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在荒涼的地帶與死神共舞 -《老無所依》

在荒涼的地帶與死神共舞 -《老無所依》

《麥克白》: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便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

國內的沙漠追殺影片,塑造的是俠義情懷的江湖情結,結局暗含著從古至今的善惡到頭終有報的期許。反觀《老無所依》,在西部荒漠與邊境的黑暗追殺,冷冰冰的現實探討著人性、生死的哲學話題,沒有圓滿的結局,意外的開端和意外的結局,無可奈何的人物走向。在現代文明無法觸及的荒野,過時的西部牛仔莫斯,驚悚的變態殺手奇格,恬淡的無力警長貝爾,數次與死神撒旦擦肩相遇的屏住呼吸。

出場的奇格,漫無目的的殺戮,如同撒旦的代言,荒誕的殺人方式,讓人有所預感的恐懼,血液估計也稍會停留。打著彙報電話的警官,突然被身後的奇格用手銬框住喉嚨,用力的鎖緊,直至死亡。開著警車的隨機截停路上的車輛,下車站好,碰一聲,又帶走一條靈魂。拋起硬幣,猜正反面,決定是否要殺你。問完帶路的人,隨手殺掉。一次次的殺戮,像是幽暗的橋洞下蔓延的藤枝,附著在人的腳上,腿上,看著一點點的升來,等完全覆蓋身體時,拖入地底。

落魄的越戰老兵莫斯,或許的厭倦了枯燥的生活,或許是逃避岳母的喋喋不休,一輛房車,帶著妻子,生活在荒漠的邊境線上,一杆槍在沙漠中排解苦悶的日常。一串血路,把他引入錢與毒品交易的低窪地帶,死去的黑幫成員,死去的獵狗,車上待死的最後一名黑幫成員,車後的毒品,遠處樹下的一箱美金。貪婪的慾望湧上大腦,捲入黑道追殺中,他的逃亡把主線都牽引過來,整個劇情就在調廝殺線上展開。

家族世代警官的貝爾,本應是主角的存在,最終是要能捉拿殺手、保護平民的,贏取勝利的光環。但沒有,什麼都沒有,有的是對不按規矩殺人的奇格的無能無力,還有失去莫斯妻子的祈求保護的英雄情結。只能看著自己的老去,一件一件事做不了,在沮喪與孤獨中辭去警官職務。

高潮起於莫斯人性善良的一部分促使他回到交易現場,給還活著的那一名黑幫成員送水。黑夜裡,被奇格發現,放一條狗追逐他,這個狗像是死神的地獄犬。當他逃出去時,預感到奇格的到來,如同人在死前發生的一些徵兆,預感到死神的來臨,而奇格就是死神的化身。

從死亡的邊緣逃脫的莫斯,好像是對死神的嘲笑,安排妻子的離去,獨自一人面臨死亡的到來。被激怒的奇格,根據監控器,快速地追上了莫斯。兩人之間的暗戰與廝殺,如同上演的人與死神共舞的精妙絕倫場景,十分的驚險。

一直不碰面的兩人巧妙地演繹著了“我存在時死就不在,我不在時死就存在”,這一真實的畫面

死亡是註定會來臨的,最終莫斯的死去,也正是死神早晚到來的事實。既然都會死,那為什麼還要掙扎呢?掙扎是為了活得的更精彩,活得更少的悔恨,活得更有價值,活得更長久一些。畢竟在死神的追逐下,預感的死亡的莫斯早已準備好了死亡。而在追逐的途中,還有許多發傻的人群,還沒有好好生活,也沒有絲毫預感的前提下,意外的死亡突然到來,一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確實死得很窩囊。

西方的這種無意識暴力,總能帶起人的沉重感官,驚悚的場景中,吶吶訴說著生死的命題。相對於直白的敘述死亡,我們的死亡自小都給人一種諱若莫深,不能說只能愁雲慘淡。路遇送葬的隊伍,不是一旁的讓路,而是換一條路的躲開,棺材與死亡是不能去面對的話題。

人的所有行為歸根結底,都是死亡的威脅驅使下完成的,包括以性慾為主的傳播後代,以貪婪為主的獲取金錢及貨物的生存追求。死是一定會到來的,無人能迴避,早晚要面對,而探討自生開始,到死結束的這一段人生旅程,是值得也有助於激起人的生存本能,很大程度上能利於人對生活的嚮往。

無意義的人生,枯燥乏味的日常,痛苦的命運,等等擊垮人的遭遇,都能在面對死亡時,重新審視自己。意識到生命的短暫與可貴之後,為更少帶著遺憾離去,會促進以死亡為倒計時的生活態度。

“未知生,焉知死”

過分直白的死亡描述,一再呈現出來,在另一方面,也會有反作用。莫斯與奇格,在死亡的考驗下,還在遵循著西式交易的規則,冷冰冰,毫無人情味。莫斯中槍後,逃往對岸的墨西哥時,用金錢購買了路上行人的衣服與酒,佯裝而去。本來都已經完成的任務的奇格,卻在離去時遭遇車禍,受傷的他,也用金錢購買了一騎自行車的小夥的衣服來包紮,然後離去。或許都是為了用錢讓人不要多說話,來掩蓋自己的存在,但不能不說在如此極端情況下還保留這種的交易規則,實在不得不讓人歎服。

或許正是這種冰冷的人情往來,才會滋生現代工業文明的出現,化學、物理、生物,乃至機器與工廠的一一催生。這些都是工業時代的基石,很少有溫情在裡面,有的是資本社會的貪婪與對這些的死物的興趣。哪怕再文明,再掩飾,當人直面這些時,還是會感到一絲冰涼。

直露的交換,帶來高效的同時,也溫養著暴力與犯罪。因為與死亡鏈接越深,越會不由自主的被死亡所吸引,而暴力與犯罪更容易和死亡相碰撞。

或許正因為死亡太常見了,古代的人們開始有意無意地避談死亡,形成現今的禁忌話題。讓人離死亡遠一點,讓自己與生待得更久一些。

見慣了死亡的人,不懼怕死亡的同時,也缺少了對死亡和生命的敬畏。所以才能在荒涼的沙漠地帶,肆意地上演叢林法則,生存與毀滅的簡單的判斷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