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剁草》勒帕熱 1877

1978年3月,北京。“法國19世紀農村風景畫展覽”正式開幕。這些作品無疑是一陣清風,解救了文革時期被紅光亮、高大全所統治的觀眾們,這其中,勒帕熱的《剁草》尤為引人矚目。儘管彼時西方藝術已走入後現代的領域,但這批繪畫依舊在國內掀起了鄉土藝術的熱潮,併為後來的傷痕美術提供了參考的樣本。

勒帕熱,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無所事事 》

在西方藝術的前進之路上,宗教、神靈、英雄們佔據了最大的篇幅,再不濟也是掏得起贊助的貴族與中產階級,但真正構成大眾主體的農民們,缺少有藝術家關注。古典時代,繪畫本身也是件奢侈的工作,而藝術家們大多也在為生計掙扎,這本無可厚非。但到了19世紀時,法國美術界依然被稱為“僅僅以數百個有錢的藝術愛好者與畫家的繪畫作品,就象徵了法國是快樂自由的國度”。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勒帕熱像》 羅丹作

可並不是所有藝術家都對浮華的上流社會感興趣。

我們今天的主角朱利斯 · 巴斯蒂昂 · 勒帕熱,堪稱是19世紀法國的“另類”。在那個被印象派色彩、現代主義粗狂線條所覆蓋的時代,他依舊堅持著為平民而藝術的原則,上承庫爾貝、米勒的現實主義風格,拒絕印象派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始終以樸實無華的風格描繪當時法國農村的真實面貌,再現農民們的苦難。

可惜,英年早逝的他, 也是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運動最後的旗幟。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剁草》勒帕熱 1877(局部)

《垛草》,勒帕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創作於1877年。在北京的那場展出上,人們是這樣描繪這幅作品:“那因“垛草”而勞累過度躺在草地上酣睡的農夫,他好像剛剛吃過妻子送來的飯,用草帽蓋著臉正在享受著這片刻的輕鬆;年輕體壯的少婦默默的坐在丈夫的身邊,長期生活的艱難使她顯得疲憊不堪,神色已變得象老年人一樣呆滯而默然……”。勒帕熱創作此畫時還不到30歲,但卻顯示出了大師級的寫實繪畫技巧,農婦的手與面部幾乎不露筆觸,通過她風吹日曬的皮膚下,我們幾乎能感到隱藏其下血管。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年輕女孩》1882

勒帕熱創作此畫的靈感,來源於一首詩歌:“躺在田野鬆軟的草上,被太陽曬黑的收割者,帶著生活的艱辛和勞累,緊握拳頭安然入睡,而她茫然地坐在他的身旁,身心疲憊……”。1878年,此畫在沙龍展覽一經亮相,便引起轟動,它已超越原本詩歌所表達的文本,用自己平靜而有力的情感,再現了19世紀法國農民的艱苦生活,給觀眾帶來強烈震撼。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1848年,勒帕熱出生在法國當維萊爾一個農民家庭,他的家境尚算中等,父親以葡萄園種植葡萄為生。從小他便熱愛繪畫,因此,勒帕熱的父母常常為他購買各種藝術印刷品,以供學習。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為他以後那些真實可信的鄉村繪畫提供了良好基礎。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上學路上 》

1867年,勒帕熱前往巴黎,考入美術學院,接受正式的繪畫訓練。然而普法戰爭爆發,影響了他一生。滿懷報國之情的勒帕熱應徵入伍,卻在戰鬥中負傷,成為早逝的根源。

戰爭結束後他帶著傷痛回到家鄉,一邊恢復身體,一邊繼續繪畫訓練。僅僅3年後,便在巴黎畫壇嶄露頭角,他以自己祖父為模特的作品成功入選官方藝術沙龍,獲得三等金質獎章。而為了謀生,也承接一些肖像畫的委託,他肖像人物畫甚至更受追捧,獲得了威爾士王子的肖像委託。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村莊愛情》

19世紀70年代,正是印象派崛起之時,隨著法國自身內部矛盾的加劇,現實主義美術在法國走向了低潮,批判現實的作品遭到了官方的排斥和扼殺。但勒帕熱沒有絲毫的動搖,他依舊堅持著自己的繪畫原則,經常去農村蒐集創作的素材。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收穫土豆》

《收穫土豆》,正是這一時期的作品。畫家描繪了一位農家婦女正在躬身收穫土豆的場景。在追求真實的還原時,勒帕熱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在其中,艱辛的勞動場面被描繪的頗具詩意,而帶有沉靜、樸素的力量給觀者。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中,這幅畫的精神內涵更接近新古典主義的借古喻今。普法戰爭中法國恥辱性的戰敗,令勒帕熱對阿爾薩斯和羅琳被佔領深感憤鬱。此畫更像是借貞德的旗幟,號召人們抵抗侵略,奪回失地。

勒帕熱的“聖女”,或許更為接近史實——一個農家女子,在這幅畫的歷史題材中,依然保持著濃烈的鄉土主義風格,勒帕熱似乎更希望突破鄉土題材只能創作鄉土的窠臼,試圖用歷史典故去挖掘這一題材更多可能性,因此,加入了號召人們抵抗侵略的社會功能。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女演員莎拉 貝恩哈特 》

1880年至1883年,勒帕熱前往意大利旅行,但戰爭中的舊傷復發,長期病痛的折磨下,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並試圖前往阿爾及爾療養身體,以期恢復健康。最可惜的莫過於,一個天才本欲施展自己滿身的才華,他的身體卻承受不住了。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可憐的男孩》

1884年,36歲的勒帕熱去世於巴黎。白髮人送黑髮人 ,他的母親在他的墓前,種下了他從小最喜歡的蘋果樹。

在他死後,1889年巴黎世博會上呈現了他的作品。而後,由羅丹創作的勒帕熱雕像豎立在他的家鄉。

勒帕熱筆下的法國鄉村:平凡生命的深刻與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