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艽野塵夢》:如果你在西藏,建議你讀一讀,沈從文稱他為恩師

艽:qiú ,意:遠荒。

《艽野塵夢》:如果你在西藏,建議你讀一讀,沈從文稱他為恩師

(一)

先是這作者奇。作者陳渠珍,民國時期統領湘西30年的“亂世梟雄”,人稱“湘西王”。作家沈從文稱他為恩師。他和熊希齡、沈從文並稱鳳凰三傑。一個行武將軍能有這樣一手好文字,不能不說奇。而且這本書的成書經歷也奇。《艽野塵夢》(艽,讀qiú)記述的是1909至1912年陳渠珍在西藏的奇特經歷。而寫作時間是1936年,距離藏24年。促成他寫這本紀實文學的原因是一次算命。1936年陳渠珍賦閒長沙,逛街時路過命相大師吳竟成家,一時興起請大師看相,大師竟說他是“九不死”的命。即:打不死,殺不死,罵不死,窮不死,餓不死,跑不死,累不死,苦不死,氣不死。“九不死”一下勾起了他對進藏經歷的回憶。西藏3年是對“九不死”最好的詮釋。回家後他閉門兩個月,寫下《艽野塵夢》一書。

1909年,27歲的陳渠珍任清庭援藏軍一標三營督隊官,隨川軍首領鍾穎進藏。他在“冰敲馬蹄鈴聲細,雪壓槍頭劍氣寒”的惡劣環境中,行軍,打仗,和番。在臘左,他被地方番軍俘虜,刀傷尾脊,槍托擊頭至昏迷。幾天內,他竟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番軍把他送還部隊。隊友以為他被殺身死、碎屍山林,竟將他的行李衣物開箱瓜分。更想不到的是,朝庭欽帥聽人讒言,一怒之下,斥責他貪功冒險被俘,損害清軍的威武形象,要就地正法。他有理有據陳述經過,讓欽帥態度180度大轉彎,當即手書任命,為他升官一級。剛進西藏,他就經歷了被打、被殺、被俘、被罵、被誣的生死轉換。

隨後他帶兵漸次深入西藏腹地,到了臘左、昌都、江達、工布、波密等地。行軍路上山脈橫亙,原始森林中粗枝野藤牽絆,無路可走;天寒地凍的高原,騎馬行軍超過一個小時,則手腳僵凍,必須下馬步行活動。而有士兵怕苦不肯下馬行走,很快兩腿腫脹,3天后腳掌潰爛再不能落地,途中缺醫少藥,不少士兵因此而送命。在波密與番軍激戰,擔心被包圍,他率兵悄悄撤離,時而攀懸崖,時而涉江河,水深至胸,寒冷刺骨,餓了吃野菌,渴了喝冰水。到達安全地帶後,得到一塊麵餅,只吃幾口便沉沉睡去。凍、累、餓、渴都沒能讓他趴下!

《艽野塵夢》:如果你在西藏,建議你讀一讀,沈從文稱他為恩師

(二)

最不可思議的,是西藏帶給他一段刻骨銘心的奇緣。

在工布,他應邀去藏軍軍官加瓜彭錯家聚會,先比射箭,再玩騎馬拔竿。河干上“一望平原數里,細草如氈,但見一女子策馬飛馳,連拔五竿”,而身為軍人的陳渠珍僅拔兩竿。他交口誇讚這女子“雖丈夫不及也”。彭錯卻說這女子是他侄女,叫西原,如果他喜歡,可以許配給他。他以為是句玩笑話。未料只隔幾天,彭錯夫婦把盛妝的西原送來軍帳,還請了德高望重的喇嘛當證婚人。“靚衣明眸,別饒風致”的西原從此不離左右。在波密與番軍激戰時,西原發現了繞至背後偷襲他的敵人,一聲大喊,回槍擊斃,救他一命。被追擊時,遇一丈高的石坎,西原先縱身跳下,再張臂接住他。在誤入茫茫沙漠斷糧斷食的時候,西原外出打獵,維持生存。在只剩下一塊牛肉的時候,相互推讓,西原堅決讓他吃,並說“我可以餓幾天。而且這隊人馬沒我可以,沒你不行”。西原對他的一番深情感天動地。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部隊開始動盪。革命派開始清算舊軍官。西藏與內地信息不通,舊軍隊面臨著內部分化和達賴勢力敵對的多重威脅。考慮到個人安危,陳渠珍暗中聯絡了115名湘籍兵士,悄然撤離西藏。為避開官道追擊,他們計劃用兩個月時間從江達過沙漠,走青海,出甘肅,回內地。未料到一入茫茫沙漠,連請來的嚮導也分不清東西南北。一隊人馬竟在死寂的荒漠中盲行7個月!攜帶的糧食吃完了,騎行的馬匹殺完了,所有的火柴用完了,靠打獵野獸生吞活剝維持生存。到最後每天與狼爭食爭命。斷糧4個月,斷火兩個月,在打不到野獸的時候,士兵竟然分食人屍。1911年11月從江達出發時115人,1912年6月到青海丹噶爾廳僅剩7人! 最可惜西原,萬里伴夫度過了茹毛飲血的最艱苦時段,到達西安後,不幸染上天花去世,年僅19歲。

《艽野塵夢》:如果你在西藏,建議你讀一讀,沈從文稱他為恩師

(三)

一個舞刀弄槍的軍閥,以通俗文言寫作,文字洗煉,用字精當,用典豐富,令人稱奇。他的文字畫面感特強,如寫瀘定橋:“為入藏必經之道,河寬七十餘丈,下臨洪流,其深百丈,奔騰澎湃,聲震山谷。以指粗鐵鏈七根,凌空架設,上覆薄板,人行其上,鹹惴惴焉有戒心。”寫沙漠:“彌望黃沙獵獵,風雪撲面,四野荒涼,草木不生。”

他的敘事簡潔流暢,故事性強,令人一讀就放不下來。最動情的,是他寫西原去世:“一日早醒,西原泣告予曰:‘吾命不久矣。’予驚問故,對曰:‘昨晚夢至家中,老母食我以杯糖,飲我以白嗆,番俗夢此必死。’言已復泣,予多方慰之,終不釋。是日晚,天花忽陷,現紫黑色。予知不可救,暗中飲泣而已。至夜,漏四下,西原忽呼予醒。咽哽言曰,‘萬里從君,相期始終,不圖病入膏肓,中道永訣。然君幸獲濟,我死亦瞑目矣。’言訖,長吁者再,遂一瞑不視。時冬月日也。予撫屍號哭,幾經昏絕。強起檢視囊中,僅存票錢一千五百文矣。陳屍榻上,何以為殮,不禁傷心大哭。”後經董禹麓先生慷慨資助,才將西原草草葬於城外雁塔寺。他寫道,“予既傷死者,復悲身世,撫棺號泣,痛不欲生。淵波百端勸慰,始含淚歸。入室覺伊人不見,室冷幃空,天胡不弔,厄我至此。予又不禁仰天長號,淚盡聲嘶也。”這些撕心裂肺的文字,讀來無不扣人心絃、痛心疾首。

《艽野塵夢》:如果你在西藏,建議你讀一讀,沈從文稱他為恩師

(四)

“九不死”的陳渠珍經歷了清末、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3個歷史時期。他從西藏回家鄉後,在湘西東山再起,3次掌握湘西軍政大權,嘗試湘西自治:辦學校,辦銀行,還在鳳凰縣辦起了造槍、皮革、木器、印刷、毛筆等實業,建立湘西行政自治體系。但他也不斷與湖南省主席何健、國民黨蔣介石發生矛盾,幾次被排擠解職。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他認清大勢率眾起義,使湘西鳳凰、沅陵等地和平解放。1950年6月,他任第一屆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員,應邀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會議,受到中央領導人的接見。由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介紹加入民革,任民革中央團結委員。他在赴京期間獲知賀龍元帥將率解放軍進軍西藏,立即向賀龍元帥贈送了《艽野塵夢》一書,把自己對西藏的人文地理、生活習俗、官場結構的瞭解和盤托出,協助西藏解放。

1952年2月,陳渠珍因患喉癌病逝於長沙,終年71歲。2012年,鳳凰縣將陳渠珍墓從長沙遷葬回家鄉,大師黃永玉在墓前設計了一個西原撫棺的雕塑。2013年3月,西藏林芝桃花節開幕式上,著名雕塑家李春華創作的“艽野塵夢”陳渠珍和西原並肩攜手的雕像矗立在尼洋河觀景臺上。陳渠珍的女兒陳元吉參加了盛大的“西原回林芝”儀式,此為後話。

作者丨劉雅玲

來源|《常德晚報》

《艽野塵夢》:如果你在西藏,建議你讀一讀,沈從文稱他為恩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