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事業單位改革,基層工作人員待遇將不斷提高!

中小學老師、醫生評高職須有基層工作經歷

推廣中小學教師、衛生等重點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晉升高級職稱須有1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的做法。

提高基層中高級職稱比例

意見提出,營造有利於高校畢業生髮展的制度環境。認真落實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建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優化基層事業單位崗位設置,適當提高基層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對到條件特別艱苦鄉鎮事業單位工作的高校畢業生,要統籌做好交流工作。

事業單位改革,基層工作人員待遇將不斷提高!

論文、科研、外語、計算機不硬性要求

完善基層職稱評審制度。建立體現基層一線特別是脫貧攻堅一線專業技術人才工作實際特點的職稱評價標準,合理設置評審條件,對論文、科研、外語、計算機應用等不作硬性要求。

長期基層工作可破格晉升職稱

對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或作出重要貢獻的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可破格晉升職稱等級。

申報高級職稱單獨分組

有條件的地區可試行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申報高級職稱單獨分組、單獨評審、單獨確定通過率。2017黑龍江政法幹警

逐步提高基層工作人員工資待遇

對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或艱苦邊遠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以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新錄用為公務員的,試用期工資可直接按試用期滿後工資確定,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後的級別工資,在未列入艱苦邊遠地區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高定一檔,在三類及以下艱苦邊遠地區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高定兩檔,在四類及以上艱苦邊遠地區的高定三檔;

招聘為事業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可提前轉正定級,轉正定級時的薪級工資,在未列入艱苦邊遠地區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高定一級,在三類及以下艱苦邊遠地區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高定兩級,在四類及以上艱苦邊遠地區的高定三級。

鄉鎮工作補貼不低於月人均200元

落實對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的工作補貼政策,當前補貼水平不低於月人均200元,並向條件艱苦的偏遠鄉鎮和長期在鄉鎮工作的人員傾斜。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增長機制。

學費補償還有安家費

更好實施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就業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對到農村基層急需緊缺專業(行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給予專項安家費。

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項目

繼續組織實施大學生村官、農村教師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和農技特崗計劃等專門項目,每年選派一批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

進一步加大服務基層項目統籌實施力度,促進項目間政策協調平衡,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基層服務項目統一徵集崗位、統一發布公告、統一組織考試、統一服務管理。

提高項目人員工作生活補貼標準

完善基層服務項目政策措施。適時提高基層服務項目人員工作生活補貼標準,落實社會保險、人員培訓等相關政策。基層服務項目人員服務滿1年且考核合格後,可按規定參加職稱評定。

參加基層服務項目前無工作經歷的人員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後2年內,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考錄(招聘)、各類企業吸納就業、自主創業、落戶、升學等方面可同等享受應屆高校畢業生的相關政策。

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定向考錄(招聘)、升學扶持等政策,組織開展專場招聘,加強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促進服務期滿人員就業。

最低工資是一種保障制度。它確保了職工在勞動過程中至少領取最低的勞動報酬,維持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確立了將勞動者因探親、結婚、直系親屬死亡按規定休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國家和社會活動,視為提供了正常勞動的規定,從法律上排除了企業以非勞動者本人原因沒有提供正常勞動為由拒付工資的可能性。最低工資制度是法定最低標準條款,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對違反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的企業,勞動者本人可以按照有關規定,要求有關部門進行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幹部選拔任用強化基層經歷導向

注重拓展在基層工作的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渠道。在幹部人才選拔任用機制上,進一步強化基層工作經歷的政策導向,向在基層工作的優秀高校畢業生傾斜。

省級以上公務員考錄需有2年以上基層經歷

省級以上機關錄用公務員,除特殊職位外,按照有關規定一律從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考錄。

市地級以上機關應拿出一定數量職位面向具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公務員進行公開遴選。

省、市級所屬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時,應拿出一定數量崗位公開招聘有基層事業單位工作經歷的人員。有條件的地區,可明確具體公開遴選或招聘的比例。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將在基層生產和管理一線表現優秀的高校畢業生納入後備人才隊伍,加大從基層一線選拔任用中層幹部的力度。

2018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大綱解讀

2018北京市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已如期公佈,從內容來看,與2017年的大綱並無分別,這從側面反映出北京市公務員考試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對2018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大綱進行深入解讀,為大家備戰2018北京公考指明方向。

一、常識判斷——重視積累與應用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市情、社情的瞭解程度以及綜合管理等基本素質,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管理、科技等方面。

近年來,北京市考常識判斷的考查題型有兩種,一是單項選擇題,一種是多項選擇題;考查內容主要圍繞時政考查最新的法律、人文、經濟、科技、管理等內容,涉及學科廣泛。但不管是何種考查形式,均離不開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此,大家一方面要加強日常積累,夯實基礎;另一方面,還需要關注最新的時事動態,將學習到的基礎知識與時政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二、言語理解與表達——片段閱讀或繼續考查,但不影響整體穩定性

言語理解與表達著重測查報考者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對詞、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義的理解;對比較複雜的概念和觀點的準確理解;對語句隱含信息的合理推斷;根據上下文,恰當選用詞語;準確地辨明句義,篩選信息。2018年大綱仍未明確給出此部分的具體考查題型,但結合近幾年的真題來看,預計2018年此部分仍以文章閱讀為主要考查題型,片段閱讀仍有出現的可能性。

1.文章閱讀:文章閱讀的材料閱讀量較大,對大家的綜合分析能力與細節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對此大家在備考過程中要有一定的策略。比如,研究歷年真題,瞭解命題思路;平時多加練習,掌握閱讀文章的技巧和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效率;多讀文章,培養語感,提高閱讀和理解的能力。

2.片段閱讀:片段閱讀在近幾年北京市考中時有出現,並不穩定,但鑑於其題量佔比並不大,大家不必過度在意,正常備考即可。在備考試時,大家重點掌握片段閱讀中的主旨觀點題,同時熟悉細節判斷題與標題添加題等其他考點。

三、數量關係——以能力為基礎,強調技巧與方法

數量關係著重測查報考者對規律的發現、把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係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大綱雖然給出了兩種考查題型——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但從近幾年的考試情況來看,2018年此部分仍只考查數學運算題目的可能性很大,大家在備考時要將重點放在數學運算上。

數學運算:側重方法技巧的應用,具體考查以經典考點為主,包括行程問題、工程問題、計算問題、排列組合問題、概率問題、幾何問題等。對此,大家在掌握這些重要考點的基礎知識外,還需要掌握相應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注意題型與方法的結合,以提升解題速度和效率。

四、判斷推理——考點多樣,強調邏輯思維

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係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係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本部分的常見題型有圖形推理、演繹推理、定義判斷。近兩年的大綱雖然都給出了事件排序這一題型,但其並未出現在北京市考的歷年行測科目中,預計其2018年出現的可能性仍不大。

1.圖形推理:北京公務員考試圖形推理題的考點比較多,還會出現多考點綜合考查的情況,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大傢俱備靈活運用知識點的能力即可。對此,大家在掌握常規題型和考點的基礎上,還要學會舉一反三,注意創新型題目的考查方式和考點。此外,在備考過程中大家還要有意識地培養觀察能力、辨別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做到能對所給圖形進行快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

2.演繹推理:演繹推理題難度較大,要求大家能對文字材料進行理解、比較、演繹和歸納。通過近幾年的考情來看,2018北京市考演繹推理題仍主要考查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其中,必然性推理的三段論、直言命題、復言命題,可能性推理的削弱型、加強型題目考查概率較大。針對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兩大題型的重要考點,大家應熟練掌握各自的解題技巧。

3.定義判斷:定義判斷考查形式有單定義和多定義,以單定義為主,要求大家能對所給定義進行理解、比較和歸納。命題人會增加個別定義判斷的難度,在題幹中會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似定義,增加迷惑性,讓大家分析選型和各個定義之間的對應關係。為此大家應掌握定義判斷的要點分析法和關鍵信息歸納法,快速將選項與題幹定義進行分析比較,快速找出正確答案。

4.事件排序:一般是給幾個句子,要求大家根據事理邏輯對句子進行排序。這類題目的難度並不大,只要大家能用日常事理邏輯對句子進行排序即可。同時,鑑於其一直未出現在北京市考行測科目中,大家不必過多關注這一題型。

五、資料分析——題型多,考點多,穩中求新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從大綱信息可以看到,資料分析材料的選取較為多樣,且這些材料均需要較高的查找與計算能力。資料分析難在信息量大、計算量大、耗時長,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掌握一定的估算技巧,化繁為簡;同時加強對材料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的訓練。

我們相信,成功總是留給準備最充分的人。中公教育全體成員將始終站在廣大考生的身後,做大家強有力的後盾,幫助大家實現人生理想。祝你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