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十年後的農村土地將如何發展?這樣的藍圖,您滿意嗎?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一眨眼,一年,眼看著2018年將要過去一半,我們在嘆息時間不等人的過程中,是否想過十年後會是一種怎樣的境遇?對於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未來十年又將如何?其實,一切預見都是一種遇見,十年後的農村土地,國家已經為您規劃。咱來看看吧!

十年後的農村土地將如何發展?這樣的藍圖,您滿意嗎?

家庭農場將兼併大量農業土地

十年後的農村土地將如何發展?這樣的藍圖,您滿意嗎?

家庭農場通常定義為: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家庭農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農業生產中最可靠、最有效率的經營模式。提升了農業生產者的人均耕種面積,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投入,提升人均產出,並可為城鎮化發展提供更多人口和勞動力。

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

十年後的農村土地將如何發展?這樣的藍圖,您滿意嗎?

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制度,賦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權能;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範圍和途徑;建立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制度。

目前,這項政策只會在改革的試點地區開始實施。眾所周知,在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中,很多郊區的地被依法徵收,這些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則是依靠“賣地”,然而,賣地的收入只會有很少一部分進入到農民的口袋。

所以,把類似於村辦企業、工廠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立入市制度,並與國有土地“同權同價”,農民可以利用出讓、租賃、入股等多種方式,實現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保值和增值!這樣一來,農民的權益便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因此,國家政府發佈了《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在部分農村改革試驗區穩妥開展農村承包地有償退出試點,鼓勵有穩定非農就業收入、長期在城鎮居住生活的農民按照自願的原則退出承包的土地,並獲得相應的補償,即所謂的有償退出農村土地。具體退出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永久退出和一種長期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