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國電電力:破解新形勢下的燃煤之急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国电电力:破解新形势下的燃煤之急

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眾所周知,火電企業60%的運營成本來自其燃料——煤!燃料就是懸在每一名火電企業管理者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只有把控好煤電關係,做到“買好煤、管好煤、用好煤”,才能有效助力企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去產能、安全環保控制、公路治超等客觀因素影響,煤價居高不下,不少火電企業被逼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國電電力牢牢把握“燃料”火電企業創效生命線,做實做細做精燃料工作,破解企業發展難題,撥得雲開見日出。

整體布控 保供控價

“那天,我們拉著‘賀第一列神華煤入廠’的條幅去迎火車。火車剛冒頭,大家就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回想起2018年第一列拉著神華煤的火車抵達廠區的那一刻,邯鄲熱電公司煤炭採購部副主任鞏建勳至今仍激動不已。

邯鄲熱電公司所在地邯鄲曾是富煤地區,但近年來周邊的自產煤礦已近枯竭。如何爭取高性價比的穩定煤源,成了制約其創效的一道難題。在國電電力,大多火電企業都面臨此種困境。

各企業燃料採購人員主動出擊,將眼光投向省外、國外,藉助陽光采購平臺,發揮各級燃料領導小組職能作用,建立適應市場變化的競價議價機制,增加優質供應商,暫時緩解了燃煤之急。

面對火電企業普遍存在的難題,國電電力燃料管理部結合各單位實際情況,多次與集團公司彙報溝通,依託“煤電互保”機制,落實“五大自有煤源”,與下屬火電企業“深度交流”,簽訂了互助雙贏的煤電長協合同。2019年,國電電力簽訂燃料年度長協合同3464萬噸,佔全年需求總量的73%。

國電電力在在汽運、鐵運、船運的基礎上,加強與各大貨運公司、鐵路、港口深入溝通合作,開闢出公轉鐵、公鐵聯運、海鐵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在保障運輸渠道暢通穩定的同時,儘量減少運輸成本和損耗。

在煤源穩定,暢通運輸的前提下,國電電力把控好採購節奏,力爭在保供基礎上優控價格。

“我們對國際形勢、國家政策、經濟情況、社會用電等長期外部形勢,做好預判,再加入環保管控、港口煤價、重大節日在內的十多項即時性要素,在原有全年‘W形’煤價走勢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確定最佳採購時機,實現低買高用、有保有壓。”國電電力燃料管理部計劃調運專責席宇偉指著“燃煤情況分析”曲線圖介紹說。

國電電力時刻關注煤炭市場走勢,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考慮,做實山西、內蒙、寧夏等9大區域深度調研,掌握產、運、銷、存的一手信息,準確把握政策調控下的市場規律,以“超前、錯峰、低價”方式優化儲煤。

基層企業遵循每月下發的《煤炭儲備及場內費用指導計劃》,做實月末庫存、庫存熱值、入爐熱值等6項硬指標,把住進出量、熱值差、摻配比例三大關,確保燃煤儲備“質量雙優”,讓每臺鍋爐都能既“吃飽”又“吃好”。

精益管理 壓降成本

今年4月,國電電力對新疆地區4家火電企業進行燃料管理精準幫扶。從疆外火電企業抽調專業人員,組成專家小組,針對新疆地區火電企業的燃料採購、廠內管理、智能化運維、配煤摻燒、人員培訓、制度建設等6大方面29項工作進行調研,按照“找差距、促整改”的原則,幫助新疆公司提升燃料管理水平。

專家組與新疆火電企業的員工同吃、同住、同勞動,認真把脈切診,查找問題,幫助尋找解決方法。幫助克拉瑪依發電公司開闢準東和伊犁鐵路煤,單月降低採購成本1200萬元;幫助庫車公司完善周邊區域煤源檔案,根據綜合數據選定購入時機,僅上半年入廠煤標單價降低13元/噸;充分利用優惠政策,幫助哈密煤電公司地湖運費下調4%,中煤運費下調22%……截至7月底,幫助新疆公司整改問題194項,整改率達77%。

在燃料幫扶工作組反饋會上,新疆公司燃管部副主任楊井飛說:“專家組幫忙找出問題根源,解決了長期未解決的困難,更為重要的是扭轉了傳統管理思維,為燃料標準化建設提供了範本。”

如何從燃料管理中抓出效益是火電企業的一項重大課題,國電電力燃料人通過實施精細管理,促進企業效益最大化。

多年來,該公司尤為注重來煤結構經濟型評價,合理分析不同礦點、熱值、硫份、價格、權重等燃料邊際效應,優化來煤結構,科學購煤、儲煤、配煤摻燒,細化“入廠標單、入爐標單、入廠入爐標單差”管理,力求做到精準負荷預測、精確燃料採購、精細配煤摻燒。

“3600大卡以上的煤需要拉至汽車溝進行一級摻配入爐,倘是2000大卡左右的煤泥,就要先和5000大卡的進行預摻配,指標符合後再進行一級摻配入爐。”公式般的標準便是石嘴山發電公司的最佳摻配方案。

與石嘴山發電公司一樣,寧夏地區的英力特和大武口兩家熱電公司也有自己的“燃料摻配寶典”,通過摻配方案的嚴格落實,機組煤耗下降、燃料成本降低,三家公司穩居寧夏區域對標前三。

國電電力秉持“保證燃燒、降低成本”的原則,給基層各單位種下了摻配體系的種子,在不同的土壤裡生根發芽,長出各具特色的“摻配模型”果實。“各家的摻配模型都是燃料人經過多年分析測算總結出來,是最適合自己的。”國電電力主管配煤摻燒工作的徐明輝告訴記者。

從“配煤摻燒模型”到“全成本配煤摻燒模型”,看似只有三個字的變化,實際卻實現了質的變化。以買煤到入爐的全鏈條成本計算為主幹,煤量損耗、設備損耗、人工成本、時間成本、財務成本、灰渣處理等細枝末節全部融合在一起,最終匯成了“全成本”。

“簡單來說就是把賬算清,算得越清楚越細緻,就越能找到一個理論‘最優值’。”國電電力燃料管理部主任孫納新一句話道破了全成本配煤摻燒的真諦。如今,該公司系統已有4家火電企業試點應用新模型。

智能驅動 勇創一流

在東勝熱電公司,燃料系統員工都穿著淺綠色工作服,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弄髒衣服時,該公司燃料管理部副主任張二祥樂呵呵地說:“不會,不可能,自從開始進行智慧燃料建設,燃料系統也應用上了高度自動化智能設備,我們連煤都不接觸,咋可能弄髒。”

“從入廠到入爐,全過程無人參與。”國電電力燃料智能化項目的一位負責人自信地說,“我們的系統已經做好配套的智能操作程序,燃料的量、值、價結果都會自動生成上傳網絡,供相關人員調閱。”

2009年,國電電力開始“創新燃料智慧系統”建設,2010年第一代無人值守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了採樣、計量兩個環節的無人值守;2013年,全國首臺全自動制樣機投運;2015年,全國首套燃料IO-DCS控制系統投運……

國電電力在燃料信息化系統基礎上,又開始探索建設燃料智能化系統。2017年,全國首套機器人自動化驗系統投運。隨後,鬥輪機無人值守、無人機盤煤、燃料財務核算一體化、入爐煤實時在線檢測系統、柔性導軌式3D激光無人盤煤機器人……一項項燃料智能化科技成果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基層各單位呈現。

歷經十年時間,國電電力藉助現代數據庫、物聯網、電子通信等手段,創新燃料智慧化管理,逐步實現“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可視化”六化智慧管理,如今一整套的智慧燃料系統已經呈現眼前。

2018年7月,國電電力所屬火電企業燃料智能化系統實現100%全覆蓋,“人員”與“煤樣”徹底分離,從根本上解決了可能存在的人為因素干擾問題,同時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燃料崗位人員減少了三分之二,每年節約人力成本約1400萬元。

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國電電力將繼續發揚“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拼搏精神,堅持做實燃料各環節管控,進一步壓降企業生產成本,加大智能化系統投入,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電力公司做貢獻。(吳威威)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