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新聞速遞」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發佈《區塊鏈深度專利分析報告》

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近日發佈了《區塊鏈深度專利分析報告》,該報告結合區塊鏈發展路徑,採用區塊鏈、blockchain、分佈式賬本、智能合約等中英文關鍵詞並輔以專利分類號進行初步檢索,而後經歷多次人工去噪等數據清洗後,共得到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2359件。

《報告》顯示,目前區塊鏈專利申請量較大的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韓國和英國。其中中國受理的專利申請量最多,高達1297件。

據瞭解,中國自2016年以來開始重視區塊鏈技術的專利申請和佈局,區塊鏈技術地域分佈相對集中,主要在北京、上海、浙江、廣東一帶,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近年來,隨著大量區塊鏈初創企業湧現,區塊鏈技術吸引力日益顯現,尤其是2016年以太坊技術得到了市場認可,帶來大量開發者以外的力量進入,很多傳統企業也逐漸將目光投入到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同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也逐漸成為了區塊鏈技術研發領域的重要力量。

除了在各國的專利分佈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也受理了268件有關區塊鏈的PCT專利申請。PCT專利申請是專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申請PCT的企業多有意願向多個國家佈局專利。數據表明,中國的區塊鏈PCT專利申請佔比低於美國、韓國等國家。由此可見中國專利申請人的區塊鏈專利佈局市場多集中在中國本土,而美韓等國的全球佈局意識較強。

另外,《報告》還對區塊鏈相關專利技術主題進行了解讀。

從應用場景來看,區塊鏈的技術研究的應用場景多以金融交易、資產管理、數據鑑證以及數據存儲為主,涉及醫療健康、物流管理、信息平臺、支付交易、身份識別、遊戲等多個領域。而在選舉投票等場景的應用仍是少數,這一領域還具有較大潛力。

通過數據進一步比對,相較於美國、英國等國家,中國的專利申請應用場景中數字貨幣的佔比較小,美國、英國的知名公司目前多以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作為主要業務。

從技術層面來看,對於區塊鏈的主要技術研究的熱點和重點集中在區塊鏈系統本身以及數據存儲、管理和傳輸等數據技術和加密技術,其次是共識技術和智能合約,在其他技術方面的專利佈局數量較少,還存在較大的空白點,各企業可在網絡節點、驗證機制等領域加強佈局。

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浪潮,全球各大行業巨頭如美國銀行、阿里巴巴、IBM等紛紛加入區塊鏈技術研究,諸如NCHAIN、布比等新創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報告》分析目前全球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技術成長期,可以預見,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市場需求和市場化能力的提高,區塊鏈技術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