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再這樣帶孩子,你的孩子可就毀了

孩子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就是一塊心頭寶,都會讓孩子吃好睡好,照顧的體貼入微。然而過渡的溺愛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高傲,自以為是,在未來社會中的人際交際和為人處世都會造成極大影響。孩子從小就要教好,該疼愛的時候還是要疼愛,不應該慣著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吃點“苦頭”,讓孩子知道身邊的事物不是隻圍著他一個人轉的,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學會獨立自主,長大之後才能更和諧地融入社會和集體。

再這樣帶孩子,你的孩子可就毀了

寵溺不是一種呵護,而是一種無形的利刃!

寵溺孩子不是一種呵護,反而會是一種傷害。很容易讓孩子在生活中得了便宜還賣乖,感覺被捧得高高在上,認為自己是家裡的寶貝,是最棒的。然後在接觸外界的人和事之後,並沒有人為你寵溺的孩子而買單。受到寵溺的孩子,在外界跟別人的相處也比較容易產生所謂的“公主病”“少爺病”的鶴立雞群,自欺欺人,也很難交到朋友,因為沒有人會像你的父母那樣慣著你,讓著你,所以帶孩子還是要給予他陪伴,少一點寵溺,多一點教導。

再這樣帶孩子,你的孩子可就毀了

看看這些有沒有發生在你身上?

1、因為自己懶、怕麻煩,把孩子關在家裡看電視

很多父母因為忙碌,又懶,怕麻煩,於是經常把孩子一個人丟在家裡看電視,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

把孩子一個人關在家裡看電視,孩子很容易容易做出什麼危險的事情來!孩子的天性生下來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模範大人,人長大的歷程也是在不斷地模仿中學習認知到周圍的事物,因此,孩子很可能在電視上模仿一些危險的事情來做。

例如:很久前熱播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兒童節目,內容有暴力畫面,孩子模仿了灰太狼用火煮羊的畫面,家中的一個孩子模仿用火去燒另一個孩子。他們在模仿電視中的行為。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們還未意識到事情的後果和帶來的災難,因此讓一個孩子獨自關在家中是非常不安全的。

其次,長時間讓孩子在家裡看電視,缺乏與外界交流,就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不願意和別人交流,那麼內向的孩子在社會中還是比較吃虧的,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總是非常討人們的喜愛,你希望你的孩子變得那樣嗎?

再這樣帶孩子,你的孩子可就毀了

2. 只要孩子哭,就滿足

愛哭鬧是孩子的天性,很多父母也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去慣著孩子,讓孩子在哭鬧中也潛意識知道自己的哭鬧可以換來父母的滿足,於是就是變本加厲地利用哭鬧來博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孩子哭鬧,無條件的滿足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變本加厲!

比如:婦人給鄰居家的孩子一顆糖,明天也給,後天也給,突然有一天不給了。孩子就問她:我今天的糖呢?婦人:阿姨今天忘記帶了。孩子:我不管,我不管,你今天今天一定要給我,那是你欠我的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為了讓孩子不哭鬧而一如既往地滿足他,那麼終究有一次沒能滿足到他,那麼他可能就會做出一些讓人始料未及的事情來,也許就這麼一次,就足以夠讓整個家庭支離破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到時再亡羊補牢,已經為時已晚。

再這樣帶孩子,你的孩子可就毀了

同時在長期的寵溺下,孩子的滿足感會極強,也會極度依賴,把這種“哭鬧”演變成“索要”的有所當然,變得極其任性和自私。

面對孩子哭鬧的辦法,就是讓他哭夠,鬧夠,讓他知道不是他哭鬧就可以博取到同情和滿足,在多次的哭鬧中沒得到目的,孩子漸漸會明白自己的哭鬧是沒用的,才會自己變得更乖。

3. 怕孩子餓著,逼著餵飯

很多父母從小就非常疼愛孩子,吃飯總是逼著餵養,無論是孩子懂得自己握碗和飯勺了,還是依舊親手餵養孩子,讓孩子也產生很強的依賴性。

例子:一個大學生,還需要父母送到學校,找好宿舍,報名。買好生活用品,而孩子怎麼大了,自己都還不會疊被子。這般地為孩子鋪路,這不是鋪路,而不是在毀滅孩子的前程。

愛孩子,就應該多點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孩子在能夠自己握筷吃飯的年齡,就該讓孩子多多嘗試,這樣孩子的獨立性才會變強,在生活中對父母的依賴也減少,可以更快地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再這樣帶孩子,你的孩子可就毀了

4、安慰孩子時常常自責,無辜的人或物(特別是老人)

寵溺是一種危害,很多的父母都是對愛的包裹的嚴嚴實實的,那怕是受到一切外來的傷害,都會十分在意。同時在安慰孩子的時候會自責自己,這樣只會慣壞孩子,讓孩子小小就學會推卸責任,長大之後那就是照模搬樣,將自己的錯誤永遠都歸罪於別人身上,感覺自己是受害者。

比如:寶寶撞疼了怪桌子,那是桌子不好,把寶寶弄疼。

寶寶磕碰到了,怪自己沒有照顧好寶寶。

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好孩子推卸責任,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周圍的人和事物都是錯的,甚至會無理取鬧,長大之後更容易自欺欺人。

再這樣帶孩子,你的孩子可就毀了

帶孩子需要有智慧,關愛孩子並非盲目,要給適當的給孩子關愛,而不是一昧地寵溺,寵溺是一把隱形的利刃,時間久了會讓孩子變得面目全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