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閱讀:為什麼美國老師從來不限制孩子讀閒書

閱讀:為什麼美國老師從來不限制孩子讀閒書

中國很多家長和老師總是告誡孩子不要讀閒書,以免浪費時間,忽略功課。而美國老師卻為什麼從來不限制孩子讀閒書?

令媽媽刮目相看的,平時喜歡抱著“閒書”看的貝貝,這幾天每天回家就要求媽媽給她開電腦,查資料。畢竟蔡倫是中國人,在美國很難找到關於他的英文書籍,這難不倒妹妹,人家會求助於萬能的谷歌,媽媽注意到小傢伙不僅認認真真地查閱蔡倫的生平,還對造紙的程序進行了深入研究,專門找來網上的錄像,觀看古法造紙的程序,老實

媽媽無語,合著小ABC只會理解中文的字面意思,只好進一步解釋:媽媽沒見你看過關於科學,數學,自然這方面的書啊,你不需要看麼?這些小說只是娛樂用的,偶然看一點就好,你是學生,還是要關注自己的學業才是,對不對?

說,看著古裝的中國人造紙的錄像,聽著英語旁白,寶貝媽咪表示很崩潰。

但老師這樣鼓勵孩子按興趣閱讀的好處很多,至少在媽媽看來,我家倆孩子確實可以做到手不釋卷,在家裡沒事的時候就會拿起書來看,有時一邊看一邊還會忍不住給媽媽分享:這本書太有意思了,他講的是 . . . . . . 等等,很好看。有時看見媽媽捧著書看的笑哈哈,好奇心強的孩子們也會過來問:媽媽你在看什麼這麼好玩?給我講講?說真的媽媽就怕貝貝說這話,中文書籍裡的仙俠奇聞,精靈傳說,甚至陰謀權術,官場制度等等,天哪,給他們解釋清楚我這個當孃的也就成了中國史專家了。

閱讀:為什麼美國老師從來不限制孩子讀閒書

看到孩子們專門喜歡這些“不務正業”的東西,有時媽媽也會不覺心中隱憂漸起:萬一倆孩子因讀這些書而荒廢學業,我這個當孃的可就有點兒失職了。不過很快妹妹就用實際行動告訴媽媽:磨刀不誤砍柴工,對孩子來說,保持旺盛的閱讀興趣遠比多讀幾本課本重要!

這時貝貝跑過來插嘴:媽媽,老師不管我們讀什麼書的。

假期過後,貝貝從學校拿回一個參賽課題:介紹一位歷史名人。話說這類課題我家寶兒幾年前也做過,他當時選擇的是德克薩斯國創始人休斯敦將軍。我家女兒比較有創意,根據她的說法,老師拿出的一堆名單裡,她只對中國的蔡倫有印象,因為中文課本里學過《蔡倫造紙》,所以她選擇了蔡倫,媽媽大力激賞:好孩子,咱們是得讓美國人知道,紙是中國人先造出來的。

美國老師對閱讀內容沒有要求

是麼?媽媽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從寶兒到貝貝,老師每次都只是希望家長鼓勵孩子每天閱讀,至於讀書內容,確實沒有過什麼要求,所以我家寶貝每次去圖書館都是自由選書,話說寶貝媽咪也確實不知道該給孩子們選什麼書,就這麼放羊了。

研究完造紙的程序,貝貝跑到媽媽眼前,表示需要媽媽的幫助:網上的英文介紹裡,大約就是媽媽知道的蔡倫簡介,他是造紙術的發明者,可是貝貝感興趣遠不止這些,她要知道蔡倫的官職是什麼?是多大的官?幹什麼的?蔡倫這麼大的貢獻後來為什麼會被逮捕入獄?蔡倫是怎麼死的?為什麼蔡倫自殺了皇帝還要逮捕他?一個個問題問得媽媽頭暈腦脹----話說媽媽對蔡倫的瞭解也僅限於他是造紙術的發明者,至於他是太監?我怎麼會知道?問題是蔡倫是太監這個英文怎麼說?媽媽絞盡腦汁,勉強給貝貝的解釋是:蔡倫是皇帝的侍者,關於蔡倫的死,涉及到宮廷鬥爭,帝位更替,媽媽的頭就更疼了----我該如何給一個生活在美國從未接觸過宮廷內鬥劇的小ABC講述后妃之間的爭寵,權臣之間的較量,以及一朝皇帝一朝臣這些數不清的問題?

鼓勵孩子按興趣閱讀,讓孩子愛上讀書

偶然,寶貝媽咪在網上看到過一篇家長寫的文章,講述自己如何苦口婆心告誡孩子不要讀閒書,以免浪費時間,忽略功課的實例,看完之後不覺寶貝媽咪不覺反思:哎喲!貌似這幾年媽媽忘了管孩子們讀書內容了,我家孩子回家後就沒看過正經書啊?全部都是從前寶貝姥姥眼裡的“閒書”----什麼希臘神話啦,志怪小說啦,甚至還有熱播的電影故事等等,怎麼看,都覺得有點太不務正業了。所以某天寶貝媽咪忍不住問寶兒:孩子,我怎麼沒見你讀正經書呢?

下來的日子裡貝貝的讀書熱情讓媽媽大為驚訝:原來我家貝貝不是隻喜歡讀輕鬆的神話小說,人家閱讀起這類人文文章來一樣興致勃勃,關於這樣的大課題,老師給了每個孩子一個大綱就不管了,至於寫成什麼樣子,全看孩子們的閱讀熱情和對細節的挖掘能力了。

寶兒奇怪:媽媽,什麼是正經書?這些書很正經啊?

沒有英文介紹,貝貝的眼光就轉到了中文上,小傢伙的中文水平還停留在讀課文的本事上,不足以看懂這些歷史人物介紹,不過沒關係啊,她可以媽媽找媽媽幫忙,媽媽看得懂中文,再由媽媽簡化簡化再減化,給她講解清楚,最終妹妹再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蔡倫的一生:蔡倫的死在貝貝的版本上,就變成了蔡倫被老皇帝喜歡,但他不小心害死了小皇帝的爸爸和祖母,所以老皇帝死後小皇帝報仇,蔡倫自殺。雖說簡單,但已經比維基百科上的英文版對蔡倫的一生有了進一步介紹,媽媽表示很驕傲,女兒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徹底解除了媽媽對她看閒書不務正業的擔心。

閱讀:為什麼美國老師從來不限制孩子讀閒書

(圖三)

孩子不滿3歲就上幼兒園,危害重重!

美式閱讀,老師教學是“授孩子以漁”

經過這件事,媽媽對美國老師的教學方法感觸很深,是的,他們絕不會像中國老師直接授之以魚,幫助孩子們把知識整理歸納,然後再塞進孩子腦袋那麼敬業,但他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教學,授孩子以漁,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自我教育的窗戶:從女兒貝貝做的這個課題來看,老師給了他們一個提綱,至於具體怎麼填空,則由孩子們自己來做,他們需要學會針對某個專題做閱讀,同時還要學會自我總結歸納,最後把自己的自學成果呈獻給大家,這樣的學習,對孩子們來說是不是記得更牢靠一些?而且由此,孩子們學會的不只是歷史或是人文方面的知識,更主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如何利用最新的網絡文獻自我教育,這一點是不是更適合以後的大學或是工作後的知識更新呢?寶貝媽咪甚至覺得,從某個點上,接觸到了美國教育的精髓----教會孩子自我教育,自動去追求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而不是僅僅滿足於把現有的知識。想想看,我們在大學學過的知識,現在還能繼續使用的?沒有知識系統的更新,緊緊抓住老舊甚至過時的內容,哪裡還談得上創造力呢?寶貝媽咪認為這才是美國一直在科技領域的某些方面一直保持先進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孩子們的基礎紮實,而是他們的自我學習,自我更新的能力。

所以美國老師不強調孩子們必須閱讀課本,背誦課文,因為再好的課本其中的有些知識出版時就已經陳舊,他們給予孩子們的是對閱讀的濃厚興趣,和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從這點上說,是不是美國老師更聰明一點呢?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把書籍分成有用的和沒用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