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窮造物之情者,恆得真之美,探人生之究竟者,則能及乎真之善。顧藝術之能事,往往偏重建立形式,開宗立派之謂也。若其揮斥八極,隘九州,或真宰上訴天應泣者,必形式與內容並躋其極,庶乎至善盡美,乃真實不虛。——《李唐序》

吾所謂藝者,乃盡人力使造物無遁形,吾所謂美者,乃以最敏之感覺支配、增減,創造一自然境界,憑藝傳出之。藝可不借美而立(如寫風俗、寫像之逼真者),美必不可離藝而存。藝僅足供人參考,而美方足令人耽玩也。——《畫之美與藝》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吾人必須力爭上游,不能因經濟制度降貶吾人藝術之要求,因吾人固可能使高妙之藝術普遍與大眾享受。吾人應向少數人手中奪取其居奇之物貢獻大眾,即將王宮充公,魚翅賤賣,多量生產,哈密瓜供給大眾口福,而痛恨燒卻阿房官,仍歸為夫妻牛衣相對。

吾人應開展吾人之智慧,為自然之活動以創造藝術,創造真美善有德性之藝術,以自免於弱劣庸俗,以復興吾中國藝術。

——《獻詞》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造型美術雖微,但在科學絕不發達之國家,猶不失其極大之重要性,一如以豆腐代替肉食,維持國民營養。若十年前有人以藝事現吾國運者,當亦深知其危矣。何者?皆惰性(如山水)與純愚無意識(如廣東象牙球)之結晶也。近數年來,大夢略醒,社會之習尚少變,恆人審美觀念亦不如昔日頑固,但嗜小趣少宏深博大之思,凡此與興邦多少有因果關係而為淺人所忽者也,於是不憚犯人忌諱言之。——《中國美術之精神——山水》

國家唯一獎勵美術之道,乃設立美術館。因其為民眾集合之所,可以增進人民美感,舒暢其鬱積,而陶冶其性靈。現代之作家,國家誠無術一一維持其生活。但其作品,乃代表一時代精神,或申訴人民痛苦,或傳寫歷史光榮。國家苟不購致之,不特一國之文化一部分將付闕如,即不世之天才,亦將終致湮滅。其損失不可計償。——《中國今日急需提倡之美術》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凡美之所以感動人心者,決不能離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動深人,意淺者動淺人。以此為註腳,庶下之論斷,為有根據。例如下:中國畫山水,西人視之不美。西方金髮碧眼之美人,中國老學究視之不美。王蒙、倪瓚等之畫,文人視之美。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上海月份牌,淺人視之美。歐洲之名畫,中國頑固人意中以為照相,則不之奇。西方畫有絕模糊者,吾人能解其美。凡寓意深遠,藝復卓絕者,高等人類視之均美。——《中國畫改良之方法》

中國美術在世界上之貢獻,繪畫為最重要。十八世紀以前,舉全世之山水畫,無能與中國比並者。顧歐洲自十九世紀以來,各派崛起,精神與形式並重,畫境益拓。三十年以降,且有主張廢棄尋常形式或廢棄正常精神,而一意追尋知覺至於無聲無臭者,於是畫境太奧,遂至於畫之動機都亡。——《楊善深畫展序》

精神在人則如喜怒哀樂,妙機其微,藝之高深境地,其所以難指者以其象之變也。其於物情,則如風雨晦冥,皆變易其尋常景象,要在窺見造化機理,由其正而通其變,曲應作者幽渺復頤廣博浩蕩之襟懷思緒。此藝事之完成,亦所以為美術也。——《美術漫話》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夫道以中庸為至,而固含廣大精微。昧者奉平正通遠溫順良好為中,而斥雄奇瑰異者為怪。其狂則以擴悍疾厲為肆,而指氣度雍容者為偽。互相攻,而俱未見其真者也。藝有正變,唯正者能之變,變者系正之變,非其始即變也。藝固運用無盡,而藝之方術,至變而止。——《序》

夫畫者,以筆色布紙,幾微之物,而窮天地之象者也。造化之奧賾繁麗壯大纖微有跡象者,於畫彌不收,故須以慧眼人竭畢生之力研究之。——《中國畫改良之方法》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畫之目的:曰“惟妙惟肖”。妙屬於美,肖屬於藝。故作物必須憑實寫,乃能惟肖。待心手相應之時,或無須憑實寫,而下筆未嘗違背真實景象,易以渾和生動逸雅之神致,而構成造化,偶然一現之新景象,乃至惟妙。然肖或不妙,未有妙而不肖者也。妙之不肖者,乃至肖者也。故妙之肖為尤難。——《中國畫改良之方法》

吾人對藝術之需要,以恆情論,必在國家承平之世,人民安居樂業之時;所謂衣食足而後禮義興也。我國今日可謂萃千災百難於一身,芸芸眾生,強者救死不遑,弱者逃死無所,語以藝術,無乃有言不以時之誚。故愛美惡醜,出自天性,昔人言究最初人類之有衣服,其動機蓋全出於審美之念。——《中國今日急需提倡之美術》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淺陋之夫,侈談創造,不知所學不深,所見不博,烏知創造他人數十百年已經辯論解決之物,愚者一得,猶欣然自舉,以為創造,真恬不知恥也。夫學至精,自生妙境,其來也,大力所不能遇止,其未及也,威權所不能促進,焉有以創造召人者,其陋誠不可及也。——《美術家徐悲鴻上下古今之論》

藝術家應與科學家同樣有求真的精神。研究科學,以數學為基礎;研究藝術,以素描為基礎。科學無國界,而藝術尤為天下之公共語言。吾國現在凡受過教育之人,未有不學數學的,卻未聽說學西洋數學。學素描當然亦同樣情形。但數學有嚴格的是與否,而素描到中國之有嚴格之是與否,卻自我起,其歷史只有二十來年,但它實在是世界性的。——《當前中國之藝術問題》

藝術與科學雖是兩事,但藝術知識初步之獲得,仍須依賴科學。藝術之進步在變化,顧不知正亦無從知變化,故藝術之出發點,首在精密觀察一切物象,求得其正,此其首要也。美之唯一條件日和,故凡所以構成美的條件(能致和之條件一),必須有方法之訓練,此教材及教學法之不可忽視也。——《文金揚《中學美術教材及教學法》序》

研究藝術,務須誠篤。吾輩之習繪畫,即研究如何表現種種之物象。表現之工具為形象與顏色。形象與顏色即為吾輩之語言,非將此二物之表現做到功夫美滿時,吾輩即失卻語言作用似矣。故欲使吾輩善於語言,須於宇宙萬象有非常精確之研究與明晰之觀察。——《在中華藝術大學講演辭》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學問上有所謂力量者,即吾輩研究甚精確時之差異。吾人必須觀察精確,表現其恰當之程度,此即所謂“力量”。力量即是絕對的精確,為吾輩研究繪畫之真精神。——《在中華藝術大學講演辭》

武人騁駿馬之馳,落葉還摧以疾風,狡免脫巨獒之嗅,行徑遂投於叢莽。舟橫古渡,塔沒斜陽,雄獅振吼於巖壁之間,美人衣素行濃蔭之下,均可猾突視覺,增加興會,而不必實有其事也。若夫光暗之末合,形象之乖準,筆不足以資分佈,色未足以致調和,則藝尚未成,奚遑論美!不足道矣。——《畫之美與藝》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當然藝術最重要的原質是美,可是不能單獨講求美而忽略了真和善,這恐怕是中國藝術界的通病吧。廣東自明代始,藝術已經是十分的發展,不過也是犯了這通病吧,忽略了生活的表現。——《對中國近代藝術的意見》

藝術有三大原則,即真善美是也。真者,精誠之至也,此不必多提。現所欲言者,則藝術兩大源流,唯“善”與“美”。此二者又包括“造物”與“人生”,造物於大自然之間,則“美也。體會人生,則“善”也。中國藝術偏重於“美”,而少於“善”。質言之,工花鳥,拙“人生”。——《中西畫的分野》

蓋劣藝不外乎觀察不精,背乎自然。其影響之及乎道德教育,能使人不愛真理,苟且欺詐。——《中國今日急需提倡之美術》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論真善美的統一——徐悲鴻畫語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