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俄羅斯暗線:酒中沉浮的北極熊

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實——斯拉夫人能喝酒。

這裡的“能喝”有這麼幾層意思:

酒量大,喝得猛;

什麼酒都喝,不講究;

沒有酒時,看起來類似酒的液體也能喝。

別處喝酒,可能就是為了飲酒作樂。但俄羅斯地處苦寒之地,常年冰封。在沒有娛樂節目的情況下,喝酒這項娛樂就非常吸引人。不僅如此,喝酒還能禦寒取暖,因此顯得更為重要。在寒冷寂寞而漫長的黑夜,眾人飲酒狂歡,或一人飲酒醉,並不重要,有酒喝才是重要的。所以俄羅斯人尤其愛喝酒。

俄羅斯暗線:酒中沉浮的北極熊


不止俄羅斯,苦寒地帶的民族基本都愛喝酒。古代北方那些遊牧民族,喝起來也不輸斯拉夫人。除了苦寒這個因素,戰鬥也能讓人血脈噴張,刺激腎上腺素,刺激喝酒的慾望。看看古代那些武將,不分東南西北,越勇猛越能喝。而俄羅斯歷史上一直在打仗,如同北極熊一直在咆哮,喝酒可以說已經深入俄羅斯人的骨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酒就是俄羅斯的血液。

一個人愛喝酒,那可能只決定個人生命軌跡。

一個民族愛喝酒,必然影響歷史走勢。

一個強悍的民族愛喝酒,那就足以影響世界歷史進程。

俄羅斯暗線:酒中沉浮的北極熊


眾所周知,俄羅斯人的精神世界皈依了東正教。如果仔細分解一下東歐一千多年前的政治與宗教格局,除東正教之外,俄羅斯還有很多宗教可以選擇,猶太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都可以選。而且東歐平原還有很多自己的原始宗教。

中東猶太教,古老而神秘。

西歐天主教,更像基督教正統。

中東新崛起的伊斯蘭教,發展迅猛。

當時依附於奄奄一息的拜占庭帝國的東正教,其實看起來並沒有太多亮點。但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派人作了一番考察之後還是決定選擇東正教。因為猶太教雖然古老而神秘,但要割禮,麻煩;天主教代表基督教正統,但提倡禁慾(這條導致後來的宗教改革),不自由;新崛起的伊斯蘭教發展迅猛,但不能喝酒,要了親命。唯獨東正教,只需要洗禮即可,方便;還允許充分享受美酒和美妞,非常對斯拉夫人的胃口,成交!。

俄羅斯暗線:酒中沉浮的北極熊


弗拉基米爾宣佈東正教為國教,以後斯拉夫人全力在征服的土地上推廣東正教。

俄羅斯皈依東正教之後,又順理成章地接手了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奠定了俄羅斯今日之特徵。東正教讓俄羅斯在東西方都找不到歸屬,雙頭鷹讓俄羅斯停下戰鬥就不知道幹什麼。

這個過程中,酒是關鍵。弗拉基米爾有句名言:“喝酒是俄羅斯人的一大快事”。可以說喝酒,不是俄羅斯人個人的事兒,而且影響了整個斯拉夫民族的歷史進程。

這個特性完美地反映在蘇聯時代,尤其是戈爾巴喬夫時代。

蘇聯誕生之後,信仰唯物主義,東正教不要了;斯拉夫人轟轟烈烈地搞社會主義,雙頭鷹也不要了。但有一條,蘇聯政府對斯拉夫人喝酒卻無能為力。政府多次提倡禁酒,無果。

俄羅斯暗線:酒中沉浮的北極熊

蘇聯酒精消耗增長率遠遠大於人口增長率。

1940年蘇德戰爭前夕,蘇聯人口大約1.9億。蘇聯解體前,人口峰值不到三億。

從1940年到1980年,全蘇聯人口數量增長不到50%,而同期酒精飲料產量增加了700%。為什麼選擇1980年作為基點?因為1980年,蘇聯,或者說整個斯拉夫人,在歷史巔峰。當時蘇軍閃電進攻阿富汗,當時蘇聯舉辦了一屆被抵制的奧運會。

因此在1980年,斯拉夫人喝酒也很猛烈。按照100%純酒精計算,1980年蘇聯人均酒精消耗為8.7升。什麼概念呢?1升相當於兩瓶500毫升的白酒。8.7升酒精相當於17.4瓶。再把酒精度稀釋為50度的白酒,可以認為1980年蘇聯人均消費了大約35瓶白酒。

根據蘇聯當時的法律,18歲以下不能喝酒,蘇聯人均壽命60多歲,換算為成年人的話,人均大約50瓶。再去掉老弱、和喝酒相對少的婦女,相當於壯年男人在1980年人均消耗50度白酒接近200瓶。一天8兩酒,天天喝。1980年蘇聯的新生兒中,因父母酗酒而痴呆的佔16.5%。全蘇85%的搶劫、兇殺、強姦案件與酗酒有關。

俄羅斯暗線:酒中沉浮的北極熊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蘇聯會變成一個醉鬼國度。

誰來拯救酒杯中的斯拉夫人?

誰來讓北極熊清醒過來?

話句話說,誰是第一個敢吃螃蟹之人、敢讓斯拉夫人禁酒?那位勇士就是戈爾巴喬夫。

戈氏上臺之後,為展示銳意改革之決心,決定從禁酒開始。

俄羅斯暗線:酒中沉浮的北極熊


1985年5月,戈爾巴喬夫頒佈《關於消除酗酒的措施》:

從1986年起開始逐步削減烈性酒的產量,到1988年完全停止果汁酒的生產;同時提高酒價,伏特加由每瓶3盧布上調至每瓶10盧布;

將法定飲酒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

在減少全國各地酒水銷售網點的同時將商場賣酒的時間縮短為每日14時~19時;

禁止在公共場所飲用烈性酒,對於酗酒後出現在公共場合的人處以20~100盧布的罰款(當時蘇聯人均月收入為180盧布),並送往醒酒所;

對於酒後駕車的人處以100盧布以上(過去僅罰3~5盧布)、或吊銷駕駛資格1~5年的懲罰;

公職人員酗酒要受到降職、撤職的處分,嚴重者開除黨籍。

俄羅斯暗線:酒中沉浮的北極熊


——這是斯拉夫人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禁酒令。從這些條款中,可以看到戈氏的決心、天真、魯莽、以及失敗的根源。

為配合禁酒令,新聞、文化、教育界等機器全方位開動,營造禁酒氛圍。

為從源頭禁酒,推土機把克里米亞、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庫班河流域的葡萄園全部夷平,很多酒廠都破產。最嚴厲的時候,連酸牛奶都被禁止,因為懷疑酸奶裡面含有酒精。

改革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歷史上的改革,大多數都失敗了。戈氏也很快失敗了,因為他的決心擋不住斯拉夫人對酒精的熱愛。伏特加生產轉入地下,先是私人自己釀酒偷著喝,然後規模逐漸變大。

以前大家有憂愁時,可以借酒消愁。

如今沒了酒,愁上加愁。由於需求大,很快形成龐大的地下消費市場。這麼一來,政府稅收(酒水營銷是蘇聯重要的財政來源)減少了,同時私下釀酒造成食糖短缺。

另一方面,不少人勾結黑市交易大發其財,讓群眾怨聲載道。


俄羅斯暗線:酒中沉浮的北極熊


如此一來,氣勢洶洶的禁酒行動在各方的反對下戛然而止。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最終也以失敗告終。隨後蘇聯解體。很多個日夜,估計戈爾巴喬夫都在反思,自己怎麼就把好端端的蘇聯給玩沒了。


戈爾巴喬夫顯然沒有搞明白,禁酒令把他推到斯拉夫人對立面。

戈爾巴喬夫顯然沒有搞明白,歷史上那些傑出的政治家,要麼自己愛喝酒,要麼善於引導愛喝酒的斯拉夫人。參考兩個例子。

例子一,斯大林自己很愛喝酒,而且很樂於把同餐者喝得酩酊大醉。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終於逮著機會和丘吉爾大醉一場,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例子二,當年彼得大帝為改變俄羅斯命運而改革。他要剪掉斯拉夫人的大鬍子、移風易俗。但推行起來很困難。

彼得正鬱悶之際,某大臣告訴他,“陛下改革沒打動人心啊”。

彼得問,“怎樣打動人心呢?”

“賞他們酒喝啊。”

彼得大帝恍然大悟,下令“剃鬚者免費喝酒”,事半功倍。

——這才是圓滑的政治家該乾的事兒。戈爾巴喬夫看起來更像一個驚慌失措的政治愣頭青。

戈爾巴喬夫最終應該會想到,是禁酒令把他的威望弄沒了。原本就陷入泥潭的蘇聯,因為帶頭人威望損壞而萬劫不復。斯拉夫人就這樣從歷史巔峰跌入低谷,猶如北極熊龐大的身軀被小小的酒瓶絆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