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流量背後的推手


流量背後的推手

誰「製造」了肖戰、李現、王一博?

Tech星球

文 | 蘇梓

比流量更值得關注的是,誰製造了流量?

李現、肖戰、王一博,作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他們背後的推手同樣不簡單——楊天真、龍丹妮、杜華。

被稱為“內娛三巨頭”的三人,參與綜藝節目錄制、拍攝時尚雜誌寫真、時常登上微博熱搜,不是明星勝似明星。今年夏天,因旗下男藝人李現、肖戰、王一博的走紅,她們再一次成為輿論焦點。

流量背後的推手

為什麼“流量”藝人,出自她們之手?業內接觸過三人的投資人回答:“專業能力強,商業敏銳度高。”

不僅如此,任何一段成功的商業故事裡,人物性格、個人經歷、專業能力、時代潮流的助推都是決定故事走向的關鍵因素。

半路出家

楊天真本名楊思維,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導演專業,製片人是她最初的職業夢想。

為了“曲線救國”,她決定先以宣傳身份進入娛樂圈,再去尋找做製片人的機會。“上大學那會兒,她就特別有目標,非常知道自己要什麼,要怎麼去實現。”楊思維的大學同學至今還對她向王京花毛遂自薦印象深刻。“當時王京花是最出名的經紀人,她打聽到王京花的號碼,直接發短信過去,表達想要跟著她學習做經紀人的意願。這個做法在當時還是挺酷的。

跟楊思維入行就做了經紀人不同,龍丹妮最早在湖南衛視做主持人,杜華則是在一家電子商務網站8848工作。

22歲從浙江傳媒學院畢業,進入湖南經濟電視臺工作的龍丹妮,第一份工作是策劃並主持湖南衛視的首檔綜藝節目《幸運3721》。但當時長相併不出眾,搖滾範兒十足,染著一頭金髮的她,與熒幕上流行的端莊溫婉的主持人形象風格南轅北轍,領導便建議她轉幕後做製片人。

2004年,由龍丹妮主導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橫空出世,這不僅開創了選秀時代,同時也讓龍丹妮收穫了“選秀教母”的稱呼。

杜華相比於前兩位,就沒那麼順風順水了。大學畢業後,還經歷過半年的失業期,倒賣CD、調查員都做過。直到23歲那年,從8848電子商務網站跳槽到了當時中國數字音樂最大的內容提供商華友世紀,擔任市場總監兼華友經紀總經理開始,杜華跟娛樂行業有了連接。

自立門戶

優秀的人絕不會停止探索自身價值的步伐,自立門戶是她們職業生涯水到渠成的選擇。

奠定楊思維江湖地位的三件事,與其自身性格分不開。加入王京花的橙天娛樂後,楊思維帶的第一個藝人是孔維。某次商業活動,恰逢孔維生日,同臺的還有范冰冰,為了爭取第二天的報道版面,楊思維說服主辦方在現場為孔維慶祝生日。這段故事最後還被編劇當成素材寫進了電視劇《加油,你是最棒的》。

果不其然,第二天“孔維力壓范冰冰”的報道鋪天蓋地。這次事件,讓楊思維被看見,范冰冰對她印象深刻。2008年,范冰冰出走華誼自立門戶時,就想到了楊思維。兩人一拍即合,楊思維加入范冰冰團隊,成了宣傳總監。


流量背後的推手

如果說與話題女王范冰冰的合作只是一個開始,那將范冰冰成功打造成“範爺”,便是楊思維聲名鵲起的重要戰役。

當時,范冰冰正面臨緋聞纏身,花邊新聞過多,口碑嚴重受損的困境。楊思維聽到有女性粉絲稱呼其為“範爺”後,迅速做出判斷,覺得這個稱呼有利於范冰冰建立獨立、自強的個人形象,便迅速和時尚雜誌合作,拍攝了一組穿西裝梳背頭的大片。

最終,這波策劃,對范冰冰個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顛覆性的作用。“範爺”的稱呼被傳開,為范冰冰以往柔媚的形象增添了許多剛強色彩,成功造就了她 “我就是豪門”的個人形象。

楊思維職業上的第三個轉折點,便是自立門戶。

2014年,楊天真離開范冰冰,成立了壹心娛樂。2016年,歸國兩年的鹿晗選擇加入壹心娛樂。流量明星的關注度,又一次將楊思維推至了風口浪尖,粉絲紛紛猜測她手握“八百營銷號”,儘管多次否認,但她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了粉絲討論的焦點。不管是旗下藝人李現的爆火,亦或是最近關於“行業亂象”的微博發文風波,楊思維的關注度比二三線明星要高得多。

龍丹妮加入天娛傳媒,是臨危受命。在成功推出《超級女聲》後,選手跟經紀公司天娛傳媒的合作卻並不長久,人員出走頻繁。2008年,龍丹妮加入後,要解決這一問題。後來,她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把文化傳承理念運用到了明星運營流程中,給旗下藝人找到了各自定位,成功推出了李宇春、張傑、華晨宇等藝人。

2017年,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帶著她打造出的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立了新公司“哇唧唧哇”。今夏大熱的肖戰,便出自於此偶像團體。不僅如此,新公司成立一年,哇唧唧哇便和騰訊視頻合作,推出了選秀網綜《明日之子》,青年歌手毛不易也隨著原創音樂《消愁》出圈,成功走向大眾的視野。同時,“哇唧唧哇”還作為《創造101》選出的火箭少女的官方運營公司,獲得了市場上更多的關注和目光。創業首站,龍丹妮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杜華的創業之路,要略顯艱辛。2009年,杜華任職五年的華友世紀被盛大收購,杜華決定要給自己“另找出路”,她花了20分鐘,找天使投資人要到了第一筆創業基金,建立了樂華娛樂,加入了藝人經紀行業中。


流量背後的推手

韓庚與杜華 圖片來源於IC Photo

最初的樂華並不生產偶像,其模式與天娛相似,是一家集流行歌手運作、影視投資、演出策劃為一體的娛樂公司。旗下有孟庭葦、陳好、謝娜等藝人,超女出身的安又琪、周筆暢也陸續簽約了樂華。

不幸的是,內地唱片時代在2010年後逐漸走向衰竭,樂華在天使輪融資中獲得的200萬很快消耗完畢,杜華甚至連員工的工資都開不出,一向好強的她抵押了房子還是不夠,不得已向朋友開口,借了300萬才暫時度過危機。

幸運的是,杜華深耕造星產業之時,遇到了“貴人”韓庚。

2011年,杜華最終用明星股東的概念將與韓國SM公司解約的韓庚納入麾下。韓系愛豆出身的韓庚,建議杜華把韓國培養藝人的模式和工業流水線引進到中國,二人達成一致。國內的偶像產業也在此時打下了根基。

藉著2018年偶像元年的東風,提前佈局練習生市場7年的樂華佔據優勢,旗下藝人王一博、樂華七子、孟美岐、吳宣儀逐漸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新星。杜華也一躍成為了明星經紀人,不僅自己登上時尚雜誌,兒子也參加了湖南衛視真人秀《變形記》。

藝人經紀的價值

藝人經紀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當然。”投資人戴風告訴Tech星球,“但是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項目,這個我持保守意見。畢竟,中國目前還未出現CAA(Creative Artists Agency創新藝人經紀公司)這樣的經紀公司。

在戴風看來,近兩年藝人經紀成為了一個被推至臺前的行業,關注度高。但其核心競爭力並不穩固,“經紀公司還是主要靠經營藝人賺錢,藝人是人,不確定因素比較大。”在還未形成像CAA那樣的工業化造星和穩固的變現體系前,“一切都為時尚早。”

業內觀察人士林舒則向Tech星球提到,“藝人經紀公司要想發展狀大,獲得更多資本的肯定,當下最需要做的還是深入到產業的生產製作端,去參與影視項目的投資,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當前,藝人經紀公司賺取的更多是藝人的服務費用,以抽成的形式獲取佣金。這可以是一門很賺錢的生意,但要想持續發展成一家獨角獸大公司,還需要有更多的變現形式。

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的藝人經紀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據《藝人經紀行業現狀分析》報告顯示,未來伴隨著藝人經紀發展模式的成熟,加上對文化行業的政策鼓勵,藝人經紀市場未來五年發展的增長率將高於文化行業發展的平均增長率。

採訪中,一位剛入行一年半的藝人宣傳,提及楊天真、龍丹妮、杜華,滿心希冀,“這都是我的偶像,希望能成為她們那麼優秀的職業女性。”工作五年,轉行做經紀人的小武則表示:“頭部藝人容易集中在這些頭部經紀公司,我們小公司要想打造出下一個頂流,實在太難。學習她們的拼,但也羨慕她們的運氣。”

(文中部分資料參考:《娛樂圈教母養成記:龍丹妮、杜華、楊天真的“殊途同歸”》;應採訪對象要求,小武、林舒、戴風皆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