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決遏制房價的上漲,措辭嚴厲歷史之最,結合今年以來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展望近期房價情況。

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出現抬頭

今年以來,70城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同比增速在5.5%附近波動,但三四線城市房價漲幅堅挺,三線城市房價漲幅在1-6月保持在6.6%左右,且7月達7.5%,跑贏一、二線城市。一、二線城市今年漲幅較穩,但6月出現抬頭,且7月漲幅達今年以來最高,其中部分二線城市房價同比漲幅均超10%;7月10城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擴大的城市數增至49個,亦是今年以來最高。此外,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增速缺口擴大至9.9%,7月進一步擴大至10.2%。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房價漲幅出現抬頭並非由於調控放鬆,相反,而是調控呈現更加嚴格的趨勢,據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主要城市房地產調控次數多大260次,較去年同期多120多次,且僅7月,全國樓市調控募集程度再刷新歷史紀錄,合計超過60城市發佈超70次各類型房地產調控政策。按照這個速度,2018年調控次數很可能超過2017年。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嚴重分化原因

在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依然火爆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土地成交:上半年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增長14.12%,低於2017年全年的34.48%。,主要受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同比轉負影響,一二三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分別增長-3.27%、20.76%、33.64%。

房地產銷售:一線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持續負增長,但降幅收窄;二線城市在1-5月商品房銷售面積負增長,6月轉正,同比增長1.3%,三線城市1-6月銷售面積同比增長7.23%,遠超整體增速的0.6%。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商品房銷售:上半年商品房期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0%,現房為-13.7%;期房銷售面積佔比在2016-2017年穩定在76%左右,2018年提升至81%。新時代證券認為,期房銷售好於現房,可能是因為庫存水平已經處於低位,且年初施工滯後,導致房屋竣工面積增速下降,降至-10.6%。二三線城市分化明顯,二線城市可能是庫存去化週期縮短的背景下,搶人政策刺激購房需求,三線城市經一輪去庫存政策後,庫存明顯下降。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房地產投資: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跑贏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而各線城市之間也出現分化。一二線城市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低於整個房地產投資增速,而三四線城市當地產投資增速遠高於一二線。上半年土地購置費對房地產投資的貢獻率超過100%,一二線城市土地購置費增速58.3%,低於整體增速的74.4%。三四線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上市導致土地購置面積增速高於一二線。

市場亂象:比如:限價政策導致部分城市同一區域一二手房價倒掛,存在套利機會,搖號政策營造一房難求的局面,萬人深夜排隊搶房等現象。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遏制房價上漲的幾個關鍵點

房價繼續上漲會帶來地產泡沫,房價大幅下跌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遏制房價上漲的一個合意狀態可能是房價漲幅在0附近波動,然而之前房價同比同比漲幅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上升或下降狀態,很少呈現一個很低的波動性,去年年底以來,房價雖然還在上漲,但漲幅趨於穩定。

制度與供需平衡、房價上漲預期(長期)、加強調控(短期)是遏制房價上漲的關鍵點,一個可能途徑是短期進一步嚴控房地產市場,暫時抑制需求,同時房地產市場流動性顯著降低,避免大量拋售住房情況;長期解決房價上漲,需要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以及配套的制定,打破房市剛兌預期。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統計,2009年當時購房70.3%是剛需、10.1%是改善需求,19.6%是投資。到2018年一季度,31.9%是剛需、17.8%是改善性需求,50.3%屬於投資需求,投資需求不斷上漲,改變房地產的現狀,就要出臺調控政策打消投資需求行為,提高投資成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稅收,稅收向上可以累進制,購買多套房的就應該付出多一些成本。

既然低價推動房價主因,改變當前土地拍賣制定,政府土地拍賣股權比重降低,形成與購房者之間共有房屋產權,購房者要轉讓,必需補交餘下的土地出讓金,進而減少購房者負擔。加大租賃房建設及完善租賃相關法律法規,自然會減輕百姓購房需求。

房地產調控存在邊際放鬆的可能

中美3M國債利差出現倒掛,貨幣市場利率急劇下降,年內還可能繼續降準,打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服務實體經濟,資金可能流入房地產市場。

下半年財政政策發力以及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基建投資增速反彈,但可能通過拉動基建投資來穩增長的效果不及預期,房價持續下跌,大量資產會受到影響,居民財富縮水,金融記過抵押物貶值,銀行壞賬增多,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目前中國房地產總市值遠超股市、債市,房企的負債水平高企,因此房價下跌比上漲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房地產長效機制成熟前,如果發生房價持續下跌,政策可能銀城施策、邊際放鬆。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展望房地產行業未來情況

各線城市房價變動短期來講,一線房價可能持續保持平穩,甚至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二線“樓市大新”“搶人政策”有所收斂,房價漲幅可能出現下滑;棚改貨幣化安置因城施政,且審批趨嚴,同時開發商加快週轉,並逐漸退出三四線城市,市場或出現降溫,房價漲幅將有所回落。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長期來看,一線城市控制人口,房地產市場步入存量房階段,房價大幅上漲可能性較小;二線城市部分人口淨流入,未來發展空間較大,房價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三線城市房價出現分化,新時代證券認為,隨著城鎮化率提高,刺激部分靠近一二線城市的區縣購房需求,對棚改貨幣依賴高的地區,則可能出現降溫,對於本地自身需求和周邊城市需求帶動的地區,房價和成交量短期可能保持穩定,不容易大起大落。

遏制房價上漲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釋放全面一種投機性需求的信號,儘快彌補房地產市場存在的漏洞,一旦房價不在綁架中國經濟,那麼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才得以緩解,可考慮加快城鎮化進程啟動我國內需市場,目前我國城鎮化率與發達國家相比較低,14億人口才3億多中車階級,龐大內需足以支撐我國經濟再次高速發展,但要啟動這一次數,還需要進一步打破體制性障礙。

調控不是最終目的!分析近期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房價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