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靖難之變”後,建文帝朱允炆到哪座寺院做了和尚?

雲南省有座寺院,因明代一位皇帝的到來,而聲名顯赫。

這就是位於武定縣獅子山上的正續禪寺。該寺始建於元代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由西蜀名僧朝宗長老開建,後來,來自印度的高僧指空禪師選中了獅子山作為傳教的道場,並擴建了原來的正寺,取名“續寺”,這樣一來,就有了“正續禪寺”這個名字。明清時期,寺院歷經了多次修繕,規模越來越大,現存殿宇亭閣多達一百多間。其中,大雄寶殿後有一藏經樓,佈局不似佛殿,更像皇宮,築有丹陛、品級臺……而在殿堂正中,立著三人塑像,僧人模樣。但他們並非寺內的和尚,而另有來頭。

“靖難之變”後,建文帝朱允炆到哪座寺院做了和尚?

正續禪寺入口處

這還要從“靖難之變”說起。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他的兒孫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勢力越來越龐大。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臨終前下遺詔,將皇位傳給了兒孫朱允炆,為建文帝。繼位不久,建文帝聽取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採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建文帝在燕王封地北京城周邊及城內部署了兵力,又調走了朱棣的護衛精兵,旨在削除燕王。

朱棣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發起了歷時四年的戰爭,史稱“靖難之變”。

“靖難之變”後,建文帝朱允炆到哪座寺院做了和尚?

藏經樓內的建文帝及其臣子塑像

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說在宮中自焚而死,或借地道逃出,抵達雲貴一帶出家為僧。

正續禪寺就是建文帝出家的地方。

他為何要剃度出家?是否有同行者?又怎樣來到了這麼遙遠的地方?諸如此類的疑問早在民間的各種傳說中有所解釋。

據傳,朱元璋臨終前留下了一個鐵匣子,囑咐皇孫只有在危急時刻才能打開。燕軍殺入南京城後,城內一片混亂,事急之際,他猛然想起皇祖父留下的匣子,打開一看,裡面有度牒、袈裟、剃刀等物,並附有暗道地圖。於是,建文帝與身邊的幾位重臣化裝成出家人,走暗道來到了城郊的神樂觀,途徑兩湖,又進入了巴蜀,最終抵達滇南地區。到了昆明以後,寄居在城中的五華寺,自稱與雲南鎮守將軍沐晟相識,沐晟得知消息後,來到寺裡,與建文帝密談,遣人將他們送至武定府獅子山中的一座寺院內隱藏。

這座寺院就是正續禪寺,自此,建文帝正式在此出家。

藏經樓內的三尊塑像,中間那座便是建文帝,兩邊的則是同他一同逃出的大臣。細品建文帝塑像,只覺其神態自然,給人一種看破紅塵的脫俗感,想必歷經磨難之後,他早已對皇權失去了興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