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看萊茵金屬公司如何締造“德國製造”的傳奇

10月30日,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宣佈,獲得一份價值2.1億歐元的軍貿合同。放眼國際軍貿市場,這份合同並不起眼,但這是萊茵金屬公司向新領域邁進的重要一步。

眾所周知,有著百年曆史的萊茵金屬公司以生產火炮、坦克和槍支聞名世界,先後生產過豹2坦克、MG3通用機槍、RH-120系列滑膛炮等知名武器裝備。

歷經百年滄桑,萊茵金屬公司曾兩次大規模重組,又憑藉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再度崛起。進入21世紀,萊茵金屬公司與保時捷、戴姆勒-奔馳、克虜伯這些名企共同締造了“德國製造”的傳奇。

從“小作坊”到軍工巨頭

德國西部的萊茵河畔風景秀麗,清澈的河水日夜不息地流淌,兩岸數不勝數的企業守護著這條河流。萊茵金屬公司便坐落於此。

皮實耐用、質量可靠、機動性好……從這裡誕生的軍工企業產品,為“德國製造”打下了高質量、高性能的烙印,萊茵金屬公司製造的產品更是“德國製造”的精品。憑藉過硬的產品,萊茵金屬公司在諸多軍工企業中脫穎而出,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

鮮為人知的是,這家“百年老店”竟起家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成立之初,與大型軍工企業競爭,萊茵金屬公司幾乎毫無優勢可言。那麼,這個“小作坊”又是如何成功崛起,發展為軍工巨頭的?回顧這家企業創辦者的奮鬥史,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時間回撥至1889年,歐洲第二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地展開,工業革命的火種點燃了無數創業者的熱情,不少人希望幹出一番事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位名叫海因裡希·勒哈爾德的德國工程師創辦了萊茵金屬公司,主要生產各類機械產品。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當時,與萊茵金屬公司涉及領域相同或相似的機械製造企業,在德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市場競爭空前激烈。那時候,缺少核心競爭力的萊茵金屬公司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連創辦者勒哈爾德也不知道企業能維持多久。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等待成功,就只能用一生面對失敗。”骨子裡不服輸的勒哈爾德選擇了堅持,他不懈努力,只為抵達夢想的終點。沒想到,這一過程持續了整整10年。在這期間,作為工程師的他悟出一個道理:“通過工藝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才是打開市場大門的‘金鑰匙’。”

對於高質量的不懈追求,是萊茵金屬公司走向成功的內生動力。萊茵金屬公司設計團隊憑藉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經過多年的艱苦攻關,研發出一款經典武器——無後坐力炮。這款武器的各項性能穩定,很快得到了軍方的認可。1901年,公司獲得了軍方的資金支持,並陸續收到大批武器訂單。

上世紀30年代,萊茵金屬公司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期。在這一時期,被稱為人類戰爭史上最大口徑的“卡爾”重型臼炮,就是萊茵金屬公司的代表作。這款堪稱“怪物”的重武器,擁有600毫米的巨大口徑和短身管豬鼻式炮管,配備的炮彈重2噸,最大射程4千米。“卡爾”重型臼炮的各項參數都很突出,因此獲得“雷神之錘”的美譽。從此,萊茵金屬公司打開了武器製造的“萬花筒”,一件件腦洞大開的武器應運而生,企業駛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過硬的質量,是企業生存之本。萊茵金屬公司推出的產品,小到手槍,大到坦克,都能在所處的時代打下深深的烙印。走過漫長的歲月,萊茵金屬公司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從一家“小作坊”成長為世界軍工巨頭,追求質量、打造精品是它成功的永恆秘訣。

“觸底反彈”躍上發展新軌道

“夜黑如漆,天空掠過一道刺眼的光束,疾馳的戰鬥機被一道光束擊中,引發一連串爆炸。”電影《星球大戰》中的這段科幻情節,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激光武器作戰不再是電影裡的科幻情節,這種作戰方式已悄然步入現實。德國是發展激光技術較早的國家。近些年,萊茵金屬公司不斷加大對高新武器領域的投入,取得一系列的技術突破。

在雄厚“家底”的支撐下,萊茵金屬公司研發的產品接連告捷。2012年,萊茵金屬公司成功測試了一種先進的激光武器,可擊落3千米外的無人機;2013年初,萊茵金屬公司研發的“天空衛士”激光炮,最大功率達50千瓦,能切斷1千米外的鋼樑,是當時研發的功率最大的激光武器。時至今日,在一些尖端武器裝備領域,萊茵金屬公司仍處於領先地位。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要想搶佔行業制高點,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二法門”。萊茵金屬公司一直把創新視為企業的靈魂,在遭遇危機時,更憑藉創新精神多次使企業轉危為安。

二戰後,萊茵金屬公司許多廠房設施在戰爭中被摧毀,大量員工下崗,企業一度面臨破產的危機。

跌入谷底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觸底反彈”的勇氣。陷入低谷的萊茵金屬公司,深刻反思自己走過的彎路。痛定思痛後,企業高層決定另闢蹊徑,將發展重心轉移到火車機車、鐵路設施、農業機械等民用產品領域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

上世紀60年代,隨著美蘇冷戰加劇,萊茵金屬公司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期。在西德政府的許可下,企業重新開始研發生產重型武器。

當時,英國製造的L7-105線膛炮是公認的經典武器,西方多數國家的主戰坦克都裝備了這款火炮。這時候,萊茵金屬公司決定研發一款新型火炮,搶佔市場這塊蛋糕。當時,公司研製新型火炮的出發點是在儘可能保證火炮炮彈尺寸、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大幅提高炮彈的穿甲能力和命中精度。

從1964年開始原理探索,到1979年定型配裝,萊茵金屬公司的研發團隊用了15年時間艱苦攻關,終於研製出RH-120滑膛炮。RH-120滑膛炮的彈道性能要比105毫米線膛炮提高60%,但它的炮彈尺寸、後坐力與105毫米線膛炮相差無幾。新型火炮一經問世,便創造了一系列新紀錄,成為國外客戶競相購買的“爆款”產品。

這款經典武器,再度擦亮了萊茵金屬公司的“金字招牌”。憑藉良好的戰場表現和用戶評價,萊茵金屬公司的產品迅速引來關注,企業收到了大批量武器訂單。“改變循規蹈矩的生存狀態,才能拉近與成功的距離。”萊茵金屬公司深諳此道,用理念創新帶動發展思維的轉變,使企業成功走出困境、實現新的騰飛。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百舸爭流的市場競爭中,一家企業要想長盛不衰,必須找準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正因如此,萊茵金屬公司才成為一家跨界企業。它的另一身份是德國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2018年,國際汽車市場銷量“走低”,業內人士預言:“汽車企業的寒冬即將到來。”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萊茵金屬公司卻創造了一個新紀錄——公司年度零部件營業利潤率保持了8.9%的增長。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經濟學上的名言,這句名言同樣適用於企業發展。在軍工領域,萊茵金屬公司締造了無數傳奇,但有著強烈憂患意識的萊茵金屬公司知道,決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打破軍民技術的利益壁壘,才能使企業實現雙贏。

近年來,在鞏固武器裝備製造優勢的基礎上,萊茵金屬公司將軍事領域的先進技術,成功應用到汽車零部件生產製造上,全力拓展國內外市場,使企業走出了一條別樣的發展之路。就在今年,萊茵金屬公司宣佈,到2021年,公司要完成年銷售額50億歐元的宏大目標。

底氣源於過硬的實力。在汽車零部件供應領域,萊茵金屬公司的競爭對手數不勝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萊茵金屬公司不靠價格制勝,高質量、可靠性強是他們贏得市場的兩大優勢。為了驗證萊茵金屬公司產品的良好性能,有人將一輛車“大卸八塊”,再換上萊茵金屬公司的配套零部件,測試結果表明萊茵金屬公司的產品性能更優。

在軍工領域,萊茵金屬公司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

1990年,萊茵金屬公司成功收購弗里德里希·克虜伯公司60%股份,至此完全壓倒百年以來的老對手,一躍成為德國軍工界的“領跑者”; 2011年,萊茵金屬公司一躍成為歐洲十大防務承包商;2018年,萊茵金屬公司獲得澳大利亞陸軍史上最大的裝甲車採購訂單,合同金額達40.8億美元……

在軍貿市場取得的這些驕人成績,是對萊茵金屬公司堅持創新、追求質量的最好回饋。創立百年,依然挺立潮頭,萊茵金屬公司的第一個百年正在遠去,下一個百年他們依然奮鬥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