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杭州高質量發展“雙引擎”動能澎湃

“新制造業計劃”重磅發佈,吹響杭州推進新時代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號角;“三化融合”比學趕超,以“一流施工隊”標準建設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5G“新基建”加快建設,全年預計建成基站1萬個;“芯”項目進展不斷,集成電路產業補齊製造短板、彰顯設計優勢;傳統產業持續轉型升級,“智能+”成為產業特點……對杭州來說,這是能級不斷躍升的一年,也是經濟發展持續迭代的一年。

今年以來,市經信局聚焦形成杭州經濟“雙引擎”發展強大動能目標,一方面聚焦重點、持續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一方面精準發力、加快實施“新制造業計劃”,全力推動數字經濟與製造業形成相互疊加、持續迭代的“乘數效應”。

數據顯示,1-11月,全市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166.13億元,同比增長4.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965.97億元,同比增長19.8%。全市規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7.4%、12.7%,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全市發展動能澎湃,工業和數字經濟增長平穩、亮點頻現。

數字經濟加速領跑“三化融合”孕育新動能

12月17日,備受關注的《2019城市數字發展指數報告》重磅發佈,正在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位居全國第一。

一份榜單,顯現出杭州與數字之間的交相輝映。如今,數字經濟已經是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科技創新的主戰場、轉型升級的主動力。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已連續20個季度保持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50%左右,佔GDP比重超過四分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2706億元,同比增長15.9%,佔GDP比重上升到25.7%。其中,信息軟件、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等產業增速均在15%以上;數字經濟製造業實現增加值613億元,同比增長14.2%,遠高於同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

而杭州之所以能持續走在前列,離不開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戰略引領,離不開數字產業的前瞻性佈局,離不開“三化融合”的創新實踐——從打造“天堂硅谷”到“發展信息經濟、推進智慧應用”,再到“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發展目標持續升級,為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在創業創新高地杭州,數字產業已經涵蓋電子商務、信息消費等眾多領域,並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互聯網企業。據統計,2019年杭州新增IPO企業24家,其中虹軟科技、安恆信息、鴻泉物聯網等數字經濟相關企業佔一半以上。

6家杭州企業上榜2019年全國電子百強;阿里雲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全球第三;全市數字安防產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海康威視、大華技術和宇視科技位列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份額第一、第二和第四;全市區塊鏈產業和領軍企業初具規模,杭州成為全國區塊鏈發展領先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是杭州數字經濟第一大產業。1-10月,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以業務收入佔全國7.17%的比重,實現了軟件業利潤總額佔全國全行業比重的16.8%,排名全國第一。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6家企業上榜2019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

數字產業化加速領跑的同時,產業數字化領域也呈現樣本、標杆層出迭現的態勢。今年,全市加快構建“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已擁有國家級跨區域、跨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SupET)、省級工業互聯網創建平臺26個,賦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發展信息工程服務機構,發佈杭州市第一批數字化工程服務機構56家、推薦省級數字化工程服務創建企業73家;支持餘杭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支持產業互聯網、機器人、雲製造、人工智能等特色小鎮提升創新創業活力水平。

“新制造業計劃”全面實施杭州製造邁向新徵程

今年9月20日,杭州召開了一場重量級動員大會,吹響“新制造業計劃”集結號,並擘畫出清晰可實施的“路線圖”。

雄關邁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目標很明確,杭州要通過“新制造業計劃”的實施,推進“三提兩改一創”重點舉措,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十百千億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工業投資、工業技改總量、新引進項目投資額“六個倍增”。

“新制造業計劃”23條政策迅速落地。這份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文件,通篇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企業關注的難點堵點問題,既有產業政策的優化整合,又有服務保障體制機制的創新,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強要素保障、強化協同協作等方面釋放政策紅利。

全市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聚焦“新制造業計劃”56項工作任務,結合地方產業發展特點,圍繞土地、資金、環保、人才等影響製造業發展的要素積極部署,著眼技術、科研等發展內生動力重點突破,梳理出一批操作實施細則,打出了一套推動杭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磅“組合拳”。

“杭州提出全面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既契合了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也滿足了國內日益增長的對高端產品的市場需求。如今我感到信心更足了,幹勁更大了。”西子聯合董事長王水福第一時間點贊“新制造業計劃”。

這是一場圍繞質量、效率、動力的全面變革,一場邁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的創新之行。製造業企業,就是推動“新制造業計劃”的重要力量。

萬向、吉利、中欣晶圓等企業,瞄準高端製造,加快產業升級;老闆電器、春風動力、兆豐機電等企業,正聚焦智能製造,建設數字工廠;網易嚴選、淘工廠等企業,積極打通產業鏈協同,加快網絡化服務型製造……杭州製造業發展,開啟了一個新春天!

製造業數字化改造,是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現製造業提質增效的一大突破口。今年以來,杭州組織實施數字化改造“百千萬”工程。截至11月底,已實施數字化攻關項目139個、推廣項目1067個、徵集優秀製造業數字化解決方案181個、發佈第一批數字化工程服務機構56家,產業數字化整體突破態勢已然形成。

產業謀劃引領發展未來產業塑造新優勢

在杭汽輪,檢測氣缸、葉片等汽輪機配件是流水線上一道重要工序。為提高檢驗效率、提升產品質量,杭汽輪與杭州移動合作打造了5G三維掃描建模檢測系統。該系統可精確獲取物體表面三維數據,使檢測時間從以往2-3天降低到3-5分鐘!

5G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搶灘佈局5G,是杭州推動數字經濟再上臺階的蓬勃動力,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早在今年4月,杭州先後發佈《杭州市加快5G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杭州市5G基站站址布點規劃(示範區部分)》和《杭州市5G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9-2022年)》等一系列5G相關政策和規劃,全面搶佔5G風口。

這些,讓杭州成為全國第一批出臺5G產業政策的城市之一,也讓杭州擁有了培育5G產業發展的肥沃土壤。5月25日,中國(杭州)5G創新谷在蕭山正式亮相;5月28日,位於餘杭未來科技城的中國(杭州)5G創新園一口氣迎來32個重大項目進駐……全力打造5G標杆城市的杭州,如今在5G基站建設的規模與速度、創新應用、5G創新園、產業項目等方面均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事實上,杭州正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製造業為支撐、新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通過政策引領產業發展,杭州還在加快佈局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未來產業,搶佔前沿技術和發展先機。

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例,作為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綜合應用的載體,該行業在杭州迎來重要新機遇。10月17日,科技部正式批覆支持杭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杭州緊盯智能網聯車這一“主戰場”,加快標準體系和法規制度建設,建立國家級智能網聯駕駛測試評價和監管系統平臺。

目前,已有阿里巴巴、杭州華為、飛步科技等6家企業獲得“杭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企業送吧科技還率全國之先,獲得國內首張無人機物流經營許可。

另外,杭州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成效凸顯,“芯”發展亮點十足——以“4基地1小鎮”為主的創新平臺正在加快發展中,海康威視高性能Smart265高清智能IPC芯片完成研發、流片和交付,士蘭微“安全可控工控關鍵軟硬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完成整機開發,中欣晶圓半導體大硅片項目竣工投產,都為杭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夯實了基礎。

優化服務企業舉措

精準服務激發企業新活力

“2018年企業整體稅負比2017年下降了3%,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高達1736154.42元,今年增值稅稅率從16%降至13%又能為企業帶來減稅紅利至少50萬元。我們切實享受到了稅收政策對雙創企業的扶持。”微宏軟件技術(杭州)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對近年的減稅降費力度感觸頗深。

這不僅給企業成長留出更寬裕的資金流,也激發了企業的研發創新,據統計,杭州通過執行新一輪國家、省、市減負降本新政,已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逾508億元。

在減費降本等政策密集出臺的大背景之下,市經信局聚焦惠企減負政策宣貫、數字化改造對接等內容,紮實開展“走親連心三服務”活動。1-11月,累計走訪服務企業1525家(次),收集各類問題355個,解決辦理288個,經省“三服務”小管家領辦“三服務”事項24項,已全部辦結。

“新制造業計劃”推進過程中,政府對企業的服務方式和舉措也處於積極轉型中。市經信局以服務企業“店小二”為定位,苦練內功,精準服務,積極為企業輸送政策服務。“新制造業計劃”推出後,市經信局第一時間在餘杭、蕭山、富陽、錢塘新區等地組織開展了11場“新制造業計劃”政策宣講活動,服務企業1582家。

精準的服務、全面的保障,對廣大中小企業來說更是生長必需的“陽光雨露”。圍繞落實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和實施“新制造業計劃”的各項部署,市經信局深入實施服務中小企業專項行動,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活力。

政策宣講會、專題對接會、小型服務沙龍、專家入企診斷服務……今年,圍繞企業開展的服務共舉行了10類主題活動124場,服務企業10043家次。為實現精準服務,市經信局以專精特新、小升規、隱形冠軍企業梯隊培育為重點建立了1032家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名錄,並指導106家市中小企業服務聯盟成員單位入園入企開展專業化服務。

此外,為確保政策用足用實,市經信局還打造了一個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把原有線下為主的服務模式提升為線上線下融合,力爭惠企政策覆蓋到40餘萬家中小企業。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