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女教師為救學生殞命 給社會上了一堂悲痛的師德課

今天上午9點,在河南信陽,人們將正式向一位小學老師道別,她叫李芳。不少聽眾可能已經聽說了她的故事——6月11號,她在護送放學的學生通過路口時,突遇一輛失控的三輪摩托車,危急時刻,李芳衝上前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學生,不幸被撞身亡。(6月16日 中國之聲)

一名老師為救自己的學生,香消玉殞了,我們感到悲痛與惋惜,更感到肅然起敬,致敬的是平凡中的偉大。因為其詮釋了教育最美的愛,凸顯的是當代教師的德行與風骨。緬懷她,哀悼她,緬懷這樣的教師,以及其背後的德行風骨,應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要有的底色。

在悲痛中我們看到,這其實是“用愛詮釋教育”的教師群體潛意識,顯現的也是“愛學生”的教育初心。儘管當前也存在個別老師有損師德的行為。不過,要認識到,這只是個體的越軌,觸碰底線,其雖然會影響到群體的社會印象,但不具有現實普遍性,更不代表著教師的群像。事實上,大量的教師奉獻在默默無聞的崗位上,他們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在關鍵時刻為更幼小的生命撐起一片天。

而“女教師救學生殉職”這一案例,體現的是“保證學生安全”的這一基本師德要求,其也是師德建設的一種現實凸顯,呈現出來的就是帶有自覺性、示範性、深遠性的師德力量,更是積極向上師德的現實典範。即使現實中有個別有損師德的行為,也不能抹殺教師群體的現實貢獻與愛心,這是我們需要認識的核心要義。

教師的師德建設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其也任何時候都應處於一種永不滿足的狀態,處於一種“加強加強再加強”的狀態,這是現實的要求,讓“用愛詮釋教育”的意識和“愛學生”的初心,成為現實普遍性的存在,更能成為我們教師群體的基本群像。這便是殉職女老師的給我們留下的現實啟示。

對於這位女老師,我們作為活著的人,要用拿出實質性行動去告慰她。那告慰也分為兩層面,一方面是有關方面儘快調查,用法律和制度給逝者和生者寬慰。另一方面,便是承接其意識、精神與風骨,將那份教育的大愛在現實空間中,延續並放大,去澄澈和清朗我們的教師群體中的那份“小惡”,進而濃烈我們的積極社會狀態。這兩層面相結合,便是現實最好的告慰。

(未來網評論員 王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