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三鄉工程”喚醒鄉村活力

你不一定要點藍字關注我的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全國農民報總編輯看荊楚三農亮點·系列報道(三)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6月10日下午,“全國農民報總編輯看荊楚三農亮點”採訪團一行前往武漢市黃陂區採訪“三鄉工程”樣板地杜堂村、湖北現代農業展示中心和“四好農村路”建設。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木蘭花鄉”: 武漢“三鄉工程”的樣板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民宿、農家樂、土特產電商、文藝家書畫院、民藝坊、非遺文化泥塑館和木蘭文化博物館……回鄉能人葛天才帶領採訪團一一參觀:他流轉土地7000畝,種植花卉苗木,植入旅遊元素,實行綜合經營,建成以賞花、觀鳥、休閒、養生為特色的“木蘭花鄉”景區。他還成立公司,將113戶農戶閒置的房屋集中起來,對房屋進行統一設計、整修、管理,向市民、創業者招商,發展鄉村旅遊。農戶按入股金額的10%保底分紅,上不封頂,使村莊和產業、農民和企業徹底融為一體,這是木蘭花鄉的美麗畫面。“木蘭花鄉”的建設模式,引起30多家媒體的極大興趣,紛紛實地察看和提問採訪。

站在“木蘭花鄉”民宿區,《四川農村日報》副總編輯楊紅笑稱:“好想多呆一刻,看滿園繁花,聽鳥鳴蟲喃。”《河北農民報》、今日農業的記者則異口同聲,“美麗杜堂村,給我們一行留下美好的印象。透過優美的田園風光,感受到村民安居樂業、增收致富的喜悅。”是一個可以值得學習借鑑的樣板村”.。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現代農業展示中心:智慧園裡感受智慧成果

坐落於黃陂區的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千畝之地,集中呈現了湖北現代農業飛速發展的成果。

農展中心主任聶練兵向記者介紹,200畝水稻展示區裡,種植了200多個不同品種的水稻。稻田旁的玉米田,已經結果的鮮食玉米有100多種。他說,農展中心大力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對比試驗,宣傳推廣了各種輪作、連作循環、高效模式,為農民選用良種良法、調整種植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這個展示中心,累計投入兩億多元,承擔展示、培訓、科普、觀光等功能,有14名農業院士支持科研工作,同50家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係。運行13年,摘取了多項“國字號”招牌: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核心區、全國休閒農業示範點、全國農業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成為湖北農業形象的宣傳舞臺。

在展示中心大廳,工作人員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以圖文寫真、電子沙盤、大屏幕、互動投影、幻影成像、虛擬導遊、弧幕影院、風光漫遊等形式,採訪團足不出戶,“逛”遍了湖北美麗鄉村。

採訪團來到農展中心智慧園區,實地感受農作物發育生長遠程監測、魚塘養殖遠程監控、土壤墒情自動檢測、病蟲害監測、田間遠程灌溉等子系統,《南方農村報》記者劉琪感嘆:“智慧園裡感受智慧成果,此行不虛,湖北農業概況、農業新科技、休閒農業成果,在智慧園區展現得淋漓盡致。”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四好農村路”: 促進農村多元發展

黃陂區藉助全域旅遊,提檔升級一大批重點交通項目,構建了“五縱八橫五射三環”主骨架公路網,改造了一批旅遊公路,串聯起區域內各5A景區和鄉村旅遊景點。“條條公路,處處成景。”

途經木蘭湖畔,行走在“暢、安、舒、美”的“四好農村路”上,猶如穿行在畫中。記者看到,每隔兩三公里,路邊便有一個綠色驛站。綠色驛站和星級廁所,與公路相配套,為村民和遊客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務,“呀,太美了,這種慢生活的自由感正是我向往的。”在木蘭湖旁的驛站,採訪團裡傳來驚歎聲。

環湖綠道、碧藍清澈的湖面、綠樹環抱的群山……驛站上的風景,被《東方城鄉報》記者賈佳說,“黃陂的‘四好農村路’,是城市與鄉村在公共服務資源上的有效對接,讓鄉村真正成為遊客都市休閒的樂園。”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記者:郝建玲

校對:賈曉瓊

終審:郝建玲

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更多農業知識等你探尋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