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新興市場消費圖譜:“養生青年”偏愛“租賃生活”

周智宇 香港報道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著消費者的情緒,在新興市場尤為明顯。

對中國、印度、巴西等八個新興經濟體調查後,瑞信研究院近日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與巴西和印度相比,中國消費者目前支出意願指數較低。但總體而言,亞洲消費者對前景的預期在新興市場中最為樂觀。

“結果顯示,新興市場消費者在消費意願方面比我們想象的更具週期性。”瑞信全球主題研究主管Eugene Klerk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濟週期變化影響著消費者在某一時間段中的支出。從2019年調查可以看出,不利的週期性因素對中國、印度等國的消費者已產生負面影響。

他同時指出,拉美國家電子商務的增加正為投資者提供誘人的增長機會,而泰國消費模式也隨著互聯網使用率和智能手機普及率的上升,出現了拐點。

更有意思的是,Klerk說,年輕消費者在住、行上偏向租用,追求更為方便的生活方式;此外健康的飲食和鍛鍊也在中國、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年輕人中流行。

拉美樂觀印尼人“愛美”

“儘管2018年週期性環境不夠有利,但大部分受訪者依然對2019年抱有信心。”Klerk在瑞信亞洲投資論壇上發佈最新一期《新興市場消費者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時說。他指出,多個國家的消費者態勢都出現了新的變化,包括拉丁美洲電子商務的崛起、印度年輕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改變、中國消費者的兩極分化,以及印尼對美容和大額商品的購買關注度上升。

“今年最值得注意且最積極的區域動態是拉美消費者情緒的迅速改善。繼巴西和墨西哥政治鉅變後,消費者對於個人財務前景的信心達到了調查開展以來的最高水平。”Klerk說。

而在印度尼西亞,消費者有購買房產、汽車等大額消費計劃的比例比2018年高得多。此外,印尼人更加“愛美”,化妝品、香水和時裝的使用量和消費意向都比之前高得多。

瑞信印尼消費分析師Deidy Wijaya指出,調查顯示,印尼64%的消費者計劃購買時尚服裝,遠高於去年的39%,也是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此外,52%的消費者計劃未來12個月內購買香水,高於2018年的36%。

Deidy Wijaya認為,印尼人越來越注重個人形象,可能對生產個人護理產品的消費者公司很有利。

中國總體增長保持彈性

調查顯示經濟走弱對中國消費者的家庭收入產生了影響。瑞信中國消費分析師Tony Wang指出,對中國消費者而言,2018年充滿挑戰,與2017年相比,受訪者對個人財務狀況、收入增長和大宗購買的信心有所下降。認為現在是購置大額商品好時機的受訪者比例從2018年的7%下降至6%,低於2014年的9%。尤其面對汽車和房地產等大件商品,中國消費者消費意願不足。Tony Wang表示,從目前觀察到的行業數據看,這種態勢不會迅速反彈。

“雖然中國消費者信心仍很高,但實際工資增速是近7年以來最慢,此外經濟下行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近年來出現的消費主義的發展。”Tony Wang表示,2018年中國對“消費降級”有很多討論,但瑞信認為,這只是中國消費快速發展趨勢的一部分,用“消費極化”來形容該趨勢或許更準確。

Tony Wang指出,調查顯示,中國一線城市受訪者消費信心下降主要是因為生活成本的上升和家庭債務迅速增加,令消費者在奢侈品和高價商品上的支出有所下降。

他同時認為,雖然目前的調查結果描繪出一個充滿挑戰的前景,但經濟刺激政策和中國最近宣佈的減稅計劃將減輕消費“崩潰”的風險。2019年中國總體消費增長將保持彈性,尤其對二三線城市長期高端化趨勢及服務業消費、新興領域的結構性增長機遇應持建設性態度。

印度市場三大變化

Klerk認為,中國消費者仍會有強勁的消費能力,而印度消費市場的動力則更多來自年輕的消費者。

“看一下今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印度的消費者特別樂觀。”Klerk說,調查顯示印度市場出現了三大消費主題變化:第一個是結構性和長期性的變化,主要是印度互聯網普及率增加帶來了年輕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改變;第二是週期性的影響,表現在印度消費者在大額消費上大幅放緩;第三個趨勢是印度家庭儲蓄從過去幾年投資於股票和共同基金的比例不斷上升重新轉向投資黃金。

瑞信印度消費分析師Arnab Mitra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說,2016-2018財政年印度為政府僱員增加的支付總額約為3.4萬億印度盧比,僱員工資大幅增加,惠及約2500萬戶家庭,但這種刺激對大額消費的影響力已逐漸消退。

從印度汽車銷售數據看,2018財年乘用車銷量約增加8%,但過去6個月已降至2%。此外Arnab Mitra援引調查結果稱,除2016年受廢鈔令影響創下的低位,這次的受訪者大額購買數據是2013年以來最低水平,值得關注。

而在家庭投資方面,《報告》顯示,直接或通過共同基金投資股市的印度家庭比例從2017年的19%大幅下降至2018年的11%,處於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投資黃金的比例從17%上升到25%,房地產投資則從14%上升到23%,均為2014年來最高水平。

這與此前截然相反。2014-2017年,投資於股票和共同基金的印度家庭比例不斷上升,對黃金的需求卻在下降。Arnab Mitra認為,目前這種變化還是週期性,而非結構性的,但如果繼續,作為過去3年印度股市最大資金流入來源的國內家庭儲蓄投資方向發生的嚴重變化,或對印度股市產生影響。

年輕人:追求便利與健康

報告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對年輕消費者的分析上。Klerk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新興市場年輕人的收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他們與消費趨勢之間的相關性不容低估。

分析表明,在年輕受訪者中,租房似乎比買房更受歡迎;此外,在中國、印度和墨西哥市場,年輕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意願也較往年明顯下降。

對此Klerk並不太驚訝,他表示,年輕人更加註重體驗和便利,而非高價商品,這也可以從食品外賣、音樂流媒體服務等“便利”領域調查結果中看出。

Tony Wang指出,雖然中國消費者在某些缺乏創新的產品上會更注重“物有所值”,但他們仍然願意為可以提供良好感覺或積極體驗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支付相對較高的價格。

對健康的追求則是另一個明顯趨勢。《報告》顯示,當調查者詢問年輕消費者會否有意識地嘗試更健康的食物時,除俄羅斯之外的所有國家中,作出肯定回答的人遠遠多於持相反觀點的人。尤其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更健康的飲食似乎對年輕消費者最具吸引力。

Klerk亦指出,與“鍛鍊”和“運動”相關問題的答案似乎也證實了前述結論。“比如我們發現,在除土耳其之外的所有國家,40%以上的年輕消費者每週至少鍛鍊一次,中國、巴西和墨西哥消費者的運動量最高,這些國家40%-50%的人至少每三天鍛鍊一次。”Klerk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