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安徽:搭建平臺,讓新鮮農產品不愁賣

  依託電商平臺、開通綠色通道,安徽省各地多措並舉,保障疫情期間貧困群眾的農副產品銷售渠道暢通。

  保護收購,聯手化解賣菜難

  最近,臨泉縣呂寨鎮五嶽村貧困戶王家榮緊鎖的雙眉終於舒展開來,年前留在地裡的大蔥都賣出去了,眼下已忙著準備播種毛豆。“多虧了政府幫我找銷路,挽回了損失,也沒誤了農時。 ”

  王家榮家裡種了近5畝大蔥,年前銷售了3畝,還有1畝多大蔥在大棚裡待售。由於疫情期間運輸不暢,加上一些商販趁機壓價,大蔥面臨銷售困境。 “賣吧,虧本;不賣吧,蔥在地裡耽誤下一茬種毛豆,真是左右為難。 ”

  絕不能因為疫情等因素影響大蔥種植戶特別是貧困戶的利益。呂寨鎮鎮長韓超告訴記者,為了幫助貧困戶找到銷路,他們啟動大蔥收購保護價,在全鎮區域安排3個大蔥收購點,以每斤不低於5角的價格大量收購農戶的大蔥。同時,積極與外地的大客戶以及臨泉縣城南、城東、城關等街道辦事處聯繫,將大蔥銷售任務分配到各個社區,很快為大蔥銷售打開了通道。

  “得知呂寨鎮大蔥銷售難的消息後,我們第一時間與對方取得了聯繫,目前已收購近2萬斤,全部進入中新超市及線上商城銷售。”阜陽商廈副總經理、中新連鎖超市總經理管國聯告訴記者,作為疫情期間阜陽市指定的42家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骨幹企業之一,他們及時推出上門收菜服務,已從潁東區楊樓孜、太和宮集、阜南許堂、臨泉詹營、呂寨等地貧困農戶手中收購各類蔬果近20萬斤,有效解決了特殊時期農戶賣菜難問題。

  “帶貨”配送,農產品走出田園

  “謝謝你們幫我銷售,還替我送貨!”2月19日下午,宣城市宣州區朱橋鄉汪南村56歲的脫貧戶葉玉英將剛剛採摘的一百多斤新鮮草莓,搬到鄉扶貧工作站工作人員李張俊的車上,由他下班後“捎帶”送到批發市場和幾個私人訂戶。

  葉玉英丈夫因車禍致殘,她一個人種植了5畝草莓。 2月份是草莓盛果期,每天都有草莓成熟,但受疫情影響,產品運不出去,也沒有遊客來採摘,原本市場緊俏的草莓一時乏人問津。

  “打好防疫戰,更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決不能讓脫貧戶因農副產品滯銷返貧。 ”朱橋鄉黨委書記嚴家福告訴記者,2月15日以來,為幫助貧困戶解決農副產品銷售難問題,他們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專項行動,廣泛發動黨員幹部在微信群、朋友圈等開展線上促銷、批量接單、“帶貨”配送,打通貧困戶農副產品銷售的“最後一公里”。

  為了防疫銷售兩不誤,他們採取無接觸配送方式,儘量降低病毒感染風險。鄉村幹部每日統計網上訂單,對接貧困戶後,第二天由貧困戶將產品配送至各村村口的“黨員先鋒崗”,居住附近的訂單由黨員義務送貨或流動宣傳車配送上門,鄉外訂單則由下班回家的機關幹部或能夠外出配送的農戶“捎帶”送貨。

  今年64歲的脫貧戶彭光武家住裕豐村先生灣組,妻兒均患精神殘疾,平時家庭經濟來源主要靠養雞,眼下家裡70多隻雞和新鮮雞蛋卻賣不出去,十分焦急。該村黨委書記陳標江立即在朋友圈轉發相關信息,很快便有熱心人士下單。鄉扶貧工作站統計訂單後,上門為老彭服務。 “一共拉走30多隻雞,一千個蛋,賣了兩千多塊錢呢!剩下的雞留著下蛋,不急了。 ”彭光武放下了心。

  扶貧櫃檯,產品銷在家門口

  2月26日一大早,濉溪縣五溝鎮袁店村貧困戶張吉海騎著三輪車,給鎮上益民超市送來兩大箱蘑菇。稱重、結賬付錢……超市負責人、“中國好人”王芳麻利地幹完這一切,便與員工一起,將蘑菇搬到二樓的“扶貧櫃檯”。櫃檯內,西紅柿、黃瓜、小青菜等蔬菜一應俱全,散發著初春獨特的清香。

  “我每次送100斤左右,最近天天送。這麼好的蘑菇要是壞在家裡就太可惜了,多虧有了‘扶貧櫃檯’,才讓我們家的收入不至於因為疫情受損。”張吉海感激地說。據瞭解,目前濉溪縣各鄉鎮大型超市都設置有“扶貧櫃檯”,助推扶貧產品銷售。 “除了蔬菜水果,我們這還接收粉絲等土特產,不管是貧困戶送來的,還是扶貧基地送來的,我們都收,而且當天結賬! ”王芳告訴記者。

  2月26日,濉溪縣臨渙鎮湖溝村貧困戶蔣化英提著一大筐菊花心來到村頭的“扶貧商城”網點。 “28斤! ”店老闆王軍稱好蔬菜後,當場進行了結算。 “家裡小菜園吃不完的菜,就送到這裡,每個月家裡都有一筆收入,真好! ”拿到現錢,蔣化英臉上不由自主地綻放出笑容。王軍告訴記者,貧困戶家菜園吃不掉的時令果蔬都可以送到這裡銷售,“既線下銷售,也可以網絡接單”。

  據瞭解,“濉溪扶貧商城”電商平臺由該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設計開發,採取“一村一店+合作社+農戶”模式,重點銷售貧困戶農產品,助推貧困戶增收。 “扶貧商城的開通,給困難群眾帶來的不只是方便,更是效益。 ”湖溝村黨總支書記楊敏清說。

  濉溪縣委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該縣多措並舉,依託電商平臺、“扶貧櫃檯”、“濉溪扶貧商城”等平臺,積極協調解決貧困戶農副產品產銷對接中遇到的問題,統籌抓好農業生產和扶貧項目推進各項工作。(安徽日報記者張敬波 安耀武 丁賢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