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 #盤點退役裝備# 85式輕型衝鋒槍研製始末

張思平 山口/文

1985年式7.62mm輕型衝鋒槍

(簡稱85式輕型衝鋒槍)是208所和9616廠共同研製的產品。該槍於1985年批准設計定型,1987年批准生產定型。該槍獲得諸多殊榮,被評為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並被列為國慶40週年閱兵項目之一。

85式輕型衝鋒槍結構簡單,質量輕,射擊精度好,性能可靠,攜帶使用方便,是我軍特業分隊和武警部隊及特種兵使用的個人武器。本文作者之一曾參加該槍研製,為我們揭示該槍研製始末。


#盤點退役裝備#  85式輕型衝鋒槍研製始末

臥姿射擊狀態

立項

85式輕型衝鋒槍的研製工作始於1970年代末。當時從國外輕型衝鋒槍的發展情況看,在1960年代就出現了捷克M61 7.65mm微型衝鋒槍、波蘭Wz63 9mm輕型衝鋒槍和美國英格拉姆M1微型衝鋒槍。到1970年代末,在危地馬拉市場上出現了SM-9(SM-90)式微型衝鋒槍,而且美國又研製出9mm MP-2、9mm卡姆、斯太特X911式和9mm螢火蟲Ⅱ式等幾種微型衝鋒槍。從國內來講,雖然已設計定型了79式7.62mm輕型衝鋒槍,但輕武器定型委員會在批准79式7.62mm輕型衝鋒槍設計定型時指出:對該槍存在結構複雜、工藝較差、理論射速高和彈匣容彈量少等問題擬在研製二代新槍時加以解決。於是,208所根據輕武器定型委員會的指示精神,根據總後軍械部的文件要求,於1979年2月8日宣佈成立由5人組成的“輕型衝鋒槍二代”研製小組,並明確提出要突出結構簡單和工藝性好,指出主攻方向是提高工作可靠性和保證壽命,要求把基礎工作搞紮實一些、原理性工作多做一些、研製週期儘量短一些。據此,研製小組立即行動、分工協作、緊鑼密鼓地開展了多方案論證工作。

多方案論證

當時對論證提出了幾點基本要求:一是將79式7.62mm輕型衝鋒槍1 000發/分的理論射速降為800發/分;二是將79式7.62mm輕型衝鋒槍20發直彈匣改為30發弧形彈匣;三是將79式7.62mm輕型衝鋒槍5 000發的全槍壽命提高到8 000發;四是將79式7.62mm輕型衝鋒槍0.5%的故障率降為0.3%;五是將79式7.62mm輕型衝鋒槍R50為14cm和R100為28cm分別降至R50為11cm和R100為22cm;六是簡化結構、改善工藝;七是減輕全槍質量。


#盤點退役裝備#  85式輕型衝鋒槍研製始末

85式輕型衝鋒槍


根據上述要求,項目組進行了多方案論證,其中有3種導氣式方案,即導氣室為靜力式、截流膨脹式和間隙開鎖式,有4種自由槍機式方案,即半機匣蓋式、慣性撞擊自由槍機式、自由槍機式直動擊錘和自由槍機式圓筒機匣方案。通過初步論證,導氣式3種方案均被放棄;而在自由槍機式方案中,決定選擇以自由槍機式直動擊錘為主、以自由槍機式圓筒機匣為輔兩個方案開展研究。

自由槍機式直動擊錘方案

先作摸底試驗,將79式衝鋒槍的導氣孔堵住,機心和機框焊接在一起並增加質量,經初步試驗表明:機構動作基本可靠,無炸殼、斷殼和裂殼等現象,燻煙較嚴重,增大槍機質量和加大槍機行程都可降低射速,為保證自動機工作可靠需有足夠的復進到位能量,故設計復進簧時其工作能量不應低於4J。在初步試驗的基礎上,1980年5月完成最初方案,1981年2月加工試製了兩支樣槍進行試驗,結果表明:該方案可以降低理論射速,且射擊精度較好。但槍機、擊錘、機匣、復進簧導杆等相互配合關係較複雜,造成特種條件下射擊故障較多,且零件易破損。不過,該方案全槍結構設計比較合理,外形美觀大方,如能進一步優化設計,提高可靠性,可作為工程設計的方案之一。

自由槍機式圓筒機匣方案

該方案於1979年7月設計了只能連發的試驗槍,1980年1月加工試製了兩支槍進行試驗。在試驗基礎上,1981年又設計並加工出兩套可以單發和連發的發射機構做了補充試驗。在對該槍進行全面試驗後表明:該方案主要結構簡單,工藝性好,自動機工作可靠,射擊精度較好,理論射速比79式輕型衝鋒槍低,全槍壽命比79式輕型衝鋒槍高。但總體考慮,全槍結構還不夠完善,勤務使用尚有欠缺,外形不夠美觀,進一步改進設計後可作為工程設計方案之一。

通過多方案論證:自由槍機式直動擊錘方案和自由槍機式圓筒機匣式方案較好,經過項目組進一步分析研究,決定將這兩個方案轉入工程設計。

優化設計

1982年3月1日討論研究了總體方案安排,自由槍機式直動擊錘方案與自由槍機式圓筒機匣方案並駕齊驅,兩種方案各加工4支輕型衝鋒槍和一支微聲衝鋒槍進行對比,經調試和對比試驗證明:自由槍機式直動擊錘方案的第二個循環不僅出現卡殼、卡彈等較多故障,而且仍有零件破損,各項性能指標等總體情況不及自由槍機式圓筒機匣方案第一循環理想。

方案的最終確定

1982年9月29日經專家研討,決定集中精力搞自由槍機式圓筒機匣方案,並著手對一系列關鍵技術分別進行優化設計。該方案從結構來說,機匣、槍托均採用無縫鋼管,槍機(前端面彈底窩銑出固定式擊針)、節套、尾鐵等主要零件均採用圓柱迴轉體;從工藝來看,多釆用鋼板衝壓件和焊接、精密鑄件等多種工藝,不僅保證了結構簡單、工藝性好,而且還帶來成本低廉等許多優點。因其結構簡單,在很多人眼裡就如同一支玩具槍,但就是這樣一支樣槍,實彈射擊10 045發(遠超過8 000發的壽命指標),不僅圓滿完成了第一循環的各項摸底試驗,而且也堅定了項目組將此方案進行到底的信心。

槍機質量和自動機行程的確定

項目組通過摸底試驗表明,槍機質量在200~700g之間均可完成自動循環任務。但根據800發/分左右的理論射速要求,項目組對槍機質量分別為400g、450g、500g、550g、600g、650g和自動機運動行程為80mm、90mm、100mm、110mm、125mm、150mm進行了優化設計和搭配,最終選定了槍機質量550g和自動機行程100mm。

解決走火問題

針對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容易走火的缺點,設計了拉機柄保險,射手用左手握槍,右手對復進到位的拉機柄只要做一個“壓轉”90°的簡單動作,就可以將槍機牢固地鎖在機匣上,任憑是勤務使用中的跌落試驗或軍事訓練中的摸爬滾打及實戰中的跳躍等各種場合,都不會發生走火現象。

解決單打連問題

針對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容易出現單打連的故障,項目組對發射機構進行了多方案優化設計:有捷克58式衝鋒槍的發射機構、79式輕型衝鋒槍的發射機構、64式微聲衝鋒槍的發射機構、自由槍機式直動擊錘方案的發射機構、靠扳機行程長短控制單/連發的雙推杆發射機構、單推杆發射機構和雙推杆發射機構等。最後選定了由兩個推杆分別控制單發和連發的雙推杆發射機構,這就從結構上避免了出現單打連的可能性,為保證將故障率控制在指標要求的0.3%以內奠定了基礎。

復進簧的設計

85式輕型衝鋒槍的復進簧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圓柱螺旋壓縮彈簧,但其簧力調整到合適範圍卻是通過多次優化設計和摸底試驗而得到的結果。

彈匣設計

原設計85式輕型衝鋒槍和85式微聲衝鋒槍釆用適合不同彈種的兩種彈匣,當時對彈匣的最高點到彈膛中心的距離和前後位置、供彈角、抱彈口長度和寬度、歸中筋和前/後筋、託彈板和託彈簧等都進行了優化設計。但在85式微聲衝鋒槍已通過國家靶場設計定型試驗後的“8411”會議上,軍方突然提出4個要求:一是彈匣兩槍通用;二是迴轉體的槍機和尾鐵增設定位機構,以便於夜間分解結合;三是快慢機扳把改在右側

(原設計在左側),以便於用握槍的右手食指扳動快慢機;四是通條隨槍帶。


#盤點退役裝備#  85式輕型衝鋒槍研製始末

跪姿射擊狀態,後方為85式微聲衝鋒槍


對此,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人員變動大(原項目組參加全過程論證的5人只剩下的1人和後來補充的幾位新同志)

,但項目組下定決心解決這4個問題,其中彈匣兩槍通用最難解決,它要適合彈長相差2mm的51式手槍彈和64式微聲手槍彈,適合彈頭形狀分別為平頭(51式改進彈)、尖頭(64式微聲手槍彈)、圓頭(51式鋼珠改進彈)和卵形(51式手槍彈)等4種槍彈。最終通過彈匣內腔前/後尺寸和供彈路線等關鍵部位的優化設計,較好地完成了軍方提出的兩槍彈匣通用等4個新要求。

槍托的設計

槍托優化設計重點體現在方案選擇和結構設計上。在方案選擇上,有無託、向上和向下摺疊、向左和向右摺疊等,通過對比和勤務性能等綜合考慮,選擇了向右摺疊。在結構上突出了兩點:其一是採用前方和尾鐵鉚接、後方與託底板焊接的單杆無縫鋼管,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可以存放通條,實現了通條隨槍帶的要求;其二是槍托摺疊後的限制卡筍有磨損自動補償的作用,可以使槍托始終保持最小的晃動量,有利於提高射擊精度。

另外,在減輕質量、能量合理分配、美化外形和提高可靠性等方面都進行了優化設計。所以,在1984年9月20日~10月24日第一次進國家靶場就完成了85式輕型衝鋒槍的變型槍85式微聲衝鋒槍的設計定型試驗任務。至於85式輕型衝鋒槍因扳機不復位而打道回府了。在1985年5月10日~5月29日第二次進國家靶場進行設計定型試驗時,又因扳機不復位和連發掛機而停試。項目組總結前兩次試驗的教訓,又對發射機構的可靠性進行了專題攻關和優化設計,最後於1985年8月20日~8月30日,只用1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國家靶場的全部設計定型試驗任務,創造了當時最短的研製週期

(1982年1月6日~1985年8月30日,不算方案論證僅3年多的時間)和最短的試驗時間紀錄(10天),並於1985年12月27日由輕武器定型委員會批准了設計定型,命名為1985年式7.62mm輕型衝鋒槍。

激烈競爭

當時同時參加研製的單位筆者知道的就有4家,即208所和9616廠共同研製的輕型衝鋒槍,另外還有126廠仿製的芬蘭9mm傑迪-瑪蒂克輕型衝鋒槍、9726廠仿製的波蘭9mm Wz63(PM63)輕型衝鋒槍和5206廠仿製的以色列9mm烏齊輕型衝鋒槍等。顯然,當時的競爭非常激烈,而且其他幾個廠家都是仿製外國的衝鋒槍,只有我們是自行設計,難度大,壓力也很大。但是,項目組按照領導機關“把基礎工作搞紮實一些、原理性工作多做一些、研製週期儘量短一些”的要求,發揮廠、所相結合的優勢,奮發圖強,進行多方案論證和優化設計等,終於搶先完成了設計定型任務,使85式輕型衝鋒槍不僅被列為我軍的制式裝備,而且還被列為國慶40週年的13個閱兵項目之一,併為生產廠家贏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其他3家單位研製的衝鋒槍各有缺陷,最終出局。其中:

126廠仿製的芬蘭9mm傑迪-瑪蒂克輕型衝鋒槍在進國家靶場進行設計定型試驗時,由於機構動作不可靠而出局;


#盤點退役裝備#  85式輕型衝鋒槍研製始末

82式輕型衝鋒槍


9726廠仿製的波蘭9mm Wz63(PM63)輕型衝鋒槍在國家靶場進行設計定型試驗時,因可靠性差和彈匣等零部件不能互換而遭淘汰。不過,該槍後來進行了外貿設計定型,被命名為82式輕型衝鋒槍;

5206廠仿製的以色列9mm烏齊輕型衝鋒槍最終也走向了外貿設計定型之路。


#盤點退役裝備#  85式輕型衝鋒槍研製始末

5206廠仿製的以色列9mm烏齊輕型衝鋒槍


85式輕型衝鋒槍能在幾家單位推出的衝鋒槍中勝出,包含著項目組每一位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智慧,是大家發揚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而結出的輝煌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