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鏈星訪談|餘偉堅:音樂生態是時候用區塊鏈來改變了

編者按:《鏈星訪談》是由“鏈星計劃”推出的大型專題報道欄目。鏈星計劃由互鏈脈搏聯合100+媒體機構、研究機構和自媒體共同發起,旨在藉助媒體的千萬級流量為區塊鏈3.0實際應用賦能。“鏈星計劃”將走進200+區塊鏈項目,本期《鏈星訪談》是專題報道的第一期。

近日,美國流媒體巨頭Spotify和藝人經紀人或獨立音樂人達成協議,獲得分發他們音樂的授權,從而跳過第三方發行商進行直接交易。

在中國,一個團隊正希望通過區塊鏈來解決同樣的事情——繞開音樂發行商。

6月20日,“迅雷國際區塊鏈應用大賽”五十強名單公佈,作為晉級的並主要針對音樂版權的參賽項目,GeekGit.com團隊負責人餘偉堅向互鏈脈搏透露他的計劃:用區塊鏈去掉髮行中介,重塑音樂生態。

鏈星訪談|餘偉堅:音樂生態是時候用區塊鏈來改變了

GeekGit.com團隊負責人餘偉堅

“Sony、滾石、EMI”這些耳熟能詳的唱片發行商以及新崛起的音樂平臺、詞曲版權代理公司是音樂生態的“中介商”。因為上下游都是分散的個體,議價權有限,中間商往往獲取產業鏈的大部分利潤。餘偉堅介紹,收益佔比高達80%。

與此同時,盜版的存在也一直侵害音樂創作者的權益。音樂創作者的權益受到雙重傷害。

“我們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音樂消費者跟音樂創作者的直接交易,並運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等特性實現對音樂版權的保護。” 餘偉堅說。

餘偉堅講了一個故事來描述團隊正在打造的區塊鏈項目:

“小M是一個剛出道的獨立唱作人, 一天,他靈感來了,編了一首很有新意的歌曲《被需要》。他打開手機My Music App,這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音樂版權客戶端。他輸入密碼,將《被需要》上傳,並返回版權正登記的信息。他設定聽歌付費的金額以及分紅比例,獎勵幫助推廣的粉絲。接著,他就將新歌鏈接在朋友圈分享。

粉絲對這首歌反應熱烈,不但付費收聽,還發表評論,推薦給好友。粉絲小F認為,這首歌表達了親密關係中被需要的心態,很感人。她有一些音樂素養,是一個業餘音樂評論員。她樂於推廣好的作品,一方面是有報酬激勵,另一方面獲得社區認同感。

越來越多的音樂人、粉絲使用My Music App,樂壇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餘偉堅說,這個模式也可以用到其他版權發行相關的領域。

迅雷區塊鏈大賽給實踐的動力

餘偉堅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物理專業,很早時便接觸到了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並聚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夥伴,於2016年組建了區塊鏈智能合約開發社區(Q群),成員間相互學習交流。

出於對區塊鏈技術、數字音樂市場不斷深入的瞭解及對音樂的熱愛,餘偉堅產生了將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並與音樂版權領域相結合的想法。

但這個想法一直沒有落地。

直到5月份,當社區的人在群裡發佈2018迅雷全球區塊鏈大賽的消息後,餘偉堅覺得有必要做點什麼了。

“迅雷區塊鏈應用大賽是個契機,使我們可以通過實踐驗證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可行性。迅雷公司所提供的資源與平臺更是對項目有很大裨益”,餘偉堅介紹了迅雷區塊鏈大賽,並談到了對迅雷區塊鏈技術的認識,“迅雷公司具備擁有多項專利的分佈式技術,它來做高性能的區塊鏈,可以有效的利用自身資源,並與主營業務相結合,發揮其自身優勢。迅雷公司搭建了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開放平臺,企業和個人開發者可以輕鬆將業務上鍊,像玩客雲共享帶寬的形式,利於打造一種良好的技術生態環境,使區塊鏈技術能夠更好的賦能實體經濟。” 餘偉堅覺得迅雷區塊鏈是靠譜的,迅雷舉辦的區塊鏈大賽也應該是靠譜的。

鏈星訪談|餘偉堅:音樂生態是時候用區塊鏈來改變了

於是他通過社區,找到負責設計的羅丹、負責前端開發的楊正威組成三人組,攜Geek Git報名參賽。餘偉堅說,在最初,項目組隊、項目決策、成員變動等方面都遇到了些許問題,還是成員間相互鼓勵支持,最後堅持並完成了項目的初步規劃和展示。

至於項目的優勢,餘偉堅介紹,隨著自己社區成員的不斷的增加,社區規模的不斷壯大,項目的實際應用也將有一定的用戶基礎。獨立創作人和自媒體都可以應用這一平臺,在展示創作成果、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轉換音樂生態;而粉絲在獲取音樂資源的同時,可以進行相應的宣傳與推廣,參與者在這一平臺上能夠實現真正的共建共享,這一點也恰是迅雷此次大賽所提倡的。

2018年,“鏈星計劃”將組織多家媒體共同走進200+區塊鏈項目,通過聯合採訪報道、實地調研、項目評級、白皮書發佈、榜單評選等系列活動,挖掘優質項目,共同推進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與真正應用落地。區塊鏈企業加入“鏈星計劃”,尋求新聞報道,請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互鏈脈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