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西省教科院:防疫背景下的山西中考形勢研判和科學應對策略

3月2日,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下發文件:關於印發《防疫背景下的山西中考形勢研判和科學應對策略》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市教研室(教科研中心)、各縣(市、區)教研室:

今年因為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複雜,帶來了學校的延遲開學。中考作為關係到畢業和升學的“高利害”考試,是當前防疫背景下的焦點話題,有人對於考試時間、科目等存在疑問,更多的教師、學生和家長則焦慮於特殊的教學背景下該怎麼有效複習。為了科學應對這場疫情對於即將面臨中考的數十萬學生可能帶來的影響,按照山西省教育廳的安排部署,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在電話訪談、微信交流等多種非接觸方式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從專業技術角度對2020年中考進行了分析研判,形成了《防疫背景下的山西省中考形勢研判和科學應對策略》,現印發你們,以供參考。

一、客觀研判,從容應對,用理性化解焦慮

(一)關於上課時間減少的問題——時間總量不變,改變的是學習地點和方式

一些師生和家長擔心延遲開學,複習時間短。事實上,延遲開學期間,我省各地學校均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網上教學,尤其對畢業年級的特殊性予以充分考量,從資源提供、師資配備、課程安排等方面給予了保障,九年級學生在教師的遠程指導下,按照正常的課程計劃開展學習。從整體安排來看,實際學習時間並沒有縮短,只是把在校學習轉移到居家線上學習,客觀上並不阻礙後續的複習進程。

日前教育部多次表態:“今年高考暫不考慮延期。”與高考步調保持一致,也是中考合理的工作思路。當然,考試日程的最終確定取決於疫情的實際情況,取決於省教育廳的統一安排和部署。教師和考生所要做的,就是準確把握方向,充分利用時間,實現科學備考。

(二)關於網上學習效果的問題——可以考量出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真實水平

大數據時代各種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保證了“停課不停學”的需求,與此同時,老師們也採取了各種辦法提高網絡教學的效果。

其實,居家網上學習有更大的自由度,更有利於學生多方運用各種資源,查缺補漏,全面發展,當然也更考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我控制力和對時間的統籌安排能力等。從某種意義上說,此時學習效果的差異所反應出的正是真正學習力的差異,而這也恰恰是先進的考試命題要測評出的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差異。如果一個孩子能自覺控制自己的行動和情緒,集中注意力去達成自己的目標,那理所應當能取得好成績。好的教育應當允許並鼓勵這樣的孩子脫穎而出。

也有家長、老師認為,疫情當前,學生不再像從前那樣安居校園“象牙塔”中,是對學生學習的衝擊。其實,我們的基礎教育從來不是要培養“書呆子”,而是要培養新時代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愛國者。“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才是中國學生應有的風采。如果說當前的疫情風波是一種“衝擊”的話,也是把學生由教師從早到晚的耳提面命“衝擊”到自主學習的領域,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小天地“衝擊”到與祖國同胞休慼與共的大舞臺。身處這樣的特殊階段,優秀的教師會將時事與學科學習融通,優秀的學生會將波折與生命成長聯結,從而帶來能力的提升和成長的覺醒,對於教學效果而言,有百益而無一害。

近年來,山西中考命題改革始終致力於命制情境靈活、內容豐富、真正指向學生能力的試題,致力於在考試命題中落實立德樹人,滲透家國情懷。在當前防疫背景下,山西中考有能力更好地適應特殊形勢的需要,考量出學生真正的學業水平,將教學導向真正有價值的“教”和有意義的“學”。

(三)考試科目和試題難易度——遵循國家政策,將全面育人落到實處

1.科目設置:《教育部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教基〔2019〕15號)中規定:“各地要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所設定的除綜合實踐活動外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即俗稱“全科開考”。根據《山西省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試行)》(晉教基【2017】25號)文件精神,科目設置上也是全科開考。2020年是山西省學業水平考試進行改革試點的第一年,晉中市和陽泉市作為改革的試點,今年的初三畢業生在2019年已經完成地理、生物學科的考試。

具體書面考試科目設置如下表:

考試科目和滿分分值

2.考試形式:道德與法治學科除晉中市為閉卷筆答形式外,其他地市為開卷筆答形式;其餘學科均為閉卷筆答形式;英語含聽力測試20分。

3.試卷難度:山西中考堅持依據課程標準科學命題,合理控制難度,保證區分度,試題區分度不是在知識的深度和難度上做文章,而是主要體現在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推理判斷的能力、邏輯思辨的能力等有思維含金量的內容上。各科目整卷難度約0.60~0.70;試題由易到難分為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難題三個檔次,各檔次試題的比例為6:2:2。實踐證明,這樣的難度設置是合理的,既符合中考的畢業、升學“兩考合一”的性質,又對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提高育人水平有重要引導作用。

(四)中考命題依據——課程標準是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指出:“穩步推進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省級統一命題,堅持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不得制定考試大綱,不斷提高命題水平。”

山西2014年取消考試科目說明,從2015年起中考命題以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命題的唯一依據,緊扣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合理確定考試內容,不人為拔高標準,不任意降低要求。這不僅是國家的要求、省廳的規定,也是在當前防疫背景下,開學時間、教學方式等複雜多變的形勢中,確保中考“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的關鍵舉措。

(五)適應統編三科教材全覆蓋的新局面——把握教材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的特色

2020年參加中考的學生是2017年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全面覆蓋後的首屆初中畢業生,因此,2020年中考命題,深刻認識統編三科教材對於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從整體上和根本上把握課程的性質、特點,凸顯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作用,著眼於統編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契合點、共振點,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統編教材的國家意志的融合,引導教學呈現出以統編教材的使用為契機的新氣象。

(六)發揮對教育教學的引導作用——立德樹人、素養立意、導向教學

《教育部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教基〔2019〕15號)中指出:“考試命題對學校教育教學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山西中考命題站在提高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的高度,發揮對學校教育和教學的正面導向功能。近年來,更是開拓性地完成了中考命題“一核·六維·四手段”的理論構建,引導一線教師正確把握基礎教育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

第一,中考命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考命題注重加強對學生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品德修養、知識見識、奮鬥精神、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考查,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和宗教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第二,“素養立意”是新時代山西中考試題的基本特徵。指既要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注重考查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不同學科特點,合理設置試題結構,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拓寬試題材料選擇範圍,豐富材料類型,增強情境創設的真實性、典型性和適切性。

第三,“導向教學”是中考命題的現實功能。中考命題充分發揮考試對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重要導向作用,注重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引導學校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如近年來山西中考強調動手能力,在此次對網絡課堂教學的調研中發現:重視動手操作的課堂達到94.23%,其中43.2%是在本節課結束後學生自主完成;有30.11%是在課前佈置,學生先自主完成;20.92%是在課堂上教師演示完成;僅有5.78%動手操作活動省略。

總之,山西中考命題之所以走在全國前列,得到教育部專家和兄弟省市同行的好評,是因為堅持立德樹人,追求素養立意,致力於發揮中考“指揮棒”的正面導向功能。也正是因為山西中考追求對學生真正能力的測評,淡化由短時間反覆“刷題”、機械訓練所帶來的學科能力“虛假性”呈現,此次面對疫情所導致的計劃外停課,可以很好地應對特殊背景下的學業水平的考查。

儘管對於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說,可能存在沒有條件進行網絡授課,更多依靠學生自主學習的現象,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正是基礎教育的內在基本要求,也是考試的著眼點,即指向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二、高位引領,有效複習,為終身發展奠基

(一)對校長的建議

1.明確中考改革的方向。校長是學校團隊建設和教學質量提高的領航員,是畢業班工作的掌舵者,校長要對當前中考改革的方向心中有數:清楚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是課程標準,理解山西中考命題“一核·六維·四手段”的理論內涵,掌握統編三科教材全覆蓋的新形勢,瞭解中考命題改革對教學的引領方向等。在對這些大原則瞭然於胸的基礎上,合理統籌複習進程,佈置分層推進策略,整合優質資源,使本校的教學優勢最大化。

2.保持冷靜的頭腦。疫情背景下的畢業班教學管理,對於每位校長來說都是新的,無論是眼下的網上教學,還是可能不久要面對的開學復課,都是對領導和管理能力的集中“測試”。校長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在動態調整和統籌指揮中,帶領團隊,因地制宜,因時施策,找尋畢業班教學的打開路徑。對一些可預見的事情要早做預案,保證畢業班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高效進行。

3.尋求中考質量提升的突破點。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尋求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突破點。校長要花時間到現場,不管是到眼下網絡虛擬教室“現場”,還是在開學復課後的學校教室現場,根據大量的現場細節掌握教情,找到教師面對中考的長處和短板,鼓勵老師在學中求進,快速調整。第二,尋求疫情背景下學生學習能力的突破點。校長要敏銳把握疫情現狀下的時代背景,加強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和老師們一起引領學生去認清和麵對國家危難中嚴峻的挑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學習能力提高的種子深耕在時代背景中,使中考複習成為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第三,尋求分層推進的突破點。經過較長時間的居家學習,因客觀條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學習效果會有差別。從對我省某區3428位中小學教師的調研數據中發現,網絡教學期間有28.44%的學生由家長全程陪同完成;48.95%的學生偶爾需要家長監督完成;完全可以自主完成的佔11.67%;有10.94%的學生無家長陪同,自己不能自主完成。校長要安排畢業班教師精準分析學情,尤其在正式開學恢復課堂教學後,要認真對學生居家學習情況進行摸底,對學習質量進行診斷評估,找到分層推進的突破點,有針對性地制訂中考複習教學計劃,加大對學習困難生的幫扶力度。

4.處理好畢業班教學中的幾組關係。一是處理好線上教學和本學期整體教學的關係。線上教學和正式開學後的教學都是本學期面向中考的整體教學,要有系統性、完整性和科學性,將兩者真正納入到本學期各個學科的教學節奏中。二是處理好中考文化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關係。建議按照動靜結合的原則,交叉安排好文化課學科學習和體育、信息技術、理化實驗等的學習。三是處理好學科教研組統一行動和發揮教師個人優勢的關係。既要統一部署各中考學科教研組工作,強化課程資源的統一供給、作業的統一設計、教學評價的統一管理,又要允許教師發揮個人優勢,在符合中考方向、符合實際學情的前提下,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帶領學生複習備考。

(二)對教師的建議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是中考備考期間的主導者,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習質量。

1.深入研讀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是中考命題的唯一依據。唯有深入研讀課程標準,才能真正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從而上好每一堂課,讓複習事半功倍;也唯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實施教學,才能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準,實現學科教學不跑偏,學科育人做到位。同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師要認識到統編教材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引領價值,把教材用實、用好,以教材為抓手,讓課程標準在教學中落地。

2.準確理解山西中考命題“一核·六維·四手段”的理論體系。“一核”指山西中考命題的核心思想:立德樹人、素養立意、導向教學,通過確立這一核心思想,說明了“為什麼考”。“六維”指山西中考命題的“六個維度”,即立足學科素養;加大開放探究;注重閱讀能力;關注表達、交流、共享;借鑑PISA測試理念;落實課程標準中的活動建議。通過確立這一考查目標,說明了“考什麼”。“四手段”指山西中考命題實現素養落地的”四大手段“,包括跨學科整合、不確定性結構、真實任務情境、理性思維和批判質疑。通過確立這一命題手段,說明了“怎麼考”。

3.深刻領會山西中考命題的“六個維度”。山西中考命題的“六個維度”,不僅是山西中考命題“一核·六維·四手段”理論體系的關鍵要素,還是基於實際,導向教學重要“指南”。

第一,立足學科素養,是指各學科要把握學科本質,站穩學科立場,不要侷限於知識本身的識記和做題技巧的複製,要真正認識到本學科特有的育人功能,著眼於當學生走向社會之後,即使忘記了學科知識,仍然能留在他們身上的眼界、品格和思維方式等。

因此,教師要站在素養提升的層面開展教學。致力於學科素養培育的課堂,必然是除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外,還著眼於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課堂;必然是關注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課堂;也必然是由偏重追求唯一標準答案的單向思維訓練轉為鼓勵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多向思維培養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更有可能營造出活潑靈動的氛圍,激發出積極的思考熱情。

第二,加大開放探究:開放性試題在條件、結論、過程、方法、途徑等方面常常沒有必然的限制,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探究性試題是指開放性試題中通過研究、探討、分析、整合,進而得出自己的結論或提出自己的質疑、見解、建議和鑑賞評價等的試題。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多元思維,關注過程性學習,強調讓學生經歷儘可能完整的知識發現、形成、應用、發展,得出結論的過程,進而提高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第三,注重閱讀能力,即強調廣義的“大閱讀觀”,重視考查從各種類型的材料中獲得信息、分析信息、評價信息、綜合信息和表達信息的能力,以及個人獨立思考並有效運用信息參與現代社會複雜運作的能力。

因此,在教學中要開展較為完整的“沉浸式閱讀”,引領學生將閱讀作為生活的常態,開闊視野、涵養身心,學會思考、學會主動學習,實現自覺成長。

第四,關注表達、交流和共享,指試題通過創設各種交流語境,考查學生勇於表達、善於溝通、樂於分享的意識和能力。

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進程中為學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要把課堂的時間、空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展示自我和傾聽同伴的過程中體驗“敢表達、會交流、善共享”的樂趣,在溝通中收穫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實現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第五,借鑑PISA測試理念,指測試的主要目的不是瞭解學生掌握了多少學科知識,而是評價他們是否掌握了與將來生活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是否具有在實際生活中創造性地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只侷限於讓學生記住特定的課程內容,要更多地關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內容靈活處理實際問題、應對突發狀況,關注學生作為未來公民應具備的能力和應承擔的責任。

第六,落實課程標準中的活動建議,指跳出單一知識性、技巧性考查的套路,將試題背景放置在繪製圖表、模擬實驗、角色扮演、篩選資料、分組合作、野外實踐等靈活多樣的“活動”情境中,從學生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指向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本學科課程的理論性知識通過“活動”與自然、社會的具體實踐對接起來,使書本知識得到適當延伸,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思考更多的問題。

總之,教師要在山西中考命題改革的引領下,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深度思維、高度參與的教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這不僅對中考複習有益,更是應對社會進步的要求,是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三)對學生的建議

1.夯實基礎,靈活應對中考試題的“不確定性”。山西中考試題背景材料豐富,設問角度靈活,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指向的是“確定”的考查:學習者在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所必須具備、不可或缺的學科知識、能力和素養。因此,中考複習首先要夯實基礎,加強對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的梳理、理解和內化,紮實掌握學科主幹知識和關鍵能力,這樣才能在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時做到靈活應對。

2.學以致用,把書本知識和時代、社會、生活對接。山西中考試題重視創設“真實任務情境”,從而測量出學生在分析解決這些情境中的問題時所表現出的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水平。因此,學生複習時要有意識地把書本知識和時代、社會、生活對接,可以捕捉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現象和問題,嘗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闡釋,做出解答,完成任務。例如結合當前生活,可以從語文的角度瞭解醫務工作者的事蹟,給“逆行英雄”寫頒獎詞;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彙總疫情變化數據,繪製曲線圖,等等。總之,中考複習並不只是坐在書桌前“刷題”,要隨時隨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

3.融會貫通,打破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之間的壁壘。中考不僅注重考查單一學科的主幹知識和關鍵能力,還關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關注學生的複合思維和實踐思維。其實,生活中的多數問題需要跨學科才能解決。例如某工廠要選擇建廠地址,就要綜合考慮氣候特點、環境保護、地方資源、人力資源、專業技術、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涉及地理、生物、化學、道德與法治等不同學科的內容。因此,學生複習時要有意識地打破學科壁壘,避免思維僵化,努力做到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有效複習的標誌之一就是由“割裂”到“整合”:把原來以為“割裂”的知識點,整合到知識網絡中;把原來以為互不相關的不同板塊和不同學科,整合到一起解決問題。

4.主動探索,提高理性思維和批判質疑的能力。中考試題中常常設置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引領作用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對問題或觀點提出不同的看法、做出新穎的推測和設想並周密論證的能力。基於此種考查方向,學生要主動思考課堂所學內容的應用價值,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並且對所得結論做出合乎邏輯的推理論證,在此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深度思維能力。

(四)對家長的建議

在中考備考階段,家長要保持自我的心態穩定,在生活上做好孩子的後勤保障,在學習上對孩子多鼓勵,遇到問題時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想辦法。

這段疫情防控時期對於孩子的成長有特別的意義,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關注抗疫事件,瞭解“白衣天使”、建築工人、執勤民警及志願者的感人事蹟,教導孩子常懷感恩之心,引導孩子認識生命的價值,建立對生命和自然的尊重與熱愛,學會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轉載請註明“教科書苑(ID:jkhw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