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為什麼《陸垚知馬俐》不是一部好的愛情電影

為什麼《陸垚知馬俐》不是一部好的愛情電影

這部電影從畫面語言和導演手法來看,比郭敬明、何炅這種“業餘”導演還是要強很多,畢竟是演員出身,開場到大學那段拍得還是很有意思。

但這部愛情喜劇第一個大問題是:導演文章不怎麼懂愛情,或者說不太懂年輕男性視角里的愛情。

影片編劇署名文章,但從製片人之一陸垚在微博的自述來看,影片有原始劇本,成片大概被修改了60-70%,所以這個故事是文章對愛情的看法。

什麼樣的愛情會讓年輕男人撕心裂肺、茶不思飯不想、恨不得讓時間加快流動沖刷內心的傷痛?不是永遠得不到,而是得到之後又失去。所以我在想:讓馬俐曾勉強接受陸垚,然後又找到更愛的男人,讓陸垚痛苦不堪但又不願放棄。這樣故事脈絡會不會好些?

為什麼《陸垚知馬俐》不是一部好的愛情電影

影片男女主角的愛情設定有太多不合常理的地方,普通的男女很少在生活中有這樣的經歷。陸垚在幼兒園認識了馬俐,青梅竹馬了幾年,然後十幾年沒遇見過,在大學軍訓時就突然相認了。

不是說不可以,就是過於特殊和巧合,我想大部分的知乎網友對自己4-5歲的記憶非常模糊,很難時隔十幾年之後認出一個幼兒園同班,然後瘋狂暗戀上的。

為什麼《陸垚知馬俐》不是一部好的愛情電影

OK,我們假設這一切都能發生,接下來的故事不合常理的地方依舊在出現:大學四年陸垚一直暗戀著馬俐,但馬俐走馬燈一般換男友,而且還讓陸垚知道且參與她的愛情生活。馬俐是個漂亮女孩,相當敏感,她一定非常清楚陸垚對她的愛慕。如果你真把陸當朋友,你會這樣對待一個暗戀者兼鐵哥們?我懷疑馬俐人格有問題。

男女主角進入工作後,馬俐的人格問題果然凸顯:2012年12月21日晚通過悲情表演戲耍陸垚,陸垚的反應合乎常理,他感覺被羞辱而離場。馬俐後悔且打電話(可能是要道歉),陸垚不接發短信繼續示愛,這也合理,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情緒發洩出來,然後扔掉手機告別這段痴戀。但片尾顯示,馬俐竟然有回短信:我也愛你!你上一秒開玩笑戲耍好友,下一秒又玩這招,這算不算精神分裂啊?

好吧,這不算精神分裂,是用白色謊言安慰好友,阻止他幹傻事。我們勉強認為是合理的。(多謝知友提醒:手機關機前收到的短信,補辦SIM卡收不到之前的短信。之前是吐槽陸垚可以在補辦sim卡之後收到那句“我也愛你”,我錯了。)

以下省略幾千字……

這部電影很多細節描述也很敷衍:馬俐和陸垚成年之後從事什麼職業,語焉不詳。倒是兩個配角有工作,一個是水軍、一個是編劇(都是導演可能會了解到的行業)。陸垚和馬俐的家人欠奉,只能看到馬俐的媽媽模糊的身影。

家庭關係不交待,觀眾比較難了解兩人的性格和愛情觀的形成。這一點好萊塢的愛情類型片很少有這樣失誤,最近龍女主演的《遇見你之前》,去年艾米·舒默主演的《生活殘骸》都有對主角家庭背景的展示(至少會通過臺詞),讓觀眾瞭解他/她的愛情觀。

好,這種加分項,你可以不交待。

影片全程發生在上海,主角、配角全部是北方腔,貧嘴得不行,一個南方口音都沒有(九孔不算啊),在上海讀大學然後工作在上海,男女主角的周邊就沒一個南方人嗎?

為什麼《陸垚知馬俐》不是一部好的愛情電影

編劇和水軍一言不合吵架,強吻就產生愛情?好吧,這是為了喜劇效果。

這部影片第二大問題來了:太想拍喜劇,很多自然、不自然的搞笑、低俗橋段加入,讓人不太舒服,也有些模糊愛情主題。愛情喜劇當然可以低俗,好萊塢喜劇中一大堆,但國內還沒有分級制啊!嫖娼、性方面的笑話,小孩子真的不太適合看到。製片方可能是為了票房吧,理解兩秒鐘。

但讓文章走紅的《失戀33天》則重點在講述愛情,喜劇橋段非常精簡和剋制,讓人印象深刻,票房也超過3億元,《陸垚知馬俐》目前1.6億,估計很難突破2億。2011年全國銀幕9200塊,今年全國銀幕超過3.5萬塊,一比就知道差距。

《失戀33天》是編劇鮑鯨鯨根據自己失戀的經歷寫就,投入了滿腔熱情,可謂人生代表作(這之後她一直沒有更好的劇本出爐)我本以為,文章的《陸垚知馬俐》是男性角度的“失戀33天”,從成片來看,劇情上差距很大,讓普羅大眾很難感同身受。

事實上,華語愛情片這麼多年,從男性角度講述失戀/愛情的電影少之又少,倒是韓國那邊拍出了《建築學概論》,我看後感動到流淚,美國的《與莎莫的500天》就更不用說了。

《大魚海棠》上映後,很多網友吐槽說創作者不懂愛情,事實上,不只是動畫片導演不懂,太多電影人不懂,或者說不懂如何拍出好的愛情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