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2018年養老改革,將分兩步走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3億,佔總人口16.7%,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1.5億,佔總人口10.8%。

今後一個時期,老年人規模還將持續擴大,速度還在加快,而且持續高峰時間比較長。

在一些贍養負擔較重的地區,已經出現了養老金的當期缺口。

2018年養老改革,將分兩步走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基金缺口

在此背景之下,國務院18日正式對外公佈《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設定了具體路線圖和時間表。

對於劃轉的時間表,方案提出,按照試點先行、分級組織、穩步推進的原則完成劃轉工作。

具體分為兩步走:

2018年養老改革,將分兩步走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

2018年養老改革,將分兩步走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

對我們老百姓有啥影響?

財政部表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利於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代際公平,避免將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通過增加稅收、提高在職人員養老金繳費率等方式轉移給下一代人。

很多業內人士也認為,這有助於緩解代際矛盾,減輕下一代人的養老負擔,同時,通過國有資本收益給養老金制度“輸血”,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保障養老金的按時足額髮放,從而化解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衝擊。

養老問題已擺在我們面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有國家,當然還有我們自己。

2018年養老改革,將分兩步走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

很多人說養老金沒有多大用途,說實在的,一個企業要為職員辦理五險一金的費用以及國家每年在這塊的投入真的不算少。也有悲觀者認為,自己不一定活到那個能領錢的年紀,可誰又不希望自己長壽呢?所以這個憂慮本身就是個悖論。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年輕人希望能更好地贍養家中老人,老人也同樣希望自己有美好的晚年。但養老體制並非朝夕所能完美,相信在未來,會越來越完備我們的保障,減少下一代的養老負擔,也讓老者有所依。

行測中如何“玩轉”語句銜接題

在公務員考試的漫漫備考路中,總有一些類型題目會被考生抱怨:數量關係太難了,資料分析做不完啊,常識只能靠蒙了……卻忽略了另外一種思維角度,什麼樣的題型出現我一定要做對、拿分?在公務員的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也是一種令人感覺頭疼的題型,準確率相對而言比較低,但是這裡面有沒有最開始所說的必拿分題呢?當然有,那就是言語理解中必考題型語句銜接。現在中公教育專家就帶考生來看看怎麼“玩轉”語句銜接,讓它成為你公考路上打敗對手的關鍵一題。

一、語句銜接的含義

什麼叫語句銜接呢?

就是一個自然段中,空出一句話,之後讓你在選項中找出對應的句子。

二、語句銜接的步驟

1.確定空所在的位置,如果空在一個自然段的首句,首句一般有引出話題、開宗明義的作用;如果在中間,一般有承受上啟下的作用;如果在尾句,一般有總結的作用。

2.確定位置後,明確空是完整的一句話,還是一句話的一部分,在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句子是以句號為單位的。如果是一句話的半句話,需要與這句話表達意思完整。

3.分析行文脈絡,明確文段話題、色彩等,話題、色彩保持一致。

接下來回到例題:

【例題】“學習悖論”是古希臘有名的悖論之一,其內容是:人們在學習時通常會面臨兩種情況,一是不知道要學習的內容,二是已經知道了要學習的內容。在這兩種情況下,學習都是無意義的,因為前者學習沒有目標,後者學習沒有必要。其實,破解這個悖論並不難,用我國古語中________的道理就能做到。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適當的一項是:( )

2018年養老改革,將分兩步走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

【中公解析】:空所處位置是尾句,具有總結的作用,並且是一句話的半句話,所以要保證句子的完整性。接下來再分析行文脈絡,整體強調的是知道與不知道的事情,話題一致原則,只有B選項符合。

【知識拓展】

“謙受益”與“滿招損”: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

“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知道它是這樣的,更知道它為什麼是這樣的。

“博觀而約取”與“厚積而薄發”:只有廣見博識,才能擇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積累豐厚,才能得心應手為我用。

行測言語題目中的邏輯填空因其詞彙量大、靈活性強常常成為很多考生的“噩夢”。那麼究竟應該如何複習呢?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除了必要的詞彙積累之外,還應掌握一定的秒殺技巧。

“形象色彩”是詞義中能引起主體對客觀對象的形象聯想。例如“鄙棄”和“唾棄”,都表示看不起、厭惡,但“唾棄”有以吐唾沫表示鄙視的形象色彩,“鄙棄”則不具這種形象色彩。例如:“雞冠花”可以引導主體聯想到一種狀如雞冠的花的形象,“蛇行”可以在主體的形象思維中再現像蛇樣爬行的動作樣態,該類詞的詞義中都是帶有形象色彩這一部分意義內容的。在考試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定詞語具有“形象色彩”:形態、動態、顏色、聲音。例如:儘管地鐵在上海只有短短20年的發展歷程,但是其總里程數已經________世界第一。A.躍居,B位列 。很明顯在這兩個選項中“躍居”比“位列”更具有動態色彩,更能突顯地鐵的發展迅猛,優先選擇。

【真題示例】

例1.每一屆《感動中國》的感動點,實際上都和當年中國特定的大背景相關聯,觸動了中國公眾最敏感的神經,代表了當年最能________公眾________、最能感動中國的力量。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2018年養老改革,將分兩步走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

【中公解析】C。此空考查形象色彩,從詞義及搭配的角度來看四個選項填入都可以,但是C項的“撥動心絃”相比較而言,更符合“神經”的線性特徵,所以正確答案為C。

例2.我國荒漠化總體擴張的趨勢還在延續,不斷________原本有限的生存空間,直接制約著國家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2018年養老改革,將分兩步走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

【中公解析】D。結合沙漠化的特點,是逐漸擴張的,“蠶食”一詞有慢慢侵蝕之意,因此填入更具有形象色彩。

例3.大山因為有脊樑,所以挺拔俊美;人因為有脊樑,所以________;新聞因為有了脊樑,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才能________、穩如泰山。

依次填入劃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2018年養老改革,將分兩步走減輕年輕人的養老壓力

【中公解析】D。第一空的四個成語中,“英姿颯爽”側重於英俊威武,精神煥發;“精神抖擻”側重於精神振奮;“威風凜凜”側重於聲勢氣派;“頂天立地”側重於形象高大,氣概豪邁。根據文意,只有“頂天立地”與“脊樑”的形象色彩更匹配。因此,選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