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定投是選指數基金好,還是選主動型的股基好?”

買基金的朋友,有什麼樣的問題,都可以來問老孃舅,比如說——


“定投是選指數基金好,還是選主動型的股基好?”


請問怎麼看兩個基金是不是同類型,比如地產基、金融基,看持倉嗎?


答:最明顯的就是看名字了,名字帶有地產、房地產這些字眼的就是地產主題基。相應的,名字帶有銀行、金融、保險、券商的肯定就是金融主題基了。 不過有時候,看名字也不定完全靠譜。對於一部分主動基金來說,還需要通過持倉交相印證下,畢竟基金裡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兒太多了,如果名字裡有金融、地產字樣,重倉個股也多是這些類型的股票,那這隻就是名副其實的主題基。

還有一個更省力的辦法,那就是買主題指數基金,這類主題基金被動跟蹤的地產或者金融類的指數,叫什麼名字肯定就買什麼股票,不用擔心言行不一這種事兒發生。

對前一階段創業板急漲,應該怎麼看?


答:老孃舅認為,上次創業板的反彈是基於主板短期上漲太多,資金分流,同時在消息面刺激下的超跌反彈。創業板能否扭轉乾坤,取得連續上漲還得看其是否有大的基本面扭轉信號,但是在金融去槓桿的政策前提下,中小型企業近年來的成長性盈利性都大不如前,市場逐漸向龍頭集聚,小企業只會越發艱難。因此,儘管近年來創業板不斷在殺估值,但依舊存在泡沫,同時創業板估值相對國際主要市場估值,仍舊高居不下,基本面短期難以逆轉。但不排除有階段性機會。

基金規模大小對基金淨值有影響嗎?

答:影響基金淨值最重要的因素應該是基金經理、基金公司的能力,以及市場行情,基金規模只是一個很小的影響因素,只是在規模太大或者太小的情況下才會影響到基金淨值。

打個比方,現在有10萬和1000萬,分別讓你去投資,最後的效果肯定不一樣。如果一隻主動基金規模過大,上百億甚至幾百億,那基金經理肯定不好管理,這時候考驗的就是基金經理的能力,也就是當基金經理能力hold不住這百億規模的時候,自然會對基金淨值產生影響。

而如果規模大小,一有大額申贖,就會出現淨值暴漲、暴跌,基金經理也不好做業績,肯定也會影響到基金淨值。

不過這個東西也有兩面性,對一些場內基金來說,規模大了反而好,流動性好,買容易、賣也容易,交易起來效率高。反倒是一些小規模的場內基金,流動性不好,交易花的時間太多,效率低。

轉換除了賣出和申購費,還需另外收費嗎?

答:一般來說,先贖回再申購,收的費用是:前一隻基金的贖回費+新買基金的申購費,而基金轉換,收的費用是:轉出基金的贖回費+轉入和轉出基金申購費的補差(若轉出申購費大於或等於轉入申購費,則沒有補差,若轉出申購費小於轉入申購費,則收其差值)。所以,基金轉換不但不另外收費,相比先贖回再申購的方式更節省成本!

另外,基金轉換在資金的使用效率上更高,特別是對於權益類產品來說,兩隻基金間實現無縫對接,能夠更迅速地把握市場機會。

“定投是選指數基金好,還是選主動型的股基好?”


怎麼去判斷某隻基金處於低估值?

答:你這個指的應該是指數基金,主動型基金心性不定,只有淨值高低,沒法測估值。但是指數基金就不一樣了,它的成份股比較穩定,是可以通過很多指標評估可投價值的,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很多專業基民就是通過這些指標判斷買賣點。

什麼是低估,就是當前價格大幅低於其內在價值,拉長點時間,和過去八年、過去十年相比,常用的對比指標就是PE、PB、股息率。PE越低就越低估,股息率高了說明股權回報高。一般來說PB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不過並不絕對。

A股指數的估值數據可以在指數官網上看到,有些網址或者第三方平臺也會提供主流指數的估值數據,可以作為投資參考。

“定投是選指數基金好,還是選主動型的股基好?”


定投指數基金好還是股票型基金好,本人追求高收益?

答:長期看,優質的主動股票型基金的收益是跑贏指數基金的,但是優質的背後要看基金經理擇時能力、選股能力,基金經理是否更換(不同基金經理可能投資風格不一),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逐一甄別還是有一定難度。

老孃舅建議選擇指數基金定投,定投的初衷在於給沒時間、經歷去挖掘超越市場機會的投資者,提供一個跟上某類資產平均收益率的機會,這與指數投資不謀而合。首先,指數基金會是接近滿倉運作,一般是在90%到95%,資金的使用效率非常高,其次是科學性和紀律性,即不受主動基金主觀選股或者基金經理更換的影響,投資組合清晰,成分股一目瞭然;其次是投資費用低,普通股票型基金管理費、託管費合計約為1.7%/年,而指數基金管理費、託管費合計不超過1.0%/年,每年的費率可能不是特別顯著,但是如果定投的時間比較長,尤其是3年、5年甚至10年,那累計節省的費用就非常明顯了。


提問,是獲得知識的開始。勇於提問,即使是小白也能迅速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