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跨洋“戰疫”中國銀行擔當企業金融“穩定器”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銀行積極發揮“穩定器”作用,聯動海內外,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截至3月3日,中國銀行累計向492家全國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新增發放符合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標準的優惠貸款102.59億元,其中逾半數企業為普惠型小微企業。

海內外聯動抗疫情

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2月24日11時6分,暖陽。當110箱緊急採購的抗疫醫用物資全部搬進CA1020航班機艙時,馮玉慧長舒了一口氣。13個小時以後,她與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同事採購的26230只醫用N95口罩、1504個護目鏡,將運抵北京,轉運湖北,贈給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像馮玉慧這樣的人,在中行還有很多。疫情發生後,中行海外機構員工就行動起來。“抗疫採購物資”工作群的採購半徑很快突破亞洲,擴展到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延伸至非洲、南美洲。

此次疫情期間,中行海內外機構聯動,為關鍵行業和重點企業復工提供全球綜合解決方案,保障企業全球持續經營和全球供應鏈穩定。例如,山東某企業在春節假期前出口巴基斯坦等國家或地區的貨物臨近到港,青島市分行接到客戶緊急問詢後,在企業復工當日即安排專人趕赴現場,完成60多筆出口單據處理,並協調快遞公司及時寄出,為企業避免了可能的損失。

馳援火神山雷神山

在湖北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急需增配一批呼吸機,負責供貨的恆德興科技有限公司由於受中小企業規模限制,關鍵時刻資金出現缺口。恆德興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貨物緊俏,資金有缺口就很難拿到現貨。

2月14日,在詳細瞭解恆德興公司需求後,中國銀行武漢礄口支行啟動抗疫期間授信特事特辦流程,採用視頻、電話等方式當天完成客戶資料收集。2月17日,由於疫情緊急無法提供正式合規的交易合同,該行由借款人出具授信用途明細清單,並進行電話核實真實性,確保授信資金用於批覆指定的抗疫用途,在疫情結束後,再向借款人收集與提款清單相匹配的用途證明材料。2月18日,該行成立應急小組,線下為客戶開立銀行賬戶,確保貸款資金落地和流轉使用,在完成提款審核流程後,實現一鍵放款。

疫情發生後,中行湖北省分行成立了抗擊疫情領導小組,第一時間聯繫和對接了抗擊疫情重點企業超300家。截至2月末,達成防疫企業授信意向70家,金額5.46億元,表示後續願意開展業務的有20家,金額1億元左右。

支持線上業務擴容

復工後,為避免人員集中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中行總行餐廳採取分時段、分部門的疏散就餐制度。餐廳入口設體溫檢測點,用餐員工經體溫檢測,確認無異常後方可進入餐廳。“我們部門主要採購盒飯,每天有同事統一打飯,避免扎堆接觸。”一位中行總行員工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2月2日,中國銀行發佈了《總行疫情防控期間辦公指南》,對員工復工過程中的多方面問題進行指導。

根據疫情期間線上業務增加、遠程辦公需求增長的預判,中國銀行科技體系專項工作組對網絡帶寬、設備容量等基礎設施支持能力進行擴容工作。目前,音視頻會議系統可容納300人同時在線。借力科技,中國銀行拓展了線上直播、短視頻平臺等新型服務渠道,在中銀直播間推出“投資面對面”系列直播節目,邀請行業專家為客戶講解市場形勢及投資策略。 (中國證券報記者 戴安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