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易筋經 ——相傳天竺和尚達摩祖師為傳真經,隻身東來,一路揚經頌法,後落跡於少林寺。達摩祖師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彩圖六)。達摩會議後,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是《易筋經》。《洗髓經》為內修之典,歸慧可,未傳於世。《易筋經》為外修之書,留於少林,‘流傳至今。

“易”是變通、改換、脫換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經》就是改變筋骨的方法。按原來的功法要求,須先練一年左右內功:達到內壯後,方可練《易筋經》,進而再練《洗髓經》。在此期間,還要內服外塗佐功藥,約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由於整個練功過程長,按原法修煉者不多,近代流傳的《易筋經》多隻取導引內容,且與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種樣式。而流傳較廣的是經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易筋經十二勢》。

明天啟四年《易筋經》的偽李靖序中曾對“易筋”書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道原所撰的講述佛教禪宗傳法譜系的《景德傳燈錄》中的達摩傳有一段達摩與諸弟子的對答,達摩對諸弟子的答語,評價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對慧可的評價最高,說是“得吾髓”。所謂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種“譬喻”,並非實指,不過是比喻對其禪法的領悟程度。這篇偽李靖序從達摩說二祖慧可“得吾髓”這句話衍生出達摩把《洗髓經》傳給慧可之論,並且強調說並非“漫語”。至於“易筋”,此序強調“筋”對“連絡周身,通行血氣”的重要性。在《易筋經》正文《總論》中,交待“易”是“變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經絡;認為人之身有內有外,“洗髓”能“清其內”,“易筋”是“堅其外”,“洗髓”、“易筋”之後,就可以體證佛道,得享高壽了。

《易筋經》的內容包括了練習所能達到的理想效果和具體的練習方法兩方面的主要內容,對武俠小說影響最大的是其中的內壯神勇、外壯神力的說法。其“內壯神勇”提到練習該功法之後,“從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異尋常,以意努之,硬如鐵石,並其指可貫牛腹,側其掌可斷牛頭”,這些都還只是“小用之末技”;“外壯神力”練成之後,“手託城閘,力能舉鼎”都算不上奇異了。從道光年間開始的武俠小說提到《易筋經》,渲染的都是《易筋經》中所說的練成後的這種神奇功用。

一、鶴舞勢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二、龍舞勢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三、推託勢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四、鳳凰單舞勢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五、虎盼勢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六、轉身勢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七、轉環勢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八、進退勢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九、開弓勢

「易筋經」珍貴動圖版教程,值得收藏

在明清之際,傳統武術可謂是盛極一時,不僅宗派林立、武師眾多,而且套路、拳術和器械等種類繁多發展良好。

但是從鴉片戰爭以後,傳統武術就逐步陷入了困境之中,不僅習武之人的數量急劇下降,而且傳統武術的種類在不斷減少。

時至今日,吾輩當加強體育鍛煉,強我中華民族!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