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成都武侯祠蜀漢名將雕像眾多,唯獨少了此人,是與張飛並列的虎將

公元760年的春天,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搬家到了四川的成都,他在定居以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到處去尋找傳說中的“武侯祠”,並且因此而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蜀相》,其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是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句。

成都武侯祠蜀漢名將雕像眾多,唯獨少了此人,是與張飛並列的虎將


諸葛亮於公元234年,在第五次率軍北伐曹魏的過程中,因為操勞過度而生病,他又沒有得到良好的休息,依然每天極其勤苦地操勞於政事以及軍務,最終病重不治而亡,終年54歲,被蜀漢後主劉禪追封為“忠武侯”,所以後世人們多將其稱為“武侯”,亦即諸葛武侯。

諸葛亮在蜀漢官民中有著極其崇高的聲望,在他去世以後,很多的官員以及百姓,都紛紛上書朝廷,希望能夠為諸葛亮創建廟宇以供後人祭祀,但是劉禪在上朝讓群臣來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儘管眾說紛紜,但是最多的一種說法還是這並不符合禮制,所以當時並沒有建廟。

成都武侯祠蜀漢名將雕像眾多,唯獨少了此人,是與張飛並列的虎將


由於蜀漢百姓們對諸葛亮的感情十分深厚,儘管朝廷沒有專門建廟,百姓們依然自發地組織起來,每到節日的時候,就會在道路上祭祀諸葛亮,這種風氣漸漸蔓延全國,朝廷官員們也都知曉。於是在景耀六年(263年),諸葛亮逝去29年以後,專門祭祀他的武侯祠開始修築。

武侯祠在歷朝歷代都有擴修,到明朝初年的時候,更是已經與祭祀劉備的漢昭烈廟以及其墳惠陵聯在一起,成為了一個整體,所以我們今天在說武侯祠的時候,也有包括劉備的廟宇與陵寢,不過人們通常只會想到諸葛亮。

成都武侯祠蜀漢名將雕像眾多,唯獨少了此人,是與張飛並列的虎將


武侯祠的佔地面積不斷增大,但是其中所祭祀的人物卻沒有發生太多變化,在諸葛亮之外,還有著蜀漢眾多的名將與文臣雕像,關羽、張飛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殿,另外還有著“文武廊”,分別供奉著蜀漢十四名文臣、武將的雕塑。

文臣以龐統為首,包含了簡雍、費禕、鄧芝等人,武將以趙雲為首,包含了馬超、姜維、黃忠、廖化等人,可以說將蜀漢那一些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基本上都已經囊括在內,然而唯獨卻缺少了此人,而且他還是可以與張飛並列的虎將,他就是魏延。

魏延在蜀漢將領中,是公認的“五虎將”以外第一人,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取得漢中以後,包括張飛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漢中太守這個職位非張飛莫屬,但是劉備卻將這個職位給了魏延,而文武百官在最初的驚訝之後,也沒有人對這個任命感到困惑。

可見在蜀漢君臣的心目中,魏延本身是能夠與張飛並列的虎將,而且他從跟隨劉備開始便多次立有大功,後來跟隨諸葛亮北伐也算是功勳卓著,那麼在武侯祠中為何沒有他的雕像呢?

成都武侯祠蜀漢名將雕像眾多,唯獨少了此人,是與張飛並列的虎將


這主要是因為魏延對諸葛亮有一些不服氣,他因為所進獻的“子午谷奇謀”沒有被諸葛亮採納,就認為自己的實力受到了諸葛亮的壓制,認為自己可以比諸葛亮更好地完成北伐,以至於在諸葛亮遺令撤軍後,他依然不聽從,說:“怎麼能夠因為一個人而廢除大事呢?”

不過魏延隨後被楊儀用“造反”的罪名給誅殺,並且被滅三族,他在蜀漢長期被汙名化,所以等到263年,蜀漢開始建立武侯祠的時候,其中並沒有供奉魏延的雕像,後來歷朝歷代儘管對武侯祠多有修建,但是人們考慮到魏延對諸葛亮的這種不滿,便也沒有將其雕像加入進去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成都武侯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