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在咱北京,真正老北京話,一直有著

“南城音,北城音”之分。

有人說,老北京話的味道,大體上分兩類,

做官的和知識分子一類,老百姓一類。

內城前者眾多,外城後者為主體,

所以也就有了南北城語言的差別。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個人覺得這還真不分地兒,分階層,

您看看《正紅旗下》、《四世同堂》 裡面也有好多土話,

上不了檯面的(說話直,失禮之處請多包涵)

所以,在咱北京,也有不老少的詞有“老話”

並不完全只是因為習慣或者口音哦,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就說這雞子和雞蛋吧。

小時候,還用糧票的時候,

就總聽我奶奶說“拿糧票兒換點雞子兒去”

小,不懂,以為不是雞蛋呢,

後來一看這不就是雞蛋嗎?

幹嘛非要叫雞子兒呢?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後來看了一篇文章,終於解開了疑問,

回想以前櫃檯前排隊的人都說買雞子,

而櫃檯後面牆上貼的價格表,

也寫著雞子每斤多少錢。

後來一看,明白了,原來是太監在作祟。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由於北京是明清兩代的首都,

所以太監(老公)很多。

大家瞭解,太監與常人不同之處是失去了某些器官對吧

而這些在老百姓嘴裡喊出“雞”和“蛋”有點不妥,

所以太監最恨人說雞蛋。

擱以前有太監的時候太監權勢很大,

為了避太監之諱不惹事生非,

北京人只好把雞蛋叫作雞子,

為的是避開這個蛋字,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後來病延申到連飯菜名也不能出現雞蛋二字。

像炒熟的雞蛋顏色近似桂花,桂花別稱木樨,

於是把肉片炒雞蛋改稱木樨肉,把雞蛋湯改稱木樨湯,

把炒雞蛋改稱攤黃菜,連南方來的皮蛋也改稱松花。”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其實看到這裡,有些人也嘀咕了,

那“老公”一詞,是不是也不好呢。

還真是,以前大家喊覺得“洋氣”,

現在喊覺得習慣了,

其實“老公”這個詞在中國早就已經存在好久啦!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也有不少北京人習慣用的詞兒,

一個東西,字都不同的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像肥皂和胰子

咱北京人,也可能北方人,

打小兒一說洗個東西,家人都會說:

“用胰子好好搓搓!”

從什麼時候改成的香皂忘記了,不過可能是因為

叫香皂大傢伙都能聽的懂,不用多解釋,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其實以前豬胰臟加火鹼,伴在一塊加白麵粉,

揉成元宵大小的白色園球,叫豬胰子。

在豬肉店賣。也有用模具做成扁園型,在百貨店賣。

豬胰子洗手不皴面膚。

肥皂最早叫洋胰子,香皂叫香胰子。

中國最早的洗滌用品是肥籽和皂角,

這兩個東西泡水後,滑潤,可洗頭洗衣洗臉。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據說還有一種“羊胰子”,回民專用

用羊油拌草木灰,做出了“羊胰子”,洗手特去油。

過去,北京有“豬胰子”和“羊胰子”兩種。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梳子,我們愛叫攏子

這也是我後來才發現的,

因為有次叫別人幫我拿下“攏子”

聽不懂!!還不是一次兩次,後來一問,

咱們北京人特愛叫“攏子”

平時也常說:“你攏攏頭,怪亂的!”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攏子梳子是一個東西,跟有把兒沒把兒沒關係。

現在多數人叫梳子。因為叫攏子別人真聽不懂。

還有有一種齒兒特別密的叫篦子,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以前的人都不燙髮,也不像現在天天洗澡洗頭,

篦子可以使頭髮更通順,也可以起到清潔的作用。

其實還有挺多東西,

不同地方叫法真是南轅北轍

北京叫它蓋簾兒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在北京咱管它叫頂針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咱叫笤帚(笤舒發音)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改錐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荸薺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歇了虎子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雞子兒、胰子、攏子…這些詞兒只有北京人才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