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手把手教你種香椿芽!掌握6個關鍵技術,來年大豐收

香椿又被稱作香椿樹、香椿芽,分佈範圍極廣,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香椿芽不僅是大家喜愛的傳統蔬菜,還被出口到歐洲、美洲,在國際市場上也很受歡迎。鮮嫩的香椿芽營養十分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元素,經常吃香椿芽,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

手把手教你種香椿芽!掌握6個關鍵技術,來年大豐收

香椿芽的生長比較特殊,一般只在春天才能收穫。因此,想要獲得高產量、優品質,必須學習下面6個栽培技巧。

1、整地施肥

種植香椿的土壤應該深耕、整平,並結合耕地每畝土地施用腐熟農家肥6000公斤。如果土壤粘度過大,需要摻入質地較好的土壤加以改良。

2、定植建園

香椿的定植一般在秋季或者春季進行。秋天栽培是從秋季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進行,如果栽培過晚,地溫變低,導致緩苗速度慢,部分樹苗甚至無法緩苗,遇到寒風就容易造成枝條凍害而乾枯死亡。因此,秋天定植香椿樹時,應該提早而不宜過晚。春天栽培香椿樹苗,則沒有明顯時間限制,只需要在尚未萌發的休眠期進行即可。

香椿的定植密度需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質地而決定。土壤肥沃、光照良好的地塊可以適當密植,條件稍差的種植地則可以稀一些。如果密度太低,產量上不去;密度過大,就會影響田間透光透氣性,也會降低品質與產量。農學博士根據多年種植經驗,認為合適的行距為50釐米,株距為35-40釐米,一畝地栽培3000-3200株最為適宜。

在香椿苗移栽時,需要使苗木根系自然分開,填入土壤後踏實,並立刻澆足緩苗水。種植的深度應該以與原苗木入土深度相持平為宜。在水滲下後,於苗木根部覆土成丘形,可以有效保墒抗旱。

手把手教你種香椿芽!掌握6個關鍵技術,來年大豐收

3、矮化整形

矮化整形是香椿芽高產優質的關鍵技術,常見整修樹形有多頭形、掃把形、以及多層形3種。

(1)多頭形

在香椿樹定植之後,從主幹15-20釐米處剪去,促進下部萌發2-3個側枝,作為香椿樹的一級側枝,在一級側枝生長到30釐米時,掐去頂梢,並保留10釐米長的枝樁,促使二級側枝的快速萌發,進而形成多頭狀樹形。這種樹形的香椿樹,可以產生數量更多的頂芽,從而提高產量。

(2)掃把形

在香椿樹高1米時,及時摘除頂梢,促使側枝萌發,當側枝長到30釐米時,進行抹頭採芽,促進萌發二級側枝。在二級側枝長到30釐米時,再次進行採芽。這種矮化樹形,分枝多,容易造成植株下部通風差,使香椿芽品質下降。

(3)多層形

在香椿樹苗高2米時,及時摘除頂梢,促進側芽快速萌發,並通過修剪形成3層骨幹枝,第一層距地面的高度在70釐米左右,第二層與第一層的間距保持在50釐米左右,第三層與第二層間距為40釐米。此種樹形的香椿樹樹體較高,木質化充足,產量十分穩定。

香椿樹的矮化是一項經常性技術措施,主要目的是抑制植株過度垂直生長,促使樹體矮化,多發側枝,增加產量,同時也便於採摘。

手把手教你種香椿芽!掌握6個關鍵技術,來年大豐收

4、深刨土壤

香椿密集栽培時,地下根系稠密,再加上人為踩踏土壤,導致土壤板結嚴重,一般中耕鬆土很難起效果,需要每年定期進行土壤深刨。土壤深刨的適宜季節是在秋季落葉休眠後進行,需要刨圖30-40釐米的深度,同時每畝地施用腐熟有機肥4000-6000公斤,作為基肥。

5、水肥管理

在香椿苗木定植後,需要澆一次水,20天之後再澆水一次。在這之後,每間隔半月澆水一次,需要保持土壤間幹間溼。在每次澆水之後,都需要按時中耕除草鬆土,防止田間積水。在4月底、7月初,需要追肥1次,一畝地施用10-20公斤尿素,或者是2000公斤有機肥。在8月以後,需要重施一次氮肥,並適當控制澆水。在9月初,應該追施過磷酸鈣50-150公斤,促進樹體木質化,增強抵抗逆境的能力。

成年期香椿樹在每年的2月底,於根周圍覆蓋地膜,提高地溫,可以提前2周發芽。在萌發前,需要澆透水,促進花芽早發。香椿採摘之後,養分消耗過大,需要及時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

手把手教你種香椿芽!掌握6個關鍵技術,來年大豐收

6、採收

矮化香椿樹採收方法多用摘心法。香椿樹的發芽順序為先頂芽後側芽,在頂芽採收之後,梢端的1-2個側芽易萌發。香椿頂芽重量較大,但數量少,產量全靠大量側芽萌發。香椿採收首先從頂芽開始,隨後採收側芽。具體操作為:當春季新梢長至25釐米左右時,及時將頂梢嫩部剪去15釐米,並保留2-3個複葉。當側芽萌發並長到25釐米時,用同樣方法採收梢部20釐米的嫩芽。

正常生長條件下,一般每隔20天採收1次,整個春季可以採收3-4次,管理較好的香椿樹可以延續到夏季採摘。採摘時,應該用剪刀、高枝剪剪取,千萬不能用手生拉硬拽,避免損傷樹體。

手把手教你種香椿芽!掌握6個關鍵技術,來年大豐收

我國香椿品種眾多,不同品種的高產栽培技術略有不同,我們可以依據上面的6條栽培技巧,靈活運用種植技術,以求獲得最大產量與最佳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