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世界地球日,瞭解一下~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現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世界地球日,了解一下~
世界地球日,了解一下~
世界地球日,了解一下~

活動起源

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在美國各大學舉行演講會,籌劃在次年的4月22日組織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是在1969年西雅圖召開的籌備會議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將運動定位在於全美國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

1969年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海斯聽到這個建議後,就設想在劍橋市舉辦一次環保的演講會。於是,他前往首都華盛頓去會見了尼爾森。年輕的海斯談了自己的設想,尼爾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願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動他暫時停止學業,專心從事環保運動。於是,海斯毅然辦理了停學手續。不久,他就把尼爾森的構想擴大,辦起了一個在美國各地展開的大規模的社區性活動。

他選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為第一個“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國各地大約有2000萬人參加了遊行示威和演講會。

世界地球日,了解一下~

活動意義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地球日網絡性環境保護運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它推動了西方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如美國就相繼出臺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等法規;1970年的地球日還促成了美國國家環保局的成立,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的召開,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197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成立,國際性環境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地球日網絡的創建,以及保護環境的政府機構和組織在世界範圍內的不斷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為了全球性的活動。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發生的第一屆地球日活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並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而1970年活動的組織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活動推廣

由於環境保護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興起,1990年第二十屆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希望將這一美國國內的運動向世界範圍擴展,為此他們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籲他們採取措施,舉行會晤締結關於環境保護議題的多邊協議,協力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同時地球日的組織者還呼籲全世界願意致力環境保護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動員國民開展環境保護運動。地球日活動組織者的倡議得到了亞洲、非洲、美洲、歐洲許多國家和眾多國際性組織的響應,最終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來自140多個國家的逾2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參與團體舉辦座談會、遊行、文化表演、清潔環境等活動來倡導“地球日”精神,並進一步向政府施壓,期盼引發更多關注與政策的制定;從此以後世界地球日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世界地球日,了解一下~世界地球日,了解一下~
世界地球日,了解一下~

活動影響

1990年4月22日這天,全世界有數億人身穿藍綠兩色服裝參加了“地球日”活動。他們為紀念“地球日”20週年,開展了撿拾廢紙和塑料袋、嚴禁隨地倒垃圾的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提醒人們重視保護地球環境,制止生態惡化,使每一位地球居民都為悍衛地球環境、改善地球環境作出貢獻。身穿藍綠兩色服裝是表示為捍衛地球環境而行動的決心。

活動效果

“地球日”這天,美國全國大約有1億人把汽車放在家裡不用,以防汽車排放出來的廢氣和其他有害的排放物散發到空氣中去。在中國,當時的李鵬總理在4月21日通過電視發表了環境問題講話,中央電視臺還播放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專題報道。從此,中國每年都進行“地球日”的紀念宣傳活動。

2000年2月末,海斯接受中國的邀請,來中國參加了“中國2000年‘地球日’中國行動”啟動儀式。

世界地球日,了解一下~

----IWITER----

校審:朱辰 徐銳 黃崇宇 萬茜柔

[email protected]

世界地球日,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