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張俊峰的戰“疫”日記

記者:許琳晶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廣大基層幹部奮戰一線,衝鋒在前。這兩天, 馬尾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張俊峰的疫情防控日記在全區廣大黨員幹部中引起廣泛關注。張俊峰通過日記,既記錄下他在一線看到及感受到的感人場景和細節,還通過日誌宣傳了防疫工作的細節。

張俊峰是一名老黨員,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在部隊從事醫療衛生工作22年,專業技術職稱副主任醫師,從醫生幹到醫院院長,醫院的所有崗位幾乎都幹過。今年年底,他將退休,但疫情發生後,他卻主動請纓參加防控一線工作,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紮緊扎牢村居第一道防線,通過“一日一記”鮮活展示鎮(街)、村(居)疫情防控的具體實踐。

“我當過醫生,對醫學知識比較瞭解,希望能夠發揮專業所長,參與到防疫工作中。今年年底,我就退休了,如果能為馬尾出些力,也算退休前沒有虛度。”張俊峰說道,“在這幾天一線工作中,工作人員敬業的精神讓我十分感動,我希望通過日記的形式,能夠宣傳一些專業醫療知識,也能夠記錄下他們感人的事蹟,為一線幹部加油鼓勁,也讓群眾都能瞭解為抗擊疫情大家做出的努力,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日記:1月29日 星期三 天氣 晴

早上8點我到辦公室上網瀏覽了全國疫情,準備下今天要開展的工作,8點50分到街道指揮部,指揮部裡的幾個工作人員正在把來自疫區的人員信息進行分類整理,為下社區排查做準備。

任何一種傳染病疫情的發生,首先要做的是儘快找到傳染源,瞭解它的傳播途徑和傳播方式,以及易感人群,熟悉這種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特徵。只有做好了這些,才能用科學的方法在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三個環節上齊抓共管,從根本上進行防治。這次新冠肺炎的發生,從疾病發生到分離出病毒,找到傳染源,以及檢測試劑研發的成功,世界公認中國醫學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從年初一,中央成立了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緊接著省市區各層面的防控措施也基本完善。打贏這場阻擊戰的關鍵,就是看執行力堅決不堅決,徹底不徹底。

上午,我到羅星街道幾個社區走了一下,所有社區幹部,除了留守信息處理和值班的,在包乾領導的帶領下,全部下去排查來自疫區的人員。用街道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田波的話來說就是進行“掃樓行動”,一戶不漏。幾次去羅星社區,街道副主任兼羅星社區書記陳金美都在帶隊進行挨家挨戶的排查。區裡抽調的工作組成員也都深入一線和社區幹部一起摸排。

正午快12點,我回到指揮部食堂準備吃飯,看到街道領導剛開完碰頭會。群山書記和藝森主任兩位黨政主官有些疲憊的樣子,但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堅定。離吃飯還有幾分鐘,就到饒馮帥副書記的辦公室,交談中瞭解到群山和藝森已經一個星期沒回過家了。剛開始的三天,街道沒地方吃飯,他們就和街道幹部一起吃泡麵。利用飯後的短暫時間,和下社區工作組幹部交換了意見,得知社區還是主要缺口罩、手套和體溫計等。我立即找開發區醫院林義院長和易汀宜副院長,想方設法解決了10支體溫計。

下午,正好人大辦公室給機關工作人員買的口罩到了,機關幹部從有限的數量中拿出30個,我送去給了沿山社區的幹部,自己又協調10只交給田波,由他轉交給馬限社區幹部,順便轉達了人大常委會領導黃少傑昨天主動網上訂購了100個口罩給社區幹部用的消息。我還聽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比如,社區幹部深夜接到上門排查居民信息的任務,備受質疑和阻撓,但他們仍一絲不苟保質保量完成;還有幹部因接觸疑似病例,自己發燒被隔離,在不安中仍配合同事工作,靜待檢查結果,終安全歸崗……

下午5點,街道所有班子成員和社區、村的書記、主任例行開會,宣佈成立防控指揮部臨時黨支部,下發了“黨旗在飄揚,黨徽在閃光,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要求全體黨員領導幹部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發揚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持黨建引領,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做好群眾工作,並對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宣傳發動戰、排查攻堅戰和防控阻擊戰做了部署。

6點鐘會議結束了,我準備下班了,但他們許多人還要工作到深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