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西安出土一古墓,考古學家進墓一擡頭,看到一“盜墓賊”坐眼前

在秦漢時期,上行下效,多是覆鬥式的墓葬,覆鬥就是說封土堆的形狀,像是把量米的鬥翻過來蓋在上面,四邊見稜見線,最頂端是個小小的正方形平臺,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過中國的多了一個邊,卻與在南美髮現的“失落的文明”瑪雅文明中的金字塔驚人地相似。這中間的聯繫,就沒人能推測出來了。

西安出土一古墓,考古學家進墓一抬頭,看到一“盜墓賊”坐眼前


魏晉時期巨大厚實的山石砌成拱形,縫隙用麻魚膠粘合,這樣的石墓在西夜遺蹟附近十分常見。十九世紀早期,歐洲的一位探險家曾經這樣形容:“沙漠中隨處可見的石墓,有大有小,數不勝數,有一多半埋在黃沙下面,露出外邊的黑色尖頂,如同縮小版的埃及金字塔,在石墓林立的沙漠中穿行,那情景讓人歎為觀止。”

唐代開山為陵,工程龐大,氣勢雄渾,這也和當時大唐盛世的國力有關,唐代的王陵到處都透著那麼一股捨我其誰天下第一帝國的風采。

從南宋到明末清初這一段時期,兵禍接連不斷,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幾次自然災害也都出現在這一時期,國力虛弱,王公貴族的陵墓規模就不如以前那麼奢華了。再後來到了清代,康乾時期,國家的經濟與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恢復,陵墓的建築風格為之一變,更注重地面的建築,與祭奠的宗廟園林相結合。吸取了前朝的防盜經驗,清代地宮墓室的結構都異常堅固,最難以下手。

陝西盛產古墓,其中西安市更是有神秘的秦始皇陵。乾縣是西安市北部的一個小縣城,至今出土了不下幾十座古墓。其中一座一九六零出土的公主墓,經專家考證,長眠於此的是永泰年間的一位公主李仙蕙及其駙馬爺武延基。

西安出土一古墓,考古學家進墓一抬頭,看到一“盜墓賊”坐眼前


其實在考古學家組織挖掘之前,這座墓就已經在盜墓賊的反覆挖掘下千瘡百孔。這次的挖掘行動也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和還原古墓。

驚奇的事情發生了。當專家歷時六天挖到墓裡,突然旁側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盜洞。有多不大不小呢?剛好夠裝進一個死屍!

後來經專家分析,此屍體屬於盜墓賊,因為旁邊散落著金銀財寶還有盜墓工具。可以看出是發生了一場盜墓賊內部分贓不勻的內訌,導致這個屍體的主人成了自己人手中的刀下鬼。

西安出土一古墓,考古學家進墓一抬頭,看到一“盜墓賊”坐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