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房貸族糾結:房貸利率要不要轉換?專欄作家的建議值得看看

房貸族糾結:房貸利率要不要轉換?專欄作家的建議值得看看

Vincent van Gogh,Bedroom

已經在還房貸的人,將面臨一次選擇,是否要將固定利率轉換為浮動利率。

這次選擇以後不可更改,選固定則固定利率到還款結束,選浮動則按照初始的差額調整。有選擇困難的人,可能很煩惱。

選擇房貸利率轉換為浮動的話,你現有的利率與銀行五年期貸款利率之差,即為將來浮動值,可正可負。如果是負數,比如-0.4%,利率調整時則減去-0.4%,可以少還一點利息。如果是正數,比如0.4%,那你得多還0.4%。

不少人的房貸利率比五年期貸款息率更高,選擇浮動,暫時得多還一點錢。但很多人認為,利率是長期下行的,經過幾輪調整,最終還款數肯定會少一些。

其實,我個人傾向於保持原有的固定利率。一是你看了上面的文字頭會疼,增加選擇煩惱;二是將來二三十年的事情,誰也說不準,認定利率永遠下降?未必。


房貸族糾結:房貸利率要不要轉換?專欄作家的建議值得看看


但可以安慰你的是,無論你做任何選擇,都不會錯,最後所得可能也差不多。只要你已經在還房貸,尤其買的是熱點城市的房子(體現為人口與資金持續增長),那麼,你已經在享受此生可能最大的一次福利。

房貸利率上下浮動一點,那是小錢。房貸的好處不是體現在這裡,房貸賺的是通貨膨脹的錢,或者說,房貸讓你免於被通貨膨脹拋下車。同等條件下,你10年前開始還房貸,即使開始幾年辛苦,現在也毫無感覺,那點錢佔收入比例不高了。相反,10年前拒絕買房,要攢錢全款買一套的,現在首付款可能還不夠。

在古典經濟學看來,尤其是奧地利經濟學派,通貨膨脹是邪惡的,在一張白紙上印上數字,成本趨近於零,卻可以用它來買實實在在的商品與服務,這不就是欺負存錢的老實人嗎?

但讓這些經濟學家氣得哇哇叫的是,巧妙的通貨膨脹,每年節制地放一點水,那就人人喜歡通貨膨脹:政府有印鈔機,收益最大,所以政府最不怕負債;有資產者,水漲船高,更加富裕;負債者,債務壓力變輕;而工薪階層,那些固定收入者,潛在的受害者,由於名義上的收入增加了,鈔票的面值變大了,也會開心。再加上技術日新月異,很多商品的價格名義上也不停下降,撫慰了人心。大家都開心的事,即使是壞事,也會大行其道。

通貨膨脹,已經是政治學與心理學範疇的概念。政府的高下,表現在通脹術上,笨蛋政府,惡性通脹,把自己搞垮;聰明的政府,有所剋制,甚至在放水時萬眾歡呼。理解了這個事實的人,就知道持有好房產的重要性,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持續的通貨膨脹中保有自己的真實財富。

知道洪水要來,譴責洪水已經沒有意思,造船才是首要任務。能多造幾艘,當然更好。


房貸族糾結:房貸利率要不要轉換?專欄作家的建議值得看看



原題:說說房貸利率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