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將長沙打造成“24小時城市”

商報消息 (融媒體記者 段佳賢)到2022年,全市總共建成10個市級、30個區縣(市)級夜間經濟示範街區和200個夜間經濟示範門店;打造50個具有全國知名度、100個具有全省知名度的夜消費名片;新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0億元以上,創造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 12月1日,記者從長沙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該委對日前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進行了解讀。《實施意見》從消費體驗、特色場景平臺、業態創新等方面進行了部署和細化,並從12月1日起實行。

將長沙打造成“24小時城市”

▲長沙是一座不夜城。

將充分整合夜間消費資源

“夜間經濟”通常指在城市特定地段,夜間特定時段(當日下午6點至次日凌晨6點),以當地居民、工作人群和遊客為消費主體,以休閒、旅遊、購物、文化、餐飲等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城市消費經濟。發展夜間經濟有利於擴大消費,推動產業轉型;有利於促進就業,提升城市經濟開放度和活躍度;有利於完善城市功能,展示城市文化內涵。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長沙市夜間經濟需求旺盛、市場活躍,但仍存在規劃佈局不統一、公共服務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完備、發展水平有待提高、業態層次有待創新等問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將更充分整合夜間消費資源,進一步繁榮、活躍夜經濟市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管理保障水平,挖掘夜經濟新動能,打造推廣獨具長沙特色的消費品牌,豐富“星城”夜經濟應有的內涵。

三年創造就業崗位10萬個

《實施意見》明確以打造“24小時城市”為目標,用三年時間規劃、培育、建設一批特色夜消費街區、夜經濟載體、夜經濟場景。到2022年,全市總共建成10個市級、30個區縣(市)級夜間經濟示範街區和200個夜間經濟示範門店;打造50個具有全國知名度、100個具有全省知名度的夜消費名片;夜經濟零售總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20%以上,新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0億元以上,創造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

《實施意見》明確從力推“夜購”商圈、凸顯“夜食”街區、擦亮“夜遊”名片、繁榮“夜娛”文化、優化“夜行”服務、提升“夜宿”品質、拓展“手遊”經濟、突破“外包”服務八個方面豐富夜間經濟供給體系。提出打造五一核心商圈為頂級商圈,提質發展9個高端商圈,培育建設4縣(市)特色商圈;規劃50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培育30個特色精品夜市;辦好30處文化活動廣場,規劃發展100家娛樂演藝場所,推出10條夜遊精品線路;打造20個以上戶外露營活動場所,100家有品質的星級酒店,50家以上特色民宿。

推出30次以上無人機燈光秀

針對長沙市夜間經濟特色亮點不夠鮮明的問題,《實施意見》提出做好“山水洲城”文章,發揮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最具軟實力城市”和智能製造等優勢,從品牌活動點亮城市、主題活動活躍市場、場景演出集聚人氣三個方面打造一批具有長沙特色的夜經濟場景平臺。提出實施以湘江為主帶、山水洲城為背景的城市燈光工程;打造“橘洲焰火”“燈光節”“無人機表演秀”等城市夜間節會品牌,年度推出30次以上無人機燈光秀;依託嶽麓山、天心閣、杜甫江閣等推出不少於20個獨具長沙特色的觀景平臺、消費場所;鼓勵舉辦展現長沙魅力的旺季夜市、節會、賽事等活動;鼓勵重要景區開發高人氣的夜遊項目和場景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