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區塊鏈,信任的機器

區塊鏈,信任的機器

比特幣有著一個不好的名聲。這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由一個龐大的計算機網絡所支撐,因其價值波動較大,支持者們的熱情和它脫離方向的應用,如敲詐勒索,暗網集市上購買毒品、僱傭打手,比特幣的聲名因而顯得有些狼藉。

區塊鏈,信任的機器

這是不公平的。一方面比特幣的價值已經相當穩定,很多大企業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但是,最為不公平的是,比特幣的陰暗形象,使得人們忽視了“區塊鏈”的巨大潛力,這種奠定了比特幣的基礎技術。這一創新所承載的意義延伸,遠遠超出了加密貨幣。區塊鏈讓人們在互不信任,並沒有中立中央機構的情況下,能夠做到互相協作。簡單地說,它是一臺創造信任的機器。

區塊鏈的食物鏈

想要了解區塊鏈系統的能力,以及它們能夠做的事情,區分開大眾常混淆的三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分別為比特幣這種貨幣,支撐比特幣的特定區塊鏈,以及總體的區塊鏈概念。

打個比喻,Napster,這家運行於1999年的公司,正是p2p文件共享服務的開拓者,但它卻是非法的,它提供了數以百萬計免費的音樂曲目服務。Napster公司本身被迅速關閉處理了,但它啟發了很多其他的p2p服務。當然,當前也有許多的p2p服務,被用於盜版音樂和電影。儘管p2p技術的來歷不明,但它也找到了合法的用途,為例如Skype和Spotify這樣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開了先路。同樣的,這也發生在了比特幣的身上。

區塊鏈,信任的機器

區塊鏈是一個更為有效的技術,它在本質上,是一個共享、可信的公共總賬,任何人都可以對它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總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比特幣的區塊鏈總賬防止了雙花的發生,不斷跟蹤著交易。這也使得沒有中央銀行的貨幣,成為了可能。

區塊鏈,信任的機器

區塊鏈也是密碼學意外成果的最新例證。數學加密被用於濃縮原始片信息,轉換成一個碼,被稱為一個哈希散列。任何企圖篡改任何部分的區塊鏈,都是會立即暴露的,因為新的哈希與舊的是不匹配的。這樣一門科學,能讓信息保持機密性(對於加密消息、在線購物以及銀行而言,是重要的),自相矛盾的是,它也是開放式交易的一種工具。

比特幣本身可能會永遠限於一個好奇型的事物。然而,區塊鏈則有著許多其他的用途,因為它滿足了可信賴記錄的需求,這對於每一種類型的交易來說,是重要的。現在,已有數十家創業公司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無論是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做文章,還是創建自己的新區塊鏈。

區塊鏈,信任的機器

當前存在的想法,例如製造經濟的防篡改公共數據庫,比方說奢侈品和藝術品的所有權登記。文檔可以通過嵌入有關它們的信息,然後存放到公鏈上,你也不需要有公證員為它提供擔保。金融服務公司正在考慮使用區塊鏈,作為記錄誰擁有了什麼的方式,而不是通過一系列的內部總賬記錄。一個值得信賴的私有總賬,可以省去核對每筆交易對手方的需求,它速度快,並且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錯誤。桑坦德銀行估計,到2022年,它每年可能至多為銀行們省去200億美元的費用。目前,已有25家銀行加入了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所創建的區塊鏈聯盟,稱為 R3 CEV,一起制定共同的標準,此外,納斯達克也即將開始利用這項技術,用於記錄私營企業的證券交易。

區塊鏈,信任的機器

這些新的區塊鏈,不需要像比特幣那樣的方式進行工作。它們之中有許多,可以調整自己的模型,例如,尋找“挖礦”(支付參與者新產生的比特幣,作為它們維護總賬而提供的算力的回報)過程的替代型維護方式。一些行業的審查參與者們,可能會選擇加入一條私鏈,因為他們需要的安全性並不高。區塊鏈還可以實現商業規則,例如交易只當兩方或多方認可時才會發生,或者另一筆交易已首先完成。正如Napster和p2p技術,一個聰明的想法正在被修改與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它正迅速地擺脫比特幣陰暗的聲譽。

區塊鏈,信任的機器

區塊上的新鏈(New chains on the block)

區塊鏈的傳播,不利於“誠信商業”中的任何人(中央機構和官僚機構,如銀行、結算所和政府主管部門),即使一些銀行和政府正在探索利用這項新技術,其他人也會反對它。不過,考慮到政府和銀行近年來下放了信任,作為一種可創造更多監督和透明度的方式,可能也並不是什麼壞事。

區塊鏈,信任的機器

在早期階段,擬定區塊鏈監管法將是一個錯誤:p2p技術的歷史告訴我們,這項技術的全部潛力要變得清晰,還需要幾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監管機構應放開他們的雙手,或想辦法在現有框架內製定新的辦法,而不是過於死板地冒險扼殺這種快速發展的想法。

共享式公共總賬的概念,聽起來可能沒那麼革命性,也並不性感。但複式簿記和股份制公司也同樣如此。而區塊鏈,就像它們一樣,正在經歷一個明顯世俗的過程,但它有潛力改變人們和企業如何合作的方式。比特幣狂熱分子已被純自由意志給迷住了,即數字貨幣能夠超越任何央行的這種理想。真正的創新不是數字貨幣本身,而是鑄造出它們的信任機器,而它的希望遠遠不僅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