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上下聯動 左右聯合 巢湖市創新探索“室組區”聯動協作工作模式

如何高質量推進紀檢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在做好市紀委監委“規定動作”的過程中,巢湖市紀委監委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室組區”聯動協作工作模式,實現紀檢監察工作全覆蓋。

協作辦案 劍指基層“微腐敗”

推進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是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監察全覆蓋的重要舉措。

2016年,巢湖市紀委監委將全市劃分為半島、巢北、巢南、城區4個紀律審查協作區,實行交叉辦案、異地辦案,有效避免了人情案、關係案。

時至今日,當人們提及蘇灣鎮寨山村原會計李某貪汙案時,仍然稱其為“協作區模式下的一大成功案例”。2018年1月,巢北紀律審查協作區向李某核實其他問題線索時,發現其有侵吞集體資金嫌疑,數額達20萬元。該案也是巢湖市監察委員會成立後調查終結並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首起職務犯罪案件。

“若不是協作區,單憑鄉鎮紀檢監察力量,根本不可能查辦這樣的案件。協作區成立後,推進紀檢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劍指群眾身邊的‘微腐敗’,淨化了基層政治生態,促進黨員幹部勤政廉政。”巢湖市蘇灣鎮紀委書記張冬說。

融合資源 探索聯動“室組區”

“今年7月份,合肥市委出臺《關於推進監察職能向鄉鎮(街道)延伸的指導意見(試行)》。作為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我們嚴格按照上級部署要求,全力推進。”巢湖市紀委常委、監委委員許永發介紹道。

在這一過程中,巢湖市紀委監委結合自身實際抓創新,在原有4個協作區的基礎上,將10個派駐紀檢監察組進行整合,形成了5個紀檢監察室、10個派駐紀檢監察組、4個協作區的“室組區”聯動協作工作模式。

“隨著三方力量的整合,紀檢監察力量加強,能夠辦理重要、疑難複雜的信訪件和問題線索,辦出‘精品’案件。”許永發說。

巢湖市黃麓鎮某村群眾集體來訪,反映徵地拆遷補償款發放、村集體資產處置不當、村集體資金流失等問題。考慮到群眾反映的問題較多,巢湖市紀委分析研判後,明確由一名紀委常委帶隊,集中第四紀檢監察室和第四紀檢監察協作區人員力量,全面開展線索核查工作。協作區人員通過走訪,與舉報人面談了解情況,多次與該鎮黨委書記協調群眾徵地補償款發放等問題。最終,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該村4名村幹部被立案查處,徵地補償款全部發放到位,群眾信訪矛盾得以化解。“以前感覺紀委離得比較遠,反映問題也比較麻煩;現在紀檢監察就在咱老百姓身邊,幹部的作風正了,群眾的心氣也順了。”黃麓鎮一位村民說道。

機構是強化監督的基礎載體,人員則是推進監督的重要力量。巢湖市紀委監委專門選派4名優秀年輕幹部下沉到各協作區,進一步優化基層紀檢監察人員力量和結構。

杜宇是其中一名,即將走上聯絡員工作崗位,他深有體會地說:“得益於之前的工作經歷,我有一定的執法、執紀經驗;在新的崗位上,我將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讓大家擰成一股繩兒,勁往一處使,使得‘室組區’聯動協作工作模式更好發揮效用。”

改革優化 推進監察更有力

“今年9月底,改革任務如期完成,正在有效運行。”巢湖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何軍介紹道。目前,巢湖市共掛牌成立監察室19個,實現了監察全覆蓋。同時,4個協作區優化調整,劃片更科學,定位更精準,監察更有力。

何軍告訴記者,監察體制改革後,鄉鎮一級監察對象增長2倍多。通過成立監察室,把基層公職人員全部納入監察範圍,進一步解決了“誰來監督”和“監督什麼”的問題。

基層監督難題也進一步破解。何軍介紹,近年來,巢湖市紀檢監察機關接受信訪舉報涉及村居(社區)的佔1/3左右,查辦的案件佔比較高。通過改革理順體制機制,有利於破解基層監督力量分散、弱化,受“熟人”困擾等問題。

今年以來,巢湖市紀檢監察機關共處置問題線索726件、立案195件、結案182件,對2人進行留置,黨紀政務處分182人(次),全面從嚴治党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向一線延伸、向群眾身邊延伸。

·合紀宣 本報記者 黎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