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原來,陽江閘坡海陵島還有這種海中活化石

原來,陽江閘坡海陵島還有這種海中活化石

八月份的時候,去了陽江海陵島旅遊。海陵島的沙灘的確很美,夜色中隱約可見條條白浪翻騰。

大概還在休漁期,而且又是旅遊的旺季,海陵島的海鮮雖然新鮮美味,價格也讓人頗有微詞。

可是在酒店的漁池裡,能欣賞一下各種各樣的海鮮,其實也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情。

叫不上名堂的魚類貝類有許多,但這一種叫“海鱟”的,我卻是見過的。

《本草拾遺》把海鱟形容得很細緻了:“鱟,狀如熨斗之形,廣尺餘,其甲瑩滑,青黑色, 鏊背骨眼,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頭如蜣螂,十二足,似蟹,在腹兩旁,長五、六尺,尾長一、二尺,有三稜如棕莖,背上有骨如角,高七、八寸,如石珊珊狀。”

原來,陽江閘坡海陵島還有這種海中活化石

因為樣子古怪,外面有甲殼加身,加之有一條長的尾劍,在農村地方會掛在門前用以作辟邪的。但也有是把它的甲殼當水瓢用的。

數年前在上川島見過海鱟,當時是漁船剛靠岸,漁民直接在沙灘上賣。都是一對一對的放著賣。因為鱟是雌雄形影不離的,肥大雌鱟會揹著瘦小的雄鱟走,一捉肯定是一對。

魚缸裡這隻又大又圓,大概就是雌鱟的了。

鱟已經是來自遠古的海中活化石了。鱟血是藍色的,用鱟血製成試劑,在醫療上有很重要的作用。聽說,早已被列為保護動物,不準食用,不知道為什麼又會被擺上餐桌。

在上川島和陽江,一般的做法,是把海鱟砍成一塊塊的與冬瓜或節瓜、瘦肉片煲湯。節瓜清熱、解毒可以中和鱟的溼熱,同時,用節瓜的清爽降低海鱟的澀味。

原來,陽江閘坡海陵島還有這種海中活化石

也有用無花果、黨參、杞子燉成海鱟湯,說是可以滋陰補腎。

但令海鱟出名的是潮汕地區的鱟粿。

鱟餜是以汕頭本地的甘薯粉和以大米,加上海鱟的肉和汁為主料製作而成。

製法大概是先將大米煮成稀粥冷卻,再加入薯粉,鱟肉和汁,攪勻粘合,盛入蟠桃型的陶模內,再放上鮮蝦和豬肉碎,蒸熟後,去模,再放進油鍋裡,用文火慢炸至外表呈淺金黃色就可以了。吃的時候,還會配上辣椒醬加醬油的蘸料。

還有另外的版本說鱟粿皮不是放了鱟肉的,而只是粿皮加了鱟血。但無論什麼版本都好,現在的鱟粿裡已經沒有鱟了。

現在的鱟粿是用鮮蝦、鮮肉碎、鵪鶉蛋、冬菇魷魚等作餡,米漿和薯粉製成粿皮,沿用鱟粿舊制法而成,吃起來外帶酥脆,又滿嘴鮮甜。

原來,陽江閘坡海陵島還有這種海中活化石

泰國有把整隻海鱟用來燒烤,還把海鱟籽刮下來做涼拌菜的。沒有吃過,不知道是什麼味道。

大概是海鱟的外形像螃蟹,小腿肥胖粗壯,於是被人叫馬蹄蟹,也會讓人望名生義想像成是長著滿滿雪白的大腿肉的長腳蟹。

現實卻是海鱟幾乎沒有什麼肉可以吃,只有尾部稍微有一點。肉的質感與蟹肉有些類似,但嚼勁更強且沒有鮮味。

不知道是不是宰殺方法不當,多年前曾食用過一次,食後幾天連排出的尿液都腥臊不已。讓人卻步。

鱟肉其實都大大比不上蟹肉。用蔡瀾的話就是一種“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烹調”。我覺得還是放過這種古老生物,不要食用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