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疫情之下,培訓機構集體“搬家”到線上,這兩點認知是關鍵

隨著疫情蔓延,繼武漢之後,國內多個城市的培訓機構暫停線下課程。相信這幾天很多校長都在忙著對接平臺和熟悉設備,各大線上平臺也是使盡渾身解數為機構賦能,疫情面前,機構轉型做線上授課,雖是無奈之舉,但做好了,也許就能化危機為轉機。

因此,校長們需要弄清楚兩個基本認知:

第一個認知:在線教育只是工具,不能完全取代線下培訓。

對於國內中小學生而言,效果最好的學習方式還是線下教學,不要把自己看成了直接完成了從線下教育向線上教育的轉型,那樣的話,多數的中小教育機構都是死路一條。和成熟的在線教育模式不同,我們只是因為疫情而使用了直播工具,要淡化轉型線上教育的概念,這一點對於這個階段的中小機構的自我宣傳非常重要。

比如學而思的公告:

疫情之下,培訓機構集體“搬家”到線上,這兩點認知是關鍵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由此可見,線下機構轉到線上,大概率都會採用“老師不變、時間不變、課程內容不變”的原則。甚至有機構為保障學習效果以及課程延續性,提出“原老師+原學生+原內容+原時段”。

也就意味著,線上授課確保授課教師、授課班級、授課內容、授課時段均與線下授課保持一致,課堂及課後服務保持不變!線下課轉變為在線課,老師、同學、內容、時間段不變!

當然,這個具體操作還要根據機構自身。

第二個認知:相信科學,保持樂觀,但要做好打持久戰準備。

此次疫情影響可能兩個月,也可能持續四五個月甚至更久,那麼機構就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充足的儲備金是關鍵,以應對可能到來的“退費潮”。

任何危機都是危中有機,2003年的非典,誕生了學而思。培訓機構要把此次當做加快互聯網步伐的契機。雖然線下機構叫停,但是家長和學生的補習需求還在,現在線上的軟硬件都比較成熟,只要能夠保證“停課不停服務”,教學和服務跟得上,哪怕線上督促孩子的學習。用心的服務,家長能感受到”,通過線上學習這種新穎的方式,逐漸向家長滲透。說不定未來,就可以實現OMO模式的跑通。

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大家在疫情面前積極應對與轉型,同時也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生源產生不太好的線上授課的體驗,同時也要提前告知自己的生源團隊要降低預期,要提示自己的老師團隊要做好轉換。

現階段,如何幫助各類線下培訓教育機構完成“搬家”是當務之急。在這種狀況下,很多專門提供在線教育平臺服務以及在線教育技術支持的教育機構紛紛出手。

目前好未來面向全國培訓機構免費開放直播雲在線直播系統,為湖北全省和全國其他疫區線下培訓機構提供線上直播授課解決方案,幫助線下培訓機構將線下面授轉為線上教學的方式。截至26日上午9時,好未來已新開通培訓機構直播賬戶共計713個。

跟誰學也免費向全國培訓機構提供在線直播工具“微師”。截至1月26日下午6時,已經有1802個機構和老師新開通了在線直播賬戶。

目前,Classin、希沃、網校易、保利威、小鵝通、雲朵課堂、學為貴等教育科技企業也先後向線下教培機構提供在線教育解決方案。

這些直播工具和平臺校長們都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情況選擇,另外提醒大家一點,工具的實現並非應對危局的關鍵,如何匹配上人員和各類資源,將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才能絕處逢生。

感興趣的校長可以移步到次條,查看業內人士對這些工具的使用體驗。

在線教育具體如何去做?上課?收費?薪酬?

大中型教培機構一般都會使用總部統一在線平臺,供給各個分校使用。教師統一調配。授課形式主要包括直播(大班)和錄播課兩種形式,沒有好壞,要看適合與否。

而機構已經報班的學員,更建議採用機構原班級老師,為了保障教學效果,在授課時長上,幼兒園階段:40-50分鐘;1-3年級:60分鐘;4年級及以上:60-90分鐘,中間要注意休息。

線上課更加需要機構對在線教學、在線課程的打磨。平臺易得,老師難求,如何讓老師適應線上授課的模式,還是要認真下點功夫,這樣學生的客戶體驗才能好一些,才有更多機會。

不過,線下課轉在線教學,必然會影響機構相關人員的工資績效考核。相信這也是校長們最關注的。

教學部線上課程,按照實際發生的課時費用計算薪資。客服部門需要在此期間擔當家長的溝通工作,薪資正常發放。另外,職能部門根據中心情況,可以調休。

在業務部門無法招生的情況下,銷售和市場同事因為要跟服務部和教學部配合穩定家長,建議正常上班,發放底薪或基礎工資。

疫情下,需要校長們穩住心態,積極應對。利用此次契機,“原老師,原時間,原內容”的搬家到線上,也是為教培機構打通線上線下提供了一個新機會,並且會對機構的線上品牌、教學服務產生積極影響。相信未來的教育機構走OMO的融合模式已經成為必然,尤其K12。

最後提醒各位校長,無論在任何運營模式下,核心人才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困難是一時的,希望校長們不要輕易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