演/2張重磅打造的音樂EP、10部優秀影視作品主演擔當、7部熱門綜藝節目嘉賓、5部整團參與的頂級綜藝、多家精選品牌商務代言。

男團C位,無人問津


如今,BlackACE的趙品霖、楊桐、周藝軒以小分隊形式拿到了植選豆乳的代言、趙品霖則收穫了個人代言春雨面膜。與去年NINE PERCENT剛出道便拿下I DO推廣來看,《以團之名》的代言量級顯然縮水了不少。雖然在不少路人看來《以團之名》熱度並不高,但是也不乏死磕男團的品牌方,如今年簽了趙品霖的春雨面膜,去年則簽了範丞丞。

男團C位,無人問津


與去年《偶像練習生》的熱度相比,今年無論是《以團之名》還是《青春有你》都可謂“糊到地心”。截止目前,豆瓣上僅有3000人標註看過《以團之名》,《青春有你》也僅有4900人看過,兩者比《偶像練習生》29700人看過顯然相去甚遠。此外,《以團之名》和《青春有你》豆瓣評分一個4.0分,一個5.0分,評分之所以低,也是因為今年的選手們大部分不僅藝能拿不出手,顏值也是平淡無奇。

相比於去年粉絲“救救孩子”、“PICK孩子出道”的吶喊,今年粉絲們的吐槽顯然更多。如果說去年的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還觸達到了粉圈之外的受眾,那麼今年《以團之名》的新風暴和BlackACE只能說是一場徹底的粉圈狂歡。在知乎上,如何評價NINE PERCENT男團長相的回答數量近千人,但是如何評價《以團之名》新風暴男團的回答僅數十人。

男團C位,無人問津


比起《偶像練習生》,今年的《以團之名》受到的非議也更多。在節目未開播前,王思聰弟弟參加《以團之名》的消息登上熱搜後,王思聰公開Diss節目捆綁營銷,此外,不少選手的個人信息在節目開播前也被扒了個底朝天,如與女朋友複合、整容失敗、KTV不可說事件等,趕客不少粉絲。


難以逃脫的綜二代“FIOP魔咒”

如今,網絡選秀綜藝好像均逃不過“二代FLOP”魔咒,就像此前的《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以及如今的《青春有你》。整體來看,今年互聯網偶像選秀綜藝熱度漸低,有以下五大原因:

1. 政策監管收嚴

今年以來,政策對偶像綜藝的審查更為嚴格。比起去年《偶像練習生》選手們五花八門的髮色和妝容,今年練習生們都是清一色的潑墨髮色和小清新妝容。此外,《青春有你》還加入了老藝術家以及教授等作為評審團,節目一開始就在推廣公益,《創造營2019》更是帶領鮮肉們走上了軍訓之路,由此不難發現出品方們為弘揚正能量做出的努力。

男團C位,無人問津


2. 觀眾新鮮感消退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節目,《偶像練習生》的偶像養成模式對觀眾而言吸引力或許並不高,畢竟此前的《星動亞洲》《燃燒吧少年》《蜜蜂少女隊》等選秀節目都為養成系,但是《偶像練習生》這種讓粉絲掌握偶像出道話語權的模式對大多數觀眾而言是極為新穎的。

與此同時,國內小鮮肉市場長期被TFBOYS和歸國四子佔據,《偶像練習生》的新鮮面孔對不少觀眾來說有著天然吸引力。不過,偶像選秀綜藝的核心受眾說到底還是“追星且想粉上愛豆”的人,在第一季的新鮮感褪去後,大部分路人粉已經撤離。

3. 資本勸退

路人粉之外,選秀節目的核心粉絲如今也正在撤離。2018年無數粉絲高喊著讓“兒子”、“女兒”們走花路,日夜爆肝投票,但是成團後的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卻成了大型勸退現場。NINE PERCENT出道半年團綜、團專一再推遲,成員合體次數寥寥無幾,為不少糰粉留下心理陰影。火箭少女孟美岐、吳宣儀、紫寧經紀公司與騰訊方鬧出退團風波,被粉絲大喊還錢。

偶像元年開始前,國內男團、女團生存現狀慘烈,在《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中不乏對練習生生存現狀的呈現,所以,粉絲們花錢PICK偶像出道的背後,自然還有一層使命感存在。但是,過去一年經紀公司和品牌商們瘋狂收割粉絲經濟卻忽視作品的輸出,也讓不少粉絲心灰意冷,認清形勢。早在今年《青春有你》官宣時,不少粉絲便直言不約。

男團C位,無人問津


4. 市場過度飽和

國內缺乏偶像生存的土壤一說由來已久,《偶像練習生》的火爆對資本市場來說也是個意外。有了去年的成功後,今年三大視頻網站齊齊扎進了男團選秀節目。但市場供大於求後,偶像也就開始貶值了,同時,韭菜自然也沒有那麼好割了。畢竟“全網300秀粉”養活一個NINE PERCENT容易,養活今年的四個男團那就太吃力了。

5. 流量派的尷尬

諸如韓國SM、JYP、YG等經紀公司推團週期均比較長,這也是為了在一段時間內專注精力培養一個團體。國內如今一年推一個團體的速度,最終成團質量可想而知。去年,楊超越成為了《創造101》中被嘲諷得最慘的選手,原因便是藝能過差,今年的《青春有你》和《以團之名》中,男版楊超越可謂扎堆存在,有的選手甚至連一樣樂器都不會彈。

《偶像練習生》的成功,還是在於將節目的市場熱度轉化為了選手的流量,充分挖掘了限定團的粉絲經濟,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商業化。但如今偶像選秀綜藝市場熱度退潮,選手流量也隨之衰減。急功近利之下,新團們或許難以逃脫“出道即巔峰”的魔咒。



各自美麗的男團女團成員們

今年三檔男團選秀節目推出各自的組合後,以團體的形式能走多遠也令人擔憂,畢竟近幾年國內男團、女團大多最終都走上了“各自美麗”的道路。如今,NINE PERCENT隊長蔡徐坤一枝獨秀,樂華七子小分隊中的朱正廷、範丞丞、黃明昊則早已“迴歸”原組合,火箭少女相比NINE PERCENT雖合體次數較多,但是楊超越也已經在綜藝路上“單飛”。

不僅是去年視頻網站推出的限定團,此前TFBYOYS的王俊凱、易烊千璽、王源,SNH48曾官推的“四千年美女”鞠婧禕,以及X玖少年團人氣較高的肖戰最終都走上了“單飛不脫團”的道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首先自然還是老生常談的國內偶像市場體系並不完善,以組合的形式主打音樂道路,無法維持偶像的曝光量。

但如今,市場已經開始逐漸完善產業鏈,如打歌平臺《中國音樂公告牌》的出現,此外,團綜也成為了團體組合的標配,但是無一例外,這些打歌節目和團綜都僅是在粉圈傳播。這也是因為國內偶像難以出圈,不光在於產業鏈不成熟,還在於國內沒有韓國的偶像文化。如今,國內追星粉絲大多是90後、00後,80後到70後更加喜歡的是影視演員與歌手。


男團C位,無人問津


不同年齡段的追星對象

僅靠90後、00後粉絲買專輯,買巡演門票是難以支撐國內偶像存活的。所以,相比於韓國偶像專注於音樂道路,大多以團體形式活動,國內偶像大多都是音樂、綜藝、劇集、電影等多管齊下,如此自然很難以團體的形式捆綁發展。

這也是為何很多團體組合成員都在單飛,從偶像向全面藝人轉型的原因。如鞠婧禕通過《芸汐傳》《新白娘子傳奇》《國風美少年》等加速在熒屏刷臉,TFBOYS三大成員同樣是電視劇、電影、綜藝多維度發展,X玖少年團的谷嘉誠和肖戰如今也在通過影視劇、綜藝等提升知名度。

偶像最終都要走向影視演員和歌手道路,也為現在源源不斷生產偶像的公司們帶來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大多數專注偶像培養的公司在影視、綜藝上的資源是非常貧乏的。培養出了TFBOYS的時代峰峻雖在業內知名度較高,但仍將TFBOYS的部分經紀約外籤給業內人脈和資源更豐富的雙冰工作室,但是雙冰招攬TFBOYS的原因,還是在於其國民度不可忽視。

如此來看,《以團之名》出道兩大組合有優酷和阿里大文娛的資源支撐,如果能借機走紅自然最為理想,如果不能,屆時迴歸原經紀公司,想要向影視演員和歌手方向轉化,自然是難上加難。如果原公司不能提供更好的資源,沒有打出知名度下也很難簽約其他影視公司,畢竟現在大多數影視公司都有著自己的藝人矩陣。

男團C位,無人問津


對這些從互聯網選秀平臺走出的偶像來說,在原本就缺乏偶像文化土壤的國內,經過資本的過度消耗,如今靠臉割韭菜也已經成了難題。逐夢演藝圈吧,大眾又只認可實力、認可作品,這才是當下偶像們的終極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