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河南洛陽“漏明崖”,洞穿南北刀削斧鑿,還有唐詩飄過


河南洛陽“漏明崖”,洞穿南北刀削斧鑿,還有唐詩飄過

層石遠接天,絕頂上棲煙。石明如掛鏡,苔分似列錢。四句唐詩概述了洛陽“漏明崖”的險峻奇觀。據史料記載:漏明崖號稱北方“天坑”,又稱“漏明巖”、或“漏明”、“陽巖”,俗稱“龍角巖”,古稱石門。

河南洛陽“漏明崖”,洞穿南北刀削斧鑿,還有唐詩飄過

到過這裡的朋友,一定不陌生這首歌謠:“漏明窟窿、響鏜鑼;倒栽和尚,拴馬撅。”它詮釋著這裡的四處自然景觀。說了半天,洛陽“漏明崖”到底在哪裡呢?不賣“關址” 了,書歸正傳,小編帶你前去看探。

從洛陽西行70公里,就到了新安縣北冶鎮關址村這處北方罕見的喀斯特地貌“漏明崖”

放眼遠眺,峰巒突兀,險峻挺拔,斷崖峭壁,溝壑交縱。 近觀令人叫絕,柏在崖縫生,廟掛雲霧中。

河南洛陽“漏明崖”,洞穿南北刀削斧鑿,還有唐詩飄過

洛陽新安“漏明崖”不同於別的景觀,漏明崖深陷在一個“天坑”裡,站在山巔西邊俯瞰,東面山坡延伸進谷壑中的一道巖壁。巖壁薄處厚僅數米,兩側刀削斧斫,恰是一道石屏。崖壁半腰有不規則洞孔,洞穿南北,崖下南望,透出一片天光,光芒萬丈,故稱“漏明”。

河南洛陽“漏明崖”,洞穿南北刀削斧鑿,還有唐詩飄過

拾級前行,面前出現洛陽較罕見的喀斯特溶洞,稱賓王洞。洞後面有一座懸空的寺廟,名為奶奶廟。

河南洛陽“漏明崖”,洞穿南北刀削斧鑿,還有唐詩飄過

順谷而下, 約五公里的幽深險峻大峽谷,分佈著測洞探石發出的奇妙敲鑼聲,人稱“響鏜鑼”,憑空而立的拴馬樁,九龍臥水的暖灘雲山,傳奇的倒栽和尚。

河南洛陽“漏明崖”,洞穿南北刀削斧鑿,還有唐詩飄過

回看賓王洞,相傳,睿宗文明公元684年,徐敬業舉兵討伐武則天,駱賓王曾為其僚屬,軍中書檄,皆出其之手。後徐敬業兵敗被殺,武則天下令活捉駱賓王。駱賓王已不知下落。輾轉多地,後隱居在漏明崖。

河南洛陽“漏明崖”,洞穿南北刀削斧鑿,還有唐詩飄過

這位被追逐的唐初詩人,在此留下多首漏明崖的唐詩。諸如《漏明吟》“澠邑漏明呈奇景,懸崖萬仞石稜曾;唇山白霧共旋繞,河水波綠縈帶風。”

《過石門》“層石遠接天,絕頂上棲煙。松低輕蓋偃,藤細若鉤懸。石明如掛鏡,苔分似列錢。暫策為龍仗,何處得神仙。”

河南洛陽“漏明崖”,洞穿南北刀削斧鑿,還有唐詩飄過

對於今天的話題,大家對漏明地域文化想說些什麼?歡迎大家一起在下面留言、交流!

文創丨李健 (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