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犯錯是人之常情

但在耗費巨大的工程項目中犯上一個錯誤

很可能就會造成上億元的損失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

這些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烏龍事件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產生「死亡之光」的大樓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這是位於倫敦芬喬奇街 20 號,金融城三大地標之一的摩天大樓,因為形狀像是一個對講機所以人送外號「對講機大樓」。

大樓斥資 2 億英鎊(約 17.6 億元人民幣)修建而成,建築面積為 100008㎡,共有 37 層,造型設計感十足,與周邊建築一對比簡直是鶴立雞群。據說建好的時候,倫敦市長也很喜歡。

但是,雖然設計師在建築造型上下了很大功夫,卻疏忽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由於大樓主體擁有一定的弧度,且外立面都是玻璃構成的,這就導致整棟大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凹面鏡,能聚焦和反射陽光。

隨著日照的位置變化,大樓前面的廣場每天大約有 2 個小時要經受「死亡之光」的燒烤,天氣晴朗時最高溫度能達到 70 攝氏度。

更糟糕的是,大樓的鏡面設計將太陽光反射到對面的街道上,致使眾多商家的店鋪內出現油漆起泡融化、瓷磚破裂,地毯被燒焦等情況,甚至把停在街邊的捷豹汽車都照熔化了。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三天三夜”的千禧橋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1999 年為了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倫敦政府修建了這座千禧橋,共花費了 2400 萬美元(約 1.7 億元人民幣)。

比起泰晤士河上其它古老、雄偉、鋼勁的橋樑,這座橋輕巧纖細的造型和連續流暢、充滿活力的美感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千禧橋從北岸直通南岸的「泰特」(TATE)現代藝術館門口,整個橋身只有離兩岸不遠的一對「丫」字形的空心金屬橋墩支撐著,像一個人張開雙臂在歡迎往來的遊客。

2000 年 6 月 10 日,千禧橋正式開放,它的崇拜者紛紛趕來一睹千禧橋的風采,這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眾人的腳步使整座橋體開始劇烈的搖晃,顯然是無法承受這份喜愛的重量,於是在剪綵後短短 3 天,就被封鎖了。

後來倫敦政府又花費了 600 萬美元(約 4300 萬元人民幣)對它進行重新改造,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爛尾、危樓、著名景點都是它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位於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在人類建築史上赫赫有名,是真 200 年爛尾,600 年危樓的存在。

比薩斜塔建於 1173 年,1372 年完工,是比薩城的標誌。工程開始不久,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等問題,導致鐘樓向東南方傾斜,正是這樣的造化弄人,成為當地一道特色。

為了補償已經發生的中心偏離,工程師還特意使其向反方向傾斜。在塔的南面加高石料,調整承重柱的胖瘦以及改變牆體的厚薄等。到 1278 年建至第 7 層時,塔身反手就換了個方向傾斜,從原來的的朝北變成朝南。

在歷時了近兩個世紀的建塔過程後,比薩斜塔立馬就迎來了長達 600 年的矯正期。全世界的專家都紛紛為拯救斜塔獻計獻策。

例如:為了解決比薩斜塔不斷下沉的趨勢,工程師打算把地基周圍的泥土挖出來,想讓比薩斜塔的底部就能重見天日了。然而並沒有用,反而又讓塔身傾斜 2.5 釐米。

例如:直接用 600 多噸鉛塊堆積到斜塔的北側(塔身傾斜斜方向的另一側),借力將塔身壓正。主要是太難看了!

例如:試圖用灌漿的方法強化地基,讓其不再傾倒。這次失誤成功的導致了斜塔再次傾斜了 9 釐米,內部還出現了裂紋。

接著又用鋼絲捆住塔身,提高塔本身的剛度,緩解塔內部開裂。這一系列下來,可謂是百般折騰。但經歷了數次風波的比薩斜塔,卻依然屹立不倒。

斜塔項目的工程師 John Burland 教授,受一個九歲小孩的畫作啟發,想到了能永久扶正比薩斜塔的方案 —— 把斜塔北側的土掏掉一部分,這樣北面的土壤就會下沉,使塔身自動回正。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講真,作為一個建築師真的很不容易。不僅僅要佈置平面,糾結造型,還要分析考慮各種隱性因素,總是為了一點點不完美的細節翻案重來,每天伏案工作,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天,不但要熬夜做好設計,甚至還會遭受質疑。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建築設計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學科。建築的學習既要有如匠人對一個節點深究般的堅韌,也要有善於捕捉日常生活美感的靈性。而這些鋪設在良好的知識儲備與實踐經歷之上。

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的去閱覽最多的城市,最重要的是,把對空間,生命,構築的思考記錄在設計表達的語言裡。

未來建築這個學科,越來越依託野蠻生長的城市化時代,走進精細化地域化的潮流。

交叉學科,與新科技結合也是一個發展方向。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在藝術留學申請這一part,建築設計有很多數一數二的圈內名校。

比如英國的AA/UCL。美國的哈佛/耶魯/MIT/康奈爾/賓大等。

從學術氛圍上來說,學校裡會為大家提供比較多維度的選修studio,涉及不一樣的學術研究領域。比如super studio 的理論研究,無人駕駛汽車與建築、環境問題的發生等。

對於本科學生也會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項目。比如將水彩技法與建築空間設計相結合等。另外,很多好學校的studio還會邀請得過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大師來帶學生做項目。總之會接觸到更寬範圍和更高緯度的設計方法和理論知識。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如果有人問你,學建築最重要的是什麼?

也許有人會說,是改善事物的慾望。

漢寶德教授曾在《給青年建築師的信》中說:

你看每樣東西都有缺點,就是創意思維的開始,對每一個缺點都有改善的構想,就是創意的啟動。所以設計人是對周遭環境諸多批評的人,是天生不安分的人,是有叛逆性的人。他們如果沒有機會改變這一切,是世上最容易鬱悶不樂的人。可是一旦得道,他們是未來的創造者。

著名的設計界“昂貴”的建築失誤

希望每一位選擇這個專業的人,始終對建築設計充滿熱愛,以鋼筋水泥為最忠實的夥伴。也願你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保持良好的心態,始終知道自己堅持的是什麼,所擁有的是什麼。吸收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