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京年近花甲的64歲老人,創業的第42個年頭,養牛銷售額突破上億

您好!歡迎您進入《鄉村致富故事會》,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創業致富故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的“

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北京64歲老人,創業的第42個年頭,養牛銷售額突破上億|百家故事

在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鎮的長莊村有一個年存欄量上萬頭的現代化養牛場,一年的銷售額能突破12億元,就是這樣一個養牛場,他們的掌舵人卻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這個老人叫常亮,今天我們講述的就是常總的故事。

北京年近花甲的64歲老人,創業的第42個年頭,養牛銷售額突破上億

常亮


常亮常總今年已經64歲了,年近花甲,已經邁入了創業的第42個年頭。上個世紀70年代初,家庭電話剛剛興起,他包工程,安電話,做線路改造,一干就是20年,並且積攢了上千萬元的財富。就在他42歲那年,做了一個改變他後半生的決定。

北京年近花甲的64歲老人,創業的第42個年頭,養牛銷售額突破上億

常亮


在那個時候手機剛剛出現,座機慢慢的成為夕陽產業,所以後來常總就考慮,做一個什麼樣兒的產業才能發展起來。和別人相比,就是別人還在想,常總就開始幹了。他在通訊產品的更迭中,感受到了危機,他必須給自己再找個出路,他走訪市場,諮詢專家,發現當時北京市場上豬肉屠宰加工企業很多,相比之下大型的牛肉屠宰加工企業較少。

北京年近花甲的64歲老人,創業的第42個年頭,養牛銷售額突破上億

常亮的牛場


考察半年後,1999年底,常總決定,將自己創業二十多年積攢的2000多萬元的積蓄,全部投入建成一座佔地一萬多平方米的養牛場。要資金有資金,要設備有設備,對於未來,他信心滿滿。對自己很有信心,做就做最高端的,就一定要建一個大規模的,建最好的,別人也不能超越他。沒想到這裡邊兒學問是非常大,當時想著收牛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兒嗎?你就去市場收牛,把牛收回來,完了再帶它回來,再繼續賣錢,就等著收錢吧。然而誰都沒想到,就是收牛這件在常亮眼裡無比簡單,坐等收錢的事兒,卻讓他栽了個大跟頭。

北京年近花甲的64歲老人,創業的第42個年頭,養牛銷售額突破上億

常亮收牛


2000年春節前夕,常總去了河北承德的一個市場買牛,他一到市場裡,就被幾個牛販子盯上了。當時他到了市場裡面,牛販子一看一瞅,就知道了常總這個買牛的,就是一個外行,常亮可沒覺得自己是外行,他看著牛販子手裡的牛,膘肥體壯,一出手就買了500頭,每頭按當時育肥牛的價格3000元,一共花了150多萬元,他心裡盤算著春節前正好上市,指定能賣個好價錢。

北京年近花甲的64歲老人,創業的第42個年頭,養牛銷售額突破上億


可他沒想到這批牛,拉到屠宰場時,所有工作人員都傻眼了,因為他買的牛,不是肉用的品種,雖然看著非常的壯實,但是出肉率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批牛,就是說,是用很多的錢,收來的,卻連成本價都沒有收回來。原來常亮買回來的這500頭牛,大部分都是耕地牛,雖然看起來也很壯實,但是年歲都比較老,骨頭沉,出肉率只有30%,每頭也就值1500元兒,價值3000元的育肥肉牛,出肉率能達到近50%,這一頭牛就能差出150斤,牛肉少買600多元,別說賺錢了,這一批牛,常亮連成本都撈不回來。

北京年近花甲的64歲老人,創業的第42個年頭,養牛銷售額突破上億

牛場


就在這一次教訓之後,他做了個重大的決定,他要養牛,要徹底摸透牛肉養殖屠宰加工的所有環節。自己建個養牛場,養什麼品種的牛是很關鍵的,可是這些他都不懂,那怎麼辦呢?他開始到全世界各地進行學習,哪種牛好,哪種牛出肉率最高,把這個技術學到手以後,經過一年多的反覆考察比較,常亮選擇了當時出肉率非常高的夏洛萊和西門塔爾這兩個進口品種,以及國內的魯西黃牛養殖。

北京年近花甲的64歲老人,創業的第42個年頭,養牛銷售額突破上億


接下來的十年,常亮不斷更新牛場設備,根據市場的風向標,及時調整養殖,屠宰的數量和方向,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為了能與市場零距離接軌,他又做了一件事。關注“鄉村致富故事會”,接下來常總的創業故事更精彩

《鄉村致富故事會》講述的是農民創業致富的故事,原創文章,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謹記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